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許德民:關於吳冠中的“學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01 19:15:16 | 文章來源: 許德民的日誌

吳冠中大師仙逝,蓋“冠”卻難定論。這其實是好事情,矛盾説明差距,對吳冠中的認識,對他的評價,當代社會存在很大的差距,有些差距是觀念的,有些差距是文化的,有些差距可能是利益的。

目前還不知道官方對他的評價。至少吳冠中仙逝前後,究竟有哪位政治領導問候或看望過他,儘管他將那麼多有價的藝術捐贈給了國家,而被小人們認為是“沽名釣譽”。用畢生的心血來“沽名釣譽”,何罪之有?中國有那麼多發了國難財的大亨,也沒幾個願意用此“心血“來“捐贈”的。大師義舉,在於他心中有藝術,有歷史,有國家和民族文化!至於遇災而踴躍者中,我看倒不乏“沽名釣譽”者。

不服吳冠中成為“大師”的理由認為:1.吳冠中沒有“學問”,只有言論。2.吳冠中的繪畫只有形式,而無“思想”。

説到學問,其實話題很廣。中國近60年,究竟有多少學問是值得尊敬的?

學問有三,一考證,二引用,三創新。中國人的學問大多是前兩項,獨缺創新。中國人的學問只顧“學”,而不顧“問”。吳冠中恰巧是主“問”的。他是藝術家,不是專職理論家,所以他的學問與理論是靈感式的,是發散思維的,你可以認為他沒有縝密的理論體系,沒有完整的整體思維,但是,他的思維火花卻在中國的藝術荒原上燎起過熊熊烈火,對中國藝術理論的貢獻遠遠大於你所認識的任何中國藝術理論家,從這個意義出發,我們難道還用拿什麼“學問”來懷疑他的貢獻嗎?

真正的理論是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老子的“道”和“天人合一”,孔子的“仁義”,康得的“形式”、叔本華的“音樂至上”、德里達的“解構”、貝爾的“有意味的形式”、格林伯格的“抽象至尊”,我們只要理解他們的名言就可以領會他們的理論甚至體系。

至於吳冠中,不能和以上諸位相提並論,但是,他能夠在80年代中國第一個提出形式美和抽象美,並且引起美術界大地震,我們泱泱大國的藝術理論家們躲在哪涼快呢?讓吳冠中奪得頭魁,那是他的本事,你不服不行,就憑這一點,説吳冠中是中國當代最有影響的藝術理論家都不為過!

至於那些專事“考證”與“引進”的理論家們,我們也抱以尊重,因為他們也很重要。但是有一點必須明白,凡是理論家們都該清楚,你如果沒有原創的理論,沒有觀念發明,即便是著作等身,在學術天平上,你未必能夠戰勝哪怕只有一頁紙的原創觀點。吳冠中的“形式美抽象美”學術觀點儘管並非原創,但是他是中國剛剛結束最黑暗的學術時代時最早挺身而出的藝術家,他是那個時代第一縷藝術曙光,作為一個有著歷史記憶的國家和民族,應該感恩于他!他是第一個偷火來點亮我們的思想和眼睛的藝術家。

説到藝術形式,這可是一個很專業的範圍,沒有美學史閱讀經歷的人很難理解,為什麼一個簡單的形式,就可以在美術歷史上威名遠揚。杜桑最著名的作品是“泉”,也就是一個小便池,相信能夠理解這件作品的人應該理解形式。藝術創新,不在於形式的複雜和簡單,而在於藝術觀念與形式是否對現有藝術現狀構成重大突破!你如果説,你也能夠將小便池挂到墻上,因此而認為杜桑沒有什麼了不起,而嘲笑整個西方藝術史,那麼,真的對你無話可説了,你基本上也就是一個文盲,你讀不懂吳冠中那是正常的。

當然,肯定吳冠中的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並非是將他樹為神像膜拜,或將他的一切作品奉為經典。事實上,吳冠中大師自己也認為他的好的作品都留在自己手中,最後捐贈給了美術館,而交給畫廊流入市場的作品都是普通作品。甚至有部分作品水分很足。至於哪些作品是好的,是精品,哪些作品是應酬之作,是換錢的小品,那是需要專門研究並仔細甄別的,在此不贅。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