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吳冠中的藝術不是第一流的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5-28 19:25:19 | 文章來源: 楊雲祥的日誌

雖然本人名不見經傳,但是對介紹、評論吳冠中先生的事也頗為關注。社會上對吳冠中的稱道與評論在各種媒體上早亦是鋪天蓋地,也包括批評和謾罵的聲音{雖然謾罵是粗俗而又野蠻,卻説明瞭謾罵者的本身就低俗而又無能}。

三十多年前,我上大學時就讀過吳冠中寫的文章。他論藝術説抽象美,介紹外國大師闡述繪畫形式,在當時學術資訊非常貧乏的年代,看到這些文章,對內心的促動是相當大的。閱讀他寫的文章可真是紅筆圈藍筆點,對自己早期一段時間的繪畫學習還是有很大的啟發。因為在當時這幾乎是唯一的好文章,沒有政治腔調,它不是“八股”套路,實實在在地講述視覺藝術的一些本質的東西。我看過他的傳記和他的許多文章,也多次翻閱他的畫冊,展覽會上有的作品也確實令人叫好。他對自己的老師非常尊敬,尤其是到香港舉辦個人展覽時,看望林風眠並陪同看完自己的畫展徵求意見。林風眠就説了一句話“寫生的基本功還不錯嘛”。{這是他的自述}剛開始我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三年以後我才明白了這句話的意義。這是對吳冠中繪畫的最高評價,也道出了他的水準和不足。指出他當時當時的創作沒有中國繪畫形式的借鑒,也沒有對客觀現實的造型有實質性超越。吳冠中先生人不錯,沒有架子和權勢感。我自己有幸在二十年多前在洛陽見到他,那時他和老伴來洛陽遊玩,不巧正趕上牡丹花會,住宿遇到困難,找到了同行得以解決,因此我們也面對面地交談了一番。他説要知道有集會就不來了,説明他自甘清凈不願意湊熱鬧。他一系列的言論抨擊了國內藝術家協會和文化部門的所有癥結,就像“皇帝的新衣”裏説真話的小孩一樣,道出了大家都知道或不太清楚的真相。大多數有正義感的人都拍手叫好。他的行為有點“憤青”和陳丹青近似,他們都在國外生活過,對藝術探索的自由等諸多因素有切身的體會,又由於他有藝術良知而且生性耿直,這在活著的畫家裏是極少見到。我和許多畫友都非常敬重他。但是從另一方面講,他的義正言辭強過他畫面給人的視覺刺激。也許是江南秀美的風光氣韻從小就受到了熏染,畫面上總有一些抹不去的情緣,雖然好看但是意境畢竟小了些。有的作品也吸收點中國畫的韻味,但畢竟寫生式的創作比較多,西方繪畫的表現方式還沒有質的突破。雖然有一些倣古畫的創作但還是有些勉強和淺薄。市場上他的畫屢屢被賣對天價,那是商人投機炒作的效果。這些都與他沒有關係的,因為他不是個虛張聲勢的人,生活簡樸比較低調。我也是經過多年的學習和比較,繪畫藝術的認知有了些提高,才認識到他的藝術並非一流。我們不能苛刻吳冠中,他的藝術能作到如此也是經過了非常大的努力和辛勞。後來在網上看到他有關書畫字的事情,我認為這是胡鬧。中國書法源自象形,繼而抽象,歷經歷史朝代演變,各種書體形式的形成已經完美,他確做出了這等淺浮而又可笑的繪畫之舉。{還有人説他侵權}也説明他的中國書法素養不夠,對中國文化的認識範圍比較狹窄。他對“推陳出新”的理解我不敢茍同,我個人的理解是要把舊的、傳統的精華發揚出來,因為它們是人類生存的經典體驗,是本民族在歷史的選擇中留下的精華。沒有舊的承繼,創新也無可談及。就連最現代工業科技的創新也是利用有先人的理念和知識。我們的民族在政治的一統時期,在歷史的個別短暫時段只有政治宣教沒有藝術,這也導致了人們的創作意識習慣了極左與偏激,習慣了實用的、普通的政治需要,實際上是沒有真正的歷史文化傳承,更沒有真正的藝術創新。事情都是有它的源頭,生物儘管變化但都離不開母體。怎麼能把舊的東西全部推掉呢?把舊的都推掉是極端的偏執,沒有文化傳承的創新是不具備民族文化獨特的質。

藝術創新的形式出現和普通大眾的理解是有一定的時間距離,凡高、塞尚等等在國外也是如此。所以,我們應當在做人作事方面敬重吳冠中,他追求藝術認真執著,不放棄不獻媚,生活簡樸。但是,他的藝術卻不是第一流的,是當代的名家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同行的人應該吸取他的可嘉之處,不要急功近利。雖然他晚年生活優裕,那是他多年的辛苦換來的。對其歷史的定位不是現代的生者和盛行的媒體説了算,我個人覺得應該不煽情、更不要謾罵要有人格的敬重,更應該有一個學術上的客觀與公正。

雖然本人名不見經傳,但是對介紹、評論吳冠中先生的事也頗為關注。社會上對吳冠中的稱道與評論在各種媒體上早亦是鋪天蓋地,也包括批評和謾罵的聲音{雖然謾罵是粗俗而又野蠻,卻説明瞭謾罵者的本身就低俗而又無能}。

三十多年前,我上大學時就讀過吳冠中寫的文章。他論藝術説抽象美,介紹外國大師闡述繪畫形式,在當時學術資訊非常貧乏的年代,看到這些文章,對內心的促動是相當大的。閱讀他寫的文章可真是紅筆圈藍筆點,對自己早期一段時間的繪畫學習還是有很大的啟發。因為在當時這幾乎是唯一的好文章,沒有政治腔調,它不是“八股”套路,實實在在地講述視覺藝術的一些本質的東西。我看過他的傳記和他的許多文章,也多次翻閱他的畫冊,展覽會上有的作品也確實令人叫好。他對自己的老師非常尊敬,尤其是到香港舉辦個人展覽時,看望林風眠並陪同看完自己的畫展徵求意見。林風眠就説了一句話“寫生的基本功還不錯嘛”。{這是他的自述}剛開始我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三年以後我才明白了這句話的意義。這是對吳冠中繪畫的最高評價,也道出了他的水準和不足。指出他當時當時的創作沒有中國繪畫形式的借鑒,也沒有對客觀現實的造型有實質性超越。吳冠中先生人不錯,沒有架子和權勢感。我自己有幸在二十年多前在洛陽見到他,那時他和老伴來洛陽遊玩,不巧正趕上牡丹花會,住宿遇到困難,找到了同行得以解決,因此我們也面對面地交談了一番。他説要知道有集會就不來了,説明他自甘清凈不願意湊熱鬧。他一系列的言論抨擊了國內藝術家協會和文化部門的所有癥結,就像“皇帝的新衣”裏説真話的小孩一樣,道出了大家都知道或不太清楚的真相。大多數有正義感的人都拍手叫好。他的行為有點“憤青”和陳丹青近似,他們都在國外生活過,對藝術探索的自由等諸多因素有切身的體會,又由於他有藝術良知而且生性耿直,這在活著的畫家裏是極少見到。我和許多畫友都非常敬重他。但是從另一方面講,他的義正言辭強過他畫面給人的視覺刺激。也許是江南秀美的風光氣韻從小就受到了熏染,畫面上總有一些抹不去的情緣,雖然好看但是意境畢竟小了些。有的作品也吸收點中國畫的韻味,但畢竟寫生式的創作比較多,西方繪畫的表現方式還沒有質的突破。雖然有一些倣古畫的創作但還是有些勉強和淺薄。市場上他的畫屢屢被賣對天價,那是商人投機炒作的效果。這些都與他沒有關係的,因為他不是個虛張聲勢的人,生活簡樸比較低調。我也是經過多年的學習和比較,繪畫藝術的認知有了些提高,才認識到他的藝術並非一流。我們不能苛刻吳冠中,他的藝術能作到如此也是經過了非常大的努力和辛勞。後來在網上看到他有關書畫字的事情,我認為這是胡鬧。中國書法源自象形,繼而抽象,歷經歷史朝代演變,各種書體形式的形成已經完美,他確做出了這等淺浮而又可笑的繪畫之舉。{還有人説他侵權}也説明他的中國書法素養不夠,對中國文化的認識範圍比較狹窄。他對“推陳出新”的理解我不敢茍同,我個人的理解是要把舊的、傳統的精華發揚出來,因為它們是人類生存的經典體驗,是本民族在歷史的選擇中留下的精華。沒有舊的承繼,創新也無可談及。就連最現代工業科技的創新也是利用有先人的理念和知識。我們的民族在政治的一統時期,在歷史的個別短暫時段只有政治宣教沒有藝術,這也導致了人們的創作意識習慣了極左與偏激,習慣了實用的、普通的政治需要,實際上是沒有真正的歷史文化傳承,更沒有真正的藝術創新。事情都是有它的源頭,生物儘管變化但都離不開母體。怎麼能把舊的東西全部推掉呢?把舊的都推掉是極端的偏執,沒有文化傳承的創新是不具備民族文化獨特的質。

藝術創新的形式出現和普通大眾的理解是有一定的時間距離,凡高、塞尚等等在國外也是如此。所以,我們應當在做人作事方面敬重吳冠中,他追求藝術認真執著,不放棄不獻媚,生活簡樸。但是,他的藝術卻不是第一流的,是當代的名家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同行的人應該吸取他的可嘉之處,不要急功近利。雖然他晚年生活優裕,那是他多年的辛苦換來的。對其歷史的定位不是現代的生者和盛行的媒體説了算,我個人覺得應該不煽情、更不要謾罵要有人格的敬重,更應該有一個學術上的客觀與公正。

 

注:以上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立場,也不代表本網站的價值判斷。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