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關注本土的民生民情——構建當代油畫的中國化標準問題淺識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7-25 17:25:59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作為一個外來畫種,油畫但從它踏上中國土地的那一刻起,就註定要逐漸和中國本土的文化內核發生必然聯繫。這不是一個新問題,也不是一個個別的問題,因為,現代版畫、雕塑等西方傳統藝術形式,與油畫面臨著相同問題。對於油畫來説,其“中國性”的要求,早在幾十年前,熱烈一時的“油畫民族化”口號就提出了明確的理想方案。這是一種藝術形式發展到一定階段,其文化自覺性張揚的體現,也是其深入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經之途,在“民族化”的口號之下,也涌現出了一批具有典型意義的經典作品,其價值和意義不容忽視。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雖然中國油畫在寬鬆的環境之下有了長足的多元化發展和進步,並且,隨著近些年來城市化運動的深入,現代都市文化影響力逐漸擴大,當代油畫開始出現了一股持續發展的熱潮,並且一直保持著快速的發展勢頭。但是,在社會的普遍認識之中,卻依然未擺脫“西方中心主義”的影子。中國當代油畫創作和理論研究,依然沒有給出相對明確的“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油畫民族化”的熱潮退去之後,“多元化”的藉口之下,新的“西方標準”捲土重來,越來越使中國的油畫家們在興奮之餘,卻也多了一分迷茫,為何話語權始終在西方?實現中國當代油畫的自我文化定位,顯得越發地重要。2009年,伴隨著“全國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的掀起“蓋頭”,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腳步的臨近,作為積蓄中國美術界數年力量,具有代表性的中國主流美術作品創作探索和展示的重大事件,因為有它相對明確的核心價值標準和藝術取向,創作上展示和理論上構建當代油畫的中國化標準,也因此有了可期望的契機。中國美術家協會提出“熔鑄中國氣派,塑造國家形象”的口號,就給出了當代美術創作綱領性導向,我們期待即將於9月亮相的這些作品,可以給這個口號以具體真實的、有深度和多樣化的闡釋。

中國當代油畫在近三十年的發展中,有了多元化的探索和追求,這是理論界認定的事實。可是,隨著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當國內觀眾看到更多的“正宗”的西方當代油畫,他們對中國當代油畫所産生的“面熟”之感,無疑令油畫家們感到尷尬。一段時間裏,專業畫家和觀眾對於西方藝術資訊上的不對等關係,使的一些西方油畫風格、流派在中國得以表面的延續,並受到關注。而這些當代油畫,因為市場化需求,在製作上越來越精良的同時,卻以喪失作品所依託的社會環境與具體情感為代價。當裏希特式的油畫筆法遍佈全國時,又有幾人曾對裏希特畫背後的“話”進行認真追問呢?創作精神上跟風,審美方向混亂,大眾文化侵蝕,都是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而評價體系多元的近乎混亂,更是誤導了不少藝術家的思緒。畫面裝飾化,圖像時尚化、程式化,風格平庸化、低俗化的作品比比皆是。當代油畫,需要的是更多具有精神感召力的作品,而不是膚淺時尚的圖像經營。

2009年的秋天,我們期待能夠看到具有文化責任感和民族自信心的油畫家,給出令人感觸的作品。中國油畫家們如何在外來引進的畫種中,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實踐貢獻?簡單地説,這種作品,應該是佇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上汲取營養,並將其轉化成獨特藝術表現語言的,其基礎是東方文化立場和獨立的人格,摒棄了對西方現當代油畫形式和視覺上的簡單摹倣,深入到中國當下社會形態的潛意識中發掘課題,並重新用畫筆提出建設性的觀念,在人文領域更加關注本土的民生、民情、強調歷史對當下影響的作品。所以中國當代油畫自我評價的標準,應該立足於中國文化的基點和社會價值體系上,提倡嚴肅的創作精神,鼓勵樸素的文化內涵。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當代油畫評價標準,我們將擁有自身的學術話語權和市場主導權,從而真正感染社會受眾,推動文化前行。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