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小畫種與大展覽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7-25 17:18:35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在全國美展這樣的綜合性美術大展的歷史中,除了像中國畫、油畫、雕塑這樣的門類,能夠保持長期的生命力外,各畫種的更疊與交替伴隨著各自受到的關注程度,似乎是在全國美展舉辦伊始,組織者所未曾預料到的。可以説,全國美展近60年來的發展史,更是一部畫種演進史。

  翻翻過往全國美展的組織方式,就不難發現,在全國美展的發展前期,像年畫、連環畫、版畫、宣傳畫(以下簡稱“年連版宣”)這四個畫種,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都是以各自獨立的門類出現,就像今天的中國畫展區、油畫展區一樣。而在今天,可能除了版畫依然能有相對固定的組織與展出方式外,其他三個畫種都已經相對模糊。“年連版宣”在全國美展中的展出形制,一定意義上則是反映了各畫種隨著時代的變化與發展,所得到的關注,以及從事人群的密集程度。在今年的年初,湖北省藝術館舉辦了一場名為“造物與空間中國當代漆藝學術提名展”的展覽,讓我對漆畫這一藝術形式産生了很大興趣。漆畫對很多人而言,是相對神秘的,在於它複雜的製作工藝,並且國內大多數美術院校都不曾設有專門的漆畫學科。近兩年來,中國美院的公共藝術學院開設了漆畫專業,並邀請了唐明修等人擔任教學,算是國內罕有的在藝術院校內開設漆畫專業的專業性藝術院校,這是一個很難得的突破。

  漆畫作為一門畫種,是由傳統漆器工藝脫胎而來的,在中國僅有數十年的發展時間,相對而言,是年輕的畫種。漆畫植入學院教學系統,確實不失為一項嘗試與探索。

  前段時間由於工作關係,我到福建北部的幾個縣市出差。這一次的出差,給我感觸很多,一方面看似平淡無奇的群藝館、文化館的日常工作背後,卻同樣蘊藏著美術界大大小小的事情。人們常説“一葉知秋”,在關注各省美協、畫院與各地美術學院送展全國美展的同時,關注藝術生態中的局部,關注小地域內廣大美術工作者的動態,在我看來,也同樣有意思。另一方面,福建的美術生態,與全國多數省份一樣,也有著自己的強項。而這其中,漆畫便是福建美術的“支柱産業”,第九屆美展的漆畫展區能夠設在福建,就表明瞭福建漆畫在全國擁有突出地位。數十年來,福建省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漆畫藝術家。而閩北之行,也讓我面對面見到了很多漆畫工作者和他們的作品。

  到達閩北的首站,我走訪了南平市群藝館。在館長余明慧畫室的墻上,是他新近創作的一批國畫作品。我們便從這些國畫作品開始了談話內容。余明慧,1981年畢業于福建工藝美術學校的漆畫班,擅長的畫種是版畫和漆畫,他的作品曾先後入選過第八屆全國版畫展、第七屆全國美展,儘管如此,但平時,特別是近幾年來,他並沒有花費大量時間從事漆畫的創作,相反,更多地卻是從事中國畫的創作。這其中的原因,便是因為漆畫製作工藝上的特殊原因。

  漆畫的製作原料主要依賴於生漆,在製作過程中,大部分人與生漆接觸都會得過敏性皮炎,俗稱“漆咬”,有人甚至一聞到大漆都會過敏。從長遠的角度來説,對生漆過敏的人是不宜從事相關的漆畫創作的,如果非做不可,只能是少量接觸慢慢地脫敏。余館長告訴我,他做漆畫最難受和最尷尬的,也就是面臨“漆咬”,皮膚腫脹,而且奇癢。

  今年的十一屆全國美展,余明慧又與朋友一起,創作了一幅新的作品前去送展。十屆全國美展的時候,他也參加了,並且多屆的全國美展,他幾乎都沒有拉下過。我同他提起中國美院現在設有漆畫專業,他説“知道”,並且告訴我“唐明修是一起的朋友”,以前都在一起創作漆畫。並且余館長也認為,漆畫這一畫種的創作,不應該僅僅捆綁在工藝上面,更多應當從藝術性上找路子。所以,除了一些重要的展覽賽事外,余明慧跟福建國畫家陳北辰是亦師亦友的關係,平時有空更多地是從更為便捷的國畫創作中找尋靈感。

  後來經余館長介紹,我又相繼走訪了建甌與浦城兩地。建甌是南平下屬的一個市,接待我的是建甌市文化館的館長劉曙明。碰面的時候,劉館長剛寫生回來,一副風塵僕僕的樣子。談話也是從今年的全國美展開始,進而就談到福建的漆畫。劉館長興衝衝地拉我到隔壁的屋子,這裡的墻上挂著一張他前些年創作的漆畫作品。這張叫做《祝壽》的作品,曾經代表福建參加過與國外的藝術交流活動並展出。在浦城,我走訪了浦城縣文化館的館長吳衛東。吳衛東作為浦城縣文化館館長,多年來始終致力於收集、挖掘、整理浦城的民間剪紙,談話期間,吳館長拿了一本《浦城民間剪紙》的書給我看。這本書中詳細介紹了浦城地區剪紙的特色與一些優秀作品,同樣是浦城人的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為書寫了序。吳衛東也是福建漆畫藝術家群體中的一員。他告訴我,今年的十一屆全國美展因為組織浦城的剪紙活動,他沒有抽出時間去參加,不過,吳館長還是興衝衝地打開文化館倉庫的門,給我看他2005年時送展十屆全國美展時的漆畫作品。這張作品是一張非常典型的漆畫作品,材料除了生漆之外,還加入了金、銀以及蛋殼、貝殼、石片、木片等,很是生動。這張作品已經許久沒有展示過了,被嚴嚴實實地包裹著,打開後,吳館長蹲在地上一邊小心地擦拭,一邊向我介紹當時的創作情況與製作細節。他細緻的神情,小心撫摩時的神態,對待這張作品,便如同對待自己的孩子一般細心,讓我大為感動。

  從2005年的第十屆全國美展到今年的第十一屆全國美展間的五年時間,是全國基層美術工作者積極備戰的五年。或許是作為一名記者,看過的展覽太多,多少有些麻木的原因,在走訪閩北期間,基層美術工作者對於全國美展的尊重,讓我對全國美展有了從來沒有過的崇高感。記得2005年十屆全國美展舉辦的時候,杭州作為中國畫的主展區,當時還在讀書的我跟同學一起去看展,情緒也只是停留在了觀看一次常規性展覽那樣的簡單。

  閩北之行,也讓我感受了一些非主流畫種所面臨的問題,還有這些門類的藝術家對待這些不算主流的畫種的熱情。或許,他們並不能像中國畫、油畫、雕塑的藝術家那樣風光,但他們同樣以極高的熱情投身於藝術創作的這分真情,讓我感動。

  很快十一屆全國美展各展區的展示活動,也將相繼與觀眾見面,我真心希望那些並不算是主流的畫種,在今年的十一屆全國美展期間,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注與認同。


湯志義 漁舟飄至


吳衛東 黃行成 家園


劉曙明 祝壽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