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商業標準報》網站6月11日文章,原題:中國闖入? 儘管對投資印度藝術品仍在投石問路,但中國收藏家很可能會成為當代藝術品市場的下一個大買家。人們早就應發現這一跡象,但當經濟蓬勃發展,印度藝術品可以任意索價以至於令人生厭時,沒人會關心畫作以外的內容。中國人一向小心翼翼,再加上中國藝術品價格直至去年一直領先印度,更加成熟的中國藝術品市場開始為其博物館和藝術基金四處尋找藏品。一切不過是時間問題。
似乎無人注意到中國對印度藝術的興趣,即使幾年前就端倪漸顯。幾家畫廊證實,他們曾向中國人出售過零星作品,其中大多數為當代作品。這一現象很有趣。中國與現代藝術運動完全隔絕,所以對這一時期的藝術了解甚少,以至於對此興趣不大。而另一方面,中國對當代藝術的認知卻非同尋常。
還有一點很重要:中國藝術展會的實力越來越強。印度藝術家屢次現身上海藝術展會和“藝術北京”當代藝術展會。香港的拍賣會也越來越突出印度藝術。這可能是中國收藏家拓展國際藏品的一部分,但同樣也可能是博物館,乃至中國藝術基金委託收集印度藝術品所做努力的一部分。中國藝術基金會要比印度來得神秘。
如果説中國收藏家有忽視現代藝術品的傾向,他們對古董的興趣可謂大矣,一直是香港、台灣和澳門拍賣會上購買印度古代藝術品的重要客戶。但由於中國買家的興趣泛泛,未來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如果這些收藏家的興趣真誠,印度藝術品在中國市場有可能緩慢增長。但如果受投資價值驅使,印度藝術家和畫廊就應預見到來自中國的採購潮。印度藝術品市場能否受益?如果中國能夠復蘇奄奄一息的印度藝術市場,答案則是肯定的;但如果這意味著印度藝術品將深鎖在中國藝術基金會中,答案便是否定的。▲(王曉雄譯。本文英文原文見6月12日環球時報英文版第1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