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美智”大型個展將現上海,一片“玻璃”照見東西文明
本週末即將開幕的幾個展覽觀賞價值頗高。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重新聚焦媒介:東亞錄影藝術的興起”將探索錄影與傳統電影及影像間的巨大差異,激發參觀者思考錄影媒介作為第一個全球性當代藝術媒介的拓展路徑,重點展品包括“錄影藝術開創者”韓裔藝術家白南準的代表作《電視佛》、日本藝術家山口勝弘在1975年聖保羅雙年展上展出的作品《宮娥》和中國藝術家王功新的作品《破的凳》等;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四層13號展廳正在展出“異彩紛呈:古代東西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藝術”,從日本平山鬱夫絲綢之路美術館所藏325件(套)世界古代玻璃藝術品中可以照見東西文明交流互鑒的痕跡;
在上海,“奈良美智”大型個展將於余德耀美術館開幕,將全面回顧藝術家跨越37年的多産的藝術生涯,呈現70多件重要繪畫、雕塑、陶瓷、裝置以及700多幅紙上作品;浦東美術館“水之域-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與弗朗索瓦·施耐德基金會館藏展”呈現兩所機構的100余件圍繞“水”這一概念和媒介展開探索的藝術品。
重新聚焦媒介:東亞錄影藝術的興起
《電視佛》(TV Buddha),白南準
《宮娥》(Las Meninas),山口勝弘,1974-1975年
推薦語——重點展品包括“錄影藝術開創者”韓裔藝術家白南準的代表作《電視佛》、日本藝術家山口勝弘在1975年聖保羅雙年展上展出的作品《宮娥》、中國藝術家王功新的作品《破的凳》。
作為一種特徵鮮明的新技術和實驗性藝術媒介,錄影藝術在誕生後迅速跨越了各個大洲,成為第一個全球性當代藝術媒介。本次展覽以處理閉路電視監視器的藝術作品為起點,揭示了錄影與傳統電影及影像之間的巨大差異,試圖重塑參觀者對錄影媒介的預期和假設,以及體驗錄影作品的方式。
展覽匯集中日韓三國17位藝術家的31件作品,嘗試重新審視錄影藝術興起之時,東亞藝術家對於這一媒介的處理方式,併為全球錄影藝術的歷史梳理做出貢獻。展覽主題“重新聚焦媒介”旨在激發參觀者思考錄影媒介的使用、如何看待錄影媒介。
展期:2022年3月5日-5月8日
展覽地點: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
異彩紛呈:古代東西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藝術
鑄花紋項鍊,邁錫尼,西元前14-前13世紀
肋紋裝飾碗,東地中海地區,希臘化時期-羅馬帝國初期,西元前1世紀-西元1世紀
琺瑯彩玻璃片,敘利亞,伊斯蘭時期,西元13-14世紀
推薦語——一次性觀賞日本平山鬱夫絲綢之路美術館所藏325件(套)世界古代玻璃藝術品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以日本平山鬱夫絲綢之路美術館所藏325件套世界古代玻璃為基礎,又得到中國多家文博機構的藏品支援,共展出約360件(套)古代玻璃藝術品。其中,“異”則包含了古代玻璃的“異域”“奇異”“珍異”“神異”等多種屬性和內涵。本展以時間為軸共分“孕育與初生”“傳播與融合”“綻放與輝煌”“西方與東方”四個單元,通過玻璃物質材料,以期展現人類的古代世界文明史、科技發展史、藝術史和貿易交流史的相關內容,從中窺見東西文明交流互鑒的現實意義、以及中華文明的博大包容性與偉大創造性。
展期:2022年1月25日-5月5日
展覽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四層13號展廳
“奈良美智”大型個展
展覽海報
推薦語——近20年來,奈良美智筆下的小女孩眼神越來越平靜、柔軟,甚至常常閉上了眼睛,代表著他的心態也漸漸平復,奈良美智的作品始終是藝術家與內在自我的坦誠對話。
本次展覽由余德耀美術館和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LACMA)策劃,並與奈良美智和策展人吉竹美香(Mika Yoshitake)緊密合作,將全面回顧藝術家跨越37年的多産的藝術生涯,呈現70多件重要繪畫、雕塑、陶瓷、裝置以及700多幅紙上作品,包含大量首次展出的手稿。
奈良美智 《無害的小貓》,1994 布面丙烯 150 × 140 cm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YOSHITOMO NARA
奈良美智 《日惹迷你星屋》,2008 綜合材料 約340 × 390 × 420 cm 余德耀基金會收藏,©YOSHITOMO NARA
奈良美智的工作室建在偏僻的農村,只有奈良美智一個人,獨自畫畫,看風景。兜兜轉轉幾十年,一路經過搖滾樂、旅行、書籍和電影,奈良美智再次成為那個趴在窗前伴著落雪畫面的小孩。
奈良美智 《低燒》,2021 布面丙烯、拼貼 120 × 110 cm 藝術家收藏,©YOSHITOMO NARA
近20年來,奈良美智筆下的小女孩眼神越來越平靜、柔軟,甚至常常閉上了眼睛,代表著他的心態也漸漸平復,奈良美智的作品始終是藝術家與內在自我的坦誠對話。
展期:2022年3月5日-9月4日
展覽地點:上海余德耀美術館
水之域-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與弗朗索瓦·施耐德基金會館藏展
薩哈·弗雷爾,《垂釣靈魂》,2016年
伯努瓦·派普,《自由落體》,2013 ©浦東美術館
伊夫·夏杜埃,《有足的深海魚》,2006,© Fondation François Schneider, photo Steeve Constanty
展覽圍繞“水”這一亙古流淌並中西相通的主題,通過與水相關的具象的物體、抽象的概念和由此延伸的情感、記憶、和信仰,講述水的故事。
展覽分為水的景觀製造、水的日常生活、液體想像、神聖領地,水的地理過渡五個部分,呈現來自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和弗朗索瓦·施耐德基金會的100余件展品。
展期:2022年2月28日-6月5日
展覽地點:浦東美術館
畫與相:曾孝濂個展
推薦語——中國植物科學畫家曾孝濂筆下的植物與花鳥
展覽《畫與相》精選了藝術家曾孝濂的40幅代表作,他的作品描繪出自然萬象與草木榮枯。曾孝濂是我國頂尖的植物科學畫家、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被譽為“中國植物畫第一人”。他畢生致力於花鳥畫創作,恪守嚴謹的科學精神,心懷對生命的敬畏與熱愛。1997年退休後,曾孝濂筆耕不輟,用精湛的繪畫技法勾勒花鳥草木,謳歌生生不息的自然之美。
《清明花》,曾孝濂,2020年
曾孝濂共創作超過2000幅植物科學畫,參與逾50部科學著作的插圖工作,他設計的郵票《中國鳥》獲得第十三屆政府間郵票印製者大會最佳連票獎。
展期:2022年3月5日-5月22日
展覽地點:上海攝影藝術中心
相機掉進了枯山水
“相機掉進了枯山水”是藝術家顏磊曾經在日本駐留展覽的一組作品的題目。這組作品以詞句作為創作主體,將那些富有層次的、性感的日文字句以活版印刷的凹版方式印在黑紙、黃信封以及從中古店隨機購買的裝框照片上。詞句為藝術家日常印象所感,極富畫面感。
彩輪説明書
乞力馬扎羅
顏磊的圖像實踐具有難以言傳的直覺體驗。本次展覽的一組作品是《彩輪》系列,他按照特定的邏輯設置了同心圓的色彩變幻的秩序化模式,交由某種生産系統去完成,就像是工廠的流水線。在他撰寫的小説《彩輪説明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彩輪”和部落人群具有圖騰意義的圓圈彩繪以及童年所玩耍的鐵環構成某種跨時空的直覺連通。這種連通不只是外在形式上的,而是某一圖像語符在各自的語境下分別“生效”。當跨越這重重的語 境迷霧,我們就會醒覺:藝術只是“關於無中生有的集體遊戲”。而當將光與色彩的抽 離與生命消逝連接時,我們對於作為現代機械生産鏈條之中的圖像之於精神層面的意義會有另一種審視。
展期:2022年3月3日-4月20日
展覽地點:華僑城盒子美術館
千頁·無限:張曉棟個展
推薦語——將始於唐代已失傳的“龍鱗裝”再現世人面前。
在中國,裝幀藝術已有千年的歷史,但在如今電子書逐漸興起的時代,紙質書和傳統技法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但在張曉棟眼中,書籍既可以是承載人類文明的空間、又是一艘可以跨越時間的飛船。
約15年前,張曉棟便開始專注于書籍裝幀,並成功將已失傳的,始於唐代的龍鱗裝再次呈現在世人面前,展覽中呈現的《三十二篆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便是他完成的第一部龍鱗裝裝幀作品。與我們熟悉的閱讀方法略有不同,龍鱗裝是介於卷軸裝向冊頁裝過度時期的裝幀形式,層層書頁隨著書卷的展開,如同鱗狀有序排開,宛若一尾遊龍逐漸躍然眼前。此法對精確度的要求非常高,稍有偏差將會影響到最終的整體效果。在書頁的層疊之間,藝術家發現了一個全新空間,並進一步推進這種獨特表達的可能性,開始了他命名為“千頁”的藝術創作……
展期:2022年3月5日-4月17日
展覽地點:藝術+上海畫廊
辛迪·舍曼:亮相
《排列》(Line-up),鑲框黑白攝影,辛迪·舍曼,1977-2011年
推薦語——辛迪·舍曼過去四十餘年的創作蛻變。
本次展覽以路易威登基金會收藏的 Cindy Sherman 攝影作品為核心,時間跨度從1970年代至2020年,完整呈現她在過去四十餘年的創作蛻變。
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的作品常常探索易裝癖、社會身份和自我身份認同等話題,身處現實與奇幻的交叉地帶,自由表達和夢境交織于生涯的各個階段——從早期拍攝好萊塢女星形象,到對黑白永恒性的研究,再至近期對色彩躍動的探索。
她從一開始就樹立了獨特的創作原則——親自掌鏡,同時是演員、服裝道具師、模特、布光設計師、特效師的全能藝術家身份。
展期:2021年10月30日-2022年3月6日
展覽地點:路易威登北京 Espace 文化藝術空間
(臺馨遙/綜合整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