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多元玩家”到“全球之歌” 這些展覽已近尾聲
春節假期後的第一個週末,各大美術館、博物館推出的春節特別展覽仍然是很推薦的去處,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好展在這個週末即將迎來尾聲,提醒大家抓住最後幾天展期前去一看。
重慶
水墨再定義: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
“水墨再定義: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邀請到方力鈞、傅中望、李津、劉慶和、邱岸雄、史金淞、韋嘉七位藝術家共計一百餘件作品參展。
展覽以水墨為題,但其本身並不是一個純粹的水墨繪畫展,而是與水墨有關的綜合性當代藝術展。策展人並沒有完全按照傳統架上繪畫的概念去看待水墨藝術的發展,而是基於新世紀以來的創作現實,一方面邀請了長期使用水墨媒介進行創作,並在創作觀念與手法上強調當代轉換的代表性藝術家,如劉慶和與李津;另一方面,亦邀請了長期使用非水墨媒介,但一直特別注重從傳統水墨中尋求借鑒的藝術家,如方力鈞、傅中望、邱岸雄、史金凇、韋嘉。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都在立足於當下表達時,對傳統水墨藝術有所借鑒、轉換與超越。
展期:2021年12月17日-2022年2月16日
展覽地點:重慶悅來美術館
2021 iArt青年藝術計劃——多元玩家
2021年夏天以來,地球上掀起了一股令人費解的風潮,先是一名叫做艾爾莎·卡爾森的NASA少女被全球瘋傳要單程前往火星,接著一連串的關於技術革新的傳奇陸續登場,比如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帶著自己的兄弟,乘坐旗下太空公司藍色起源的“新謝潑德”號火箭前往距地表100公里的高空,同行者還有最年長和最年輕的太空人:82歲女飛行員和18歲荷蘭學生。
接下來,臉書的創始人扎克伯格又宣佈將Facebook更名為Meta(元宇宙)。甚至,本年開局的第一季度,在藝術領域,加密藝術家Beeple的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以6025萬美元落槌,成為迄今最貴的NFT藝術品。
這一連串的現象,似乎正預示著人類將要邁入某種新的紀元。
iArt青年藝術計劃已經進入第四屆,從本屆活動投稿面貌來看,55.8%為架上藝術,當然本屆的主題在很大程度上曾引發過大家的疑惑:我們好像是為了NFT而來,又或許是為了反對的它而過度亢進……不妨讓藝術家們各抒己見,以玩家之姿,帶著德勒茲的“戲謔”參與這場“混沌之戰”。
展期:2021年12月4日-2022年2月20日
展覽地點:原·美術館(重慶市南岸區南濱路東原1891中段)
北京
王興傑:誇富宴
王興傑個展《誇富宴》呈現了他近年創作的20余件靜物繪畫。這些作品描繪日常習見的平凡食物,連結著畫家的私人回憶。它們是情感的象徵,亦是生活的印記,其創作邏輯反映出王興傑對“繪畫與時間”的體認:“不止于藝術和時代的關聯,也關乎藝術對私人時間的追溯”。於是,繪畫成為記憶的容器,收納了令他難忘的“味道”,也收納了他與別人共用的過去時光。。
展期:2022年1月8日-2月13日
展覽地點:站台中國dRoom(北京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中二街D07)
義大利文藝復興紙上繪畫:一次與中國的對話
木木美術館與英國大英博物館聯合舉辦的“義大利文藝復興紙上繪畫:一次與中國的對話”展覽即將於2月20日結束。展品包括列奧納多·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提香和拉斐爾在內的眾多文藝復興偉大藝術家的作品。
本次展覽是歷史上首次將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紙上繪畫作品與中國當代藝術並置對話,發掘西方文藝復興與中國之間跨越時空的重要關聯,開闢出一個新的語境來探討這些不同視角及歷史之間的平行與相切之處。
展期:2021年9月3日-2022年2月20日
展覽地點:木木美術館(錢糧衚同館)(北京市東城區隆福寺街95號錢糧衚同38號3號樓)
香港
全球之歌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香港空間推出新年大展——年輕藝術家群展“全球之歌”。展覽呈現瑪麗昂·巴達雅爾(Marion Bataillard)、亞歷桑德羅 吉安尼(Alessandro Giannì)、高航(Gao Hang)、郝澤成(Hao Zecheng)、李黛倫(Diren Lee)、吳晶玉(Jade Ching-yuk Ng)、萊安諾·索爾茲伯裏(Rhiannon Salisbury)、盧比·斯溫尼(Ruby Swinney)、傑西卡·威廉姆斯(Jessica Williams)九位藝術家的三十余件精彩作品。
什麼是今天的“已全球化”(globalized)之物?無任何人、地域、種族、國家能獨佔之物,卻牽絆著全球潮流爭奪它,附庸著它的“流行權力”。在此種符號和表徵意義的全球化終極形態下,也引出了:“是否存在下一步的全球化?”的問題;正如“全球(le Global)/ 在地(le Local)”二元論已經被迫更疊出“離地的(Hors-sol)/地球的(Terrestre)”的討論(布魯諾·拉圖爾)。在持續加速碎片化和後人類進程的今天,也需要隱喻我們的感官,反思當下,以免對浩瀚的未來和人類情感掌握的失控。
展期:2022年1月6日-2月12日
展覽地點: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香港(香港中環皇后大廈中80號 H Queen's大廈10層)
安妮·萊博維茨:早年歲月,1970-1983,檔案項目1號與秘境奇旅
安妮·萊博維茨(Annie Leibovitz)肖像 ©安妮·萊博維茨,圖片:藝術家、豪瑟沃斯
豪瑟沃斯香港展覽“安妮·萊博維茨:早年歲月,1970-1983,檔案項目1號與秘境奇旅”,全面呈現由藝術家親自挑選的早年攝影作品,以及過去二十年間代表性的精選時尚攝影作品。萊博維茨豐富多産,攝影方式極富創新,在20世紀美國肖像藝術傳統中佔據獨一無二的地位。
以萊博維茨的話來説,這些照片“意外地揭示了通往肖像藝術的思路”,通過時裝、風景與室內場景,以全新的視角展示了萊博維茨藝術眼界的深度與廣度。從文化、電影、攝影史,到藝術史中正統肖像的悠久傳統——這組作品融匯了萊博維茨取材豐富的視覺元素。
展期:2022年1月6日-2月12日
展覽地點:豪瑟沃斯香港(香港中環皇后大廈中80號 H Queen's大廈15-16層)
上海
梁紹基:蠶我 我蠶
繼大同大張、余友涵、李山、仇大雄、陳福善之後,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中國當代藝術收藏系列展”推出第六位中國重要藝術家的個展項目——“梁紹基:蠶我 我蠶”。正如展覽名所喻示,藝術家梁紹基過往逾三十年的創作實踐始終與“蠶”緊密纏繞,難捨難分。“蠶”不僅是他的創作媒介,亦是他的良師益友及精神導師,賦予了他創作的原動力與靈性。借助一系列層次豐富的沉浸式裝置、攝影與影像,此次展覽將回看藝術家自1988年開啟的代表作“自然系列”,從早期探索研究,到1999年入選第48屆威尼斯雙年展的“床”,到走向自省並傳達哲思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輕”、“天庭”等裝置作品。展覽還將呈現梁紹基根據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建築空間創作的特定裝置作品,以及與生物學等領域發生跨學科關聯的新作品。
展期:2021年9月29日-2022年2月20日
展覽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上海市黃浦區苗江路678號)
行旅圖:米歇爾·馬多個人藝術展
展覽呈現了加拿大畫家、雕塑家、詩人米歇爾·馬多(Michel Madore)于2015至2020年旅居中國期間的繪畫作品。
人物一直是米歇爾·馬多的繪畫中心。在馬多的繪畫作品中,觀者可以看到空靈清逸,對線條極度的節制和大量的留白。裱在亞麻布上如皮膚般的紙重疊交錯形成的意外,形成了各種灰度與空間。西方敘事下的風景、人物和天穹,構成了另一幅天與人的景象,米歇爾·馬多的藝術源自西方,而他的藝術之路卻和東方不期而遇。米歇爾·馬多對東方哲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東西方的交融。
展期:2021年12月12日-2022年2月14日
展覽地點:之禾空間(上海市閔行區合川路2570號2號樓)
魔潮來襲——潮流藝術展
“魔潮來襲”潮流藝術展由北京55號院子藝術空間和上海Q Art Club共同發起,攜手陳建周、杜溪、李承九、劉菱子、任 萌、羅建、王加諾、吳瓊、遊雯迪、殷瑞淞、訾鵬、王聚勝等十位潮流藝術界極具代表性的藝術家帶著當下最IN的代表作來到上海。
展期:2021年12月22日-2022年2月18日
展覽地點:上海市黃浦區淮海中路200號K11寫字樓56層Q ART CLUB
C位出道:元宇宙新生活數字藝術展
1992年,美國著名科幻大師尼爾•斯蒂芬森在其小説《雪崩》中這樣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機和目鏡,找到連接終端,就能夠以虛擬分身的方式進入由電腦模擬、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他所描述的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的差異或許只在於“虛擬”,這更像是在描述一個元世界,而元宇宙應該是一個更加開放、更加獨立的建立在人類自發共識基礎上的一個全新生態系統。
整個展覽分三個單元在1000多方超大體量空間展示數字藝術品,來設想未來元宇宙境遇中的呈現。
展期:2021年12月24日-2022年2月20日
展覽地點:上海廣場(上海市黃浦區淮海中路138號上海廣場2層)
廣東佛山
徐震®:一刻間的莊嚴
徐震®個展“一刻間的莊嚴”作品包括徐震®的平⾯、雕塑和裝置等各類作品。展覽秉承著徐震®一貫的舉重若輕或舉輕若重的幽默,將人類文化史中不斷出現的符號與形式提煉、並置、交融。對於人類文明進程中不同時期、領域的經驗的衝突、對話與共生的探索,正是徐震®近年來藝術創作的重要課題。。
展期:2021年12月21日-2022年2月16日
展覽地點:華僑城盒子美術館(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順峰山公園)
(臺馨遙/綜合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