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當文人趣味轉化為當代氣質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12-19 15:00:4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水/色:

  當文人趣味轉化為當代氣質

  張朝暉

 

  在21世紀初的八年中,中國新藝術正朝向國際化的方向大步邁進,也就是説被越來越多的國內和國際觀眾與機構所欣賞和接納,其面積之大,程度之深和範圍之廣,都是前所未有的。而所謂的中國當代藝術主要以油畫、攝影、雕塑、行為藝術、裝置、視頻和數位等形式和材料為主,中國的傳統藝術媒介和手法,例如水墨宣紙/書法等,則往往被忽略。人們不禁要問,難道傳統媒介就不能做當代藝術嗎? 相關的問題是,從事傳統藝術媒介為手段的藝術家中有沒有進行當代藝術探索的呢?當然,答案是肯定的。這個展覽介紹了十多位從事水墨藝術從傳統形態向當代形態轉化的研究與探索的年輕藝術家。他們以各自的藝術成果,突破了前人關於水墨畫在技術與觀念上的藩籬,在繼承東方傳統審美精髓的基礎之上,正在發展出各自不同的當代藝術圖景,從而豐富和充實了中國當代藝術實踐的多樣性與學術深度。這種擁有各自東方文化根性的當代藝術探索為中國當代視覺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有成效的案例,也正在呈現出富有生機的當代藝術景觀, 並有可能演變出為國內外當代藝術權威與觀眾所接納和欣賞的新的當代藝術品類。

 

  一

  這個展覽定名為《水/色》具有如下幾層含義,首先,關於“水”的視覺意象體現著中國傳統審美觀的重要方面,例如傳統經典中有“上善若水”,“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説法,並仍然影響著我們的思維與審美傾向,水體現出流動性、適應性和包容性;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就有生機與活力,沒有水或缺少水的地方,便成為沙漠與荒原。“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中國古典詞章中對“水”的擬人化審美描述表現了東方傳統的審美觀和感覺體驗;其次,水墨畫的關鍵是藝術家對“水”的體驗和把握,墨只是當作色彩而使用,所謂“墨分五彩”,其效果更多的是突出水的痕跡、趣味和審美體驗。正如西方繪畫是使用油來調色,而東方繪畫是使用水來調和墨,或者顏色;而對吸水性強的宣紙的使用也是為了充分展現水跡的微妙感與審美趣味,所以形成了“筆情墨趣”一説。轉化為當代藝術敘事即為對水的敏感性的把握與精神意味的傳達。因此,從媒介材料上的使用上講,水墨畫的核心價值是對水的不同感覺體驗以及審美敏感性的表達。這也能解釋為什麼“筆墨”不是水墨畫的唯一而終極的標準。在傳統藝術語境中的“筆墨”與國畫的關係不在本展覽的理論敘事的討論範圍之內。“色”在中文中有豐富的含義,但在本展覽中是指“現實社會”和“景觀”的意思,當然也包含著“性”與“美色”的意味。因此“水/色”展覽關注的焦點是用中國傳統的水性審美來關注現實生活,挖掘用傳統媒介和觀念來創造當代藝術視覺景觀的可能性。

  “水”的無形、無色、無味、無痕的特點體現出“大相無形,大音稀聲”的傳統審美觀,而這種對於“水的審美敏感性可以體現在許多水墨藝術的探索中,無論這樣的藝術實踐與探索是以什麼樣的材料和手法完成,或是在什麼樣的藝術觀念支配下所完成。中國傳統審美觀念中比較關注感性和直覺,在藝術修辭中注重聯想、比興、轉義和隱喻,而對“水”的感覺可以引申出許多聯想,比如水來比喻友誼,有純潔的意味,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用水來比附男女思念之情,則有情誼纏綿而悠長的意味,例如“夜夜思君不見君,唯見長江水”;用水錶示恩情,可以給人凝重淵深的意味,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水也可以表示惆悵和失意,例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正如文人畫傳統中將梅,蘭、竹、菊、松等代表堅貞、優雅、謙虛、高潔和堅韌等人格一樣,水在文人畫傳統中也有寓意性,但更為寬泛和普遍,甚至上升到審美與世界觀的層面,例如道家陰陽五行中,“水”位於“金”、“木”與“火”、“土”的中央位置。在中國視覺藝術的傳統遺産中,水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成為重要的藝術表達和感覺對象。描繪自然環境與山川容貌的作品在西方叫風景(LANDSCAPE),而中國則叫“山水畫”。而山水畫一直在中國美術史上佔據著主流的地位,並影響到朝鮮和日本等周邊國家。而中國的藝術權威們普遍認為,山水畫是中國文人水墨畫中取得最高藝術成就的門類,而山水畫中的成就主要集中在體現了古代文人的秉性和趣味。只是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這個趣味變得更加普及化和市場化,有的甚至變得庸俗化,而這個在把玩中獲得的“筆墨趣味”則一直沒有太大的改變。

  材料與媒介的觀念是國際現當代藝術的發展與評論的一個重要線索,即由材料的工具性特徵轉化為自主性,材料與媒介自身便具有自己的文化與價值的屬性,藝術家在尊重這種固有屬性的前提下,來選擇和使用材料,並置換到既定的當代文化語境中,從而産生當代藝術的價值和意義。所以抽象藝術與觀念藝術和藝術家對材料與媒介的理解和感悟有重要而直接的關係。因此,在國際藝術舞臺,藝術作品的敘事性功能減退,而藝術家個人的創造性被釋放出來。在目前國內國際藝術權威所認可的中國當代藝術譜係中,少有中國藝術家對現代材料與媒介進行過深入而細緻的研究,藝術家的精力與聰明才智被調動到有關中國古代與文化革命時期的符號、圖式和故事等敘事性與文學性功能方面,所以我們看到的中國當代藝術的社會批判性往往大於對文化傳統的深入開掘與藝術提煉,更缺少對於現代工業與技術材料和媒介的敏感,突出的多是對傳統油畫或者水墨技巧技術的把玩和情緒的宣泄。當然,中國當代藝術的社會政治學傾向有現實的必然性,因為在中國目前的所有社會關係中,政治的力量往往是決定性因素。不同社會階層與政治勢力之間的較量與矛盾衝突使社會出現了複雜的景觀,部分藝術家熱衷於對這個景觀的表達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如果中國視覺藝術領域只有這樣的藝術或者佔據主導地位,那麼無疑也是令人失望的,並無法真正與國際藝術接軌。

  當代藝術的多樣性的普遍性原則也要求中國當代藝術的多元化,與水墨藝術相關的中國當代藝術實踐雖然不能完全擺脫敘事性的傾向,但卻可以在媒介與材料的探索與轉換上有著更多的拓展空間。在這樣的藝術中,水、墨、宣紙、礦物質顏料仍然是基本的元素,筆與墨雖然保留著,但“筆墨”的趣味早已經被稀釋和化解;甚至各種各樣的傳統毛筆正在被刷子、鉛筆、噴筆、油畫棒和食物所替換,墨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被丙烯和油彩所替代。在這些元素中,水則兼具有審美敏感的傳統意味與當代普遍性,是很難被其他的新材料與技法所替換;同時,作為材料,對“水”的藝術創作中的運用和審美體驗為其他國家藝術家所缺少。因此,從當代藝術實踐中的材料觀念來看,中國當代藝術家在對“水”審美感覺的提煉方面,具有獨特的發掘潛力,有可能為國際當代藝術舞臺提供新鮮的批評與研討案例。

  “水”在藝術家的創作中又如何體現了當代性呢?顯然,自然界的水構成了物質世界一個關鍵的組成部分,但現/當代工商社會的水已經不是純粹自然意義上的水,而是經過加工或者被使用的水,是被等級化的商業産品。它可以是純凈水、礦泉水、蒸餾水、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等。在現實生活中,日益嚴重的水污染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品質,水的短缺給人們帶來焦慮和爭端。因此,今天的水已經不是過去理想的世外桃源之水,也不是産生浪漫情懷的青山綠水,而是供工業發展和生活消費的原材料。曾經沉浸在傳統水墨藝術中的年輕藝術家對水的感覺充滿了複雜性,一方面感受到傳統藝術中對水的使用與表現的細膩和深厚,另一方面他們又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與水有關的問題和矛盾。因此,許多不願意被束縛在傳統水墨畫格式裏的年輕藝術家一方面反叛傳統藝術的故步自封的惰性,另一方面,又試圖在審美和技術的層面理解和消化傳統藝術中的精髓,因為只有這樣反叛才擁有力量的,並且富有建設性。將水墨中的“水”提煉出來,擺脫對墨的依附關係,其實具有某種正本清源的作用,同時,也與當代藝術中的材料觀念進行了有效銜接。這樣,作品的當代性價值也就不必依附於傳統的水墨觀念與審美趣味,相反,需要修正和提煉它。當代水墨藝術從而在當代文化領域獲得了更大的自由與解放。

 

1   2   3   4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張冬鴻版畫展
· [專稿] 水/色/花——蔡錦作品展
· [專稿] 何建國、胡俊、榮志三人展
· [專稿] 在人間——劉瑾的天使方案
· [專稿] 城市中的綠島——當代藝術展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