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銹水清蓮---劉蘭汀的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12-12 08:56:27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銹水清蓮---劉蘭汀的藝術

  海蔚藍

  都説文如其人,其實,畫又何嘗不如其人呢?蘭汀的畫,實實在在地映現著她的清純、真誠和執著,一個在熱熱鬧鬧的當代藝術世界中難能可見的,真正藝術家的素質。

  藝術家的素質,決定了藝術作品。這素質的形成,來自天生,也來自修養。

  喝嘉陵江水長大的蘭汀,從善良的母親和博學的父親那裏承襲的天性,是向著真善美的。文革時,父親被令靠邊,家裏的生活要靠三姐妹在嘉陵江邊篩沙擔沙來維持。篩沙的那時候,姐姐從沙裏淘到過舊的銅錢,120枚,方圓一體的銅錢,給蘭汀很深的印象,聽著執教文史和哲學的父親説著這些銅錢和他收藏的一些古代陶器,更是蘭汀最開心的時候。還有一樣所愛伴著蘭汀長大,那就是音樂。她的家,常常充滿著琴聲,歌聲和笑聲。每天擔完了沙,她會在黃桷樹下癡迷地拉著小提琴,音樂點化了她的心靈,磨礪了她的敏感。後來父親引導她學書法,她曾先後拜重慶的著名書法家許伯健和四川美院的黃海儒教授學習,黃師曾帶著她進深山,宿廟宇,擺下酒水,啃著石坊鴨子,聊著古往今來,和作詩的奧妙。就這樣,在山水之中,在良師耳提面命之下,在每天勤練行草金剛經的過程中,蘭汀修煉著作為藝術家的胸襟和氣度。黃師的專著《學書概覽》又從書法史和書法理論的角度,給蘭汀以熏陶,為她日後在加拿大和美國各地的大學以及博物館舉辦書法講座和演示打下了基礎。。。

  生活是碎片綴成的。蘭汀藝術作品中的許多獨特元素,好些便是這生活的折射。蘭汀喜愛抽象的表現形式,那抽象的意識,是從音樂的旋律中來的,是從草書流動的筆觸中來的,是從她對自由不羈的精神的感悟中來的。她把所有這些打動她心靈的吉光片羽,以抽象的語匯和拚貼的形式錶現出來,因為在這簡約抽象的組合中映證著生活的真實。她的一系列的拚貼創作,如:“遠古的啟迪”、“嘉陵江邊的童年”、“永恒的日記”等,常見到她自己的印章“荻沁館主”,蓋在宣紙上的紅色,一個很中國的符號,一個個人存在的符號,剪貼後與油畫,丙烯,和銅銹的裝飾材料,與嘉陵江邊的臺階,與自小便縈繞她心頭的新石器時代的陶罐,秦代的繭形壺,戰國的編鐘圖案等混雜羅列,一個歷史和文化的拼貼,構成她獨特的藝術印記。

  蘭汀的創作中,還常見方圓之形,小時候從銅錢的模樣中得到的印象,而衍生出對世界的認識。中國古人早有“以天為圓,以地為方”的宇宙觀,更以天地方圓的觀念來界定和詮釋生活的許多層面,甚至包括書法的用筆,太極拳的奧秘,為人處世等等。蘭汀認為那方圓,是世界上最美的形式,如果那方是有軌有矩的自然規律的話,那圓就是生生不息,週而复始,永無止境的自然和生命的象徵。就在這個“世界”的符號中,蘭汀選擇著她的最愛。

  走進蘭汀的畫室,滿墻的都是荷花。荷花是她最為鍾愛的題材。很令人詫異,這個嘉陵江邊的姑娘,吃過蓮藕,卻沒見過荷花。她年年盼著看荷花,跑去問農民,花兒怎的不見,農民告訴她,要蓮藕,就沒有花。直到八十年代,蘭汀到清華大學探望姐姐,第一次看到了池中荷花,亭亭玉立,顧盼自如,她一見鍾情,自此眼中無他花。這樣的荷花情結,古往今來,不乏知音,最著名者如宋代文人周敦頤,以《愛蓮説》名世,“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荷花以其高潔,為中國文人所愛,墨荷的繪製,幾乎代有才人,為寄情騁懷之媒介。中國的荷花傳統,既有歷史又有深意。這種無法割裂的歷史現象和文化因素,我們常居其中,或許司空見慣,八十年代,美國畫家勞申伯格來中國,除了發現中國的人多自行車多以外,一眼就發現了中國的荷花,一定也是世界上最多的。二十多年後,當他創作他唯一的中國題材的拚貼作品時,他的題目是“蓮花系列”,構成他的“中國符號”。

  但表現中國的荷花,僅有“符號”是不夠的。蘭汀的荷花,以西畫的材質,欲寫荷花的高潔,在觀念上已有現代的因素。在這個追求物質的世界,以西方為榜樣,而追逐著與西方的接軌。如果説西方藝術的媒材也是一種如潮而來的物質的話,此時此地,還能有“清水出芙蓉”的荷花嗎?蘭汀的荷花是別具一格的。她的藝術並沒有被西方材質所淹沒,儘管她所用的材料和表現手法是西方的,現代的,但她繪畫的本質卻充滿著中國情結,從歷史的、文化的、審美的和價值取向等各個方面,融匯而成。當今世界唯錢是瞻,那侵蝕,是世界的瘟疫,水為之臭,葉為之變。蘭汀的荷花,不僅僅是花卉的描繪,而是一種對為錢是圖的世界的批判,她的一系列的作品都不無例外地有方圓的符號,並敷以厚重的銅銹,一種她已經運用了十多年的特殊的裝飾顏料,那銹可以代表著歷史的古,可以代表著金錢的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色調。在她的荷塘裏,荷葉已蛻變為銅錢,漣漪已化成銹水,而她的清蓮則必須得從這銹水臭銅中掙扎而出,這就是蘭汀的荷花世界----一個她所追求的以西方媒材表現的,但又深具中國文化內涵的藝術。

  2008年12月1日黎明前夕草于曼哈頓荷風堂

  著作權和版權海蔚藍所有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