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形象的背後——劉蘭汀繪畫感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12-12 08:55:0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形象的背後——劉蘭汀繪畫感評

  高嶺

  欣賞劉蘭汀的繪畫,猶如進行一次心靈的精神之旅,因為她的近期新作以荷花為題材對象,而荷花在中國人的記憶中早已被烙上了高潔、清新的含義,它的形象總是被比附為人的內心精神境界所應該達到的高度。然而,劉蘭汀筆下的荷花,卻不是那種我們司空見慣並且被套路化和程式化了的水墨形象,也不是那種對景描摹的寫實形象,而是被片段化、概括化和變形化的形象。它們在畫面中的存在,全然沒有現實物理世界的邏輯規律可言,時而花大於葉,時而葉大於花,時而花蕊長成了錢幣形象,時而荷葉變成了錢幣造型,形象的組合和空間的變換,全憑藝術家個人的主觀取捨。不僅如此,藝術家還想方設法、費勁心思地要減弱和消磨這種花中仙子高潔靚麗的色彩調子,讓它們變得幽暗、沉穩和更加耐人尋味。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劉蘭汀使用她長期以來摸索出來的丙稀、石膏和各種礦物質液體,還使用了諸如碑帖、書法紙張等其他輔助材料。這些材料和顏料經過層層堆積和覆蓋,通過反覆調和、融化和吸收,形成了宛若經年曆久的褪色和鐵銹的視覺效果,大有洗盡鉛華卻深邃雋永的魅力。

  劉蘭汀説,荷花是她的最愛,也是她藝術創作中經常出現的題材,但是這種現實世界裏原本晶瑩剔透、純潔嬌嫩的花仙子,為何在她的眼裏是如此地厚重和沉穩呢?如果説,荷花是她的最愛,她在自己的新作中究竟要賦予這樣的形象表現以何種含義呢?一種是現實之物,一種是胸中之象,一種是筆下之花,這三著之間究竟是因為什麼而出現了如此的語言轉換?

  原因肯定在劉蘭汀這裡,因為她是這些藝術形象的創作者。她對此的解釋是意欲間接地表現現實世界的物質之欲與精神世界的超越之望的矛盾,從畫面語言看,她達到了這樣的目的,她用複雜、厚重、深邃的色彩處理手法和明暗調子,喚起了觀看者心中沉重和壓抑與高潔和超脫兩種矛盾力量相互衝突和制衡的心理感應。也就是説,荷花這種看似不食人間煙火的超凡之物,其實被藝術家借用來寄託她對自己生活的現實世界的體悟,她要在這种女性天生傾向的自然之物中,寄託自己的人生感悟,這種感悟並不輕鬆和飄逸,而是充滿了躊躇、徘徊甚至於惆悵。只不過,這種情緒不是像男性藝術家那樣往往偏愛用鮮明、直接和硬朗的對位反映和衝突的方式表達出來,也不會如男性藝術家那樣總愛把個人的感受與宏觀的社會國家、歷史事件聯繫起來。

  劉蘭汀的藝術表達方式是女性的,一如她此前的作品風格那樣。在此前的創作中,她的作品內容雖然出現許多傳統文化的視覺元素,但並不過分渲染歷史的沉重和包袱,而是善於詩意地捕捉歷史文化中靈動心跡的部分,將光陰的痕跡和個人的記憶沉著地描繪出來,既不過分悲愴,也非輕佻炫耀。作為一位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多年海外遊藝經驗的藝術家,她似乎並沒有被這二十年來海內外各種潮流説教所左右和影響,始終秉承著女性自己的直覺和感悟,無論在創作題材、媒介手段和風格樣式上,都從自己的生活出發,從自己的能力出發,卻又能從自己的形象中傳達出超越形象、深入其背後的另一個精神世界。她是一個女性藝術家,但決不是前十幾年在國內、前三十年在西方的所謂女權主義或者女性主義藝術家,儘管她的人生經歷和創作生涯含蓋了這段歷史時期,因為她是一個視點向內的直覺型的藝術家,各種理論説教和思想風潮都只能通過她自己的吸收而進入到她的創作中。所以,一個“不入流”、“不合派”的藝術家,忠實于自己的感受,同時保持著對現實世界紛繁複雜、變幻莫測的矛盾的敏感,創作出的作品顯然會明顯地與眾不同,這應該説是一種藝術的幸事,因為藝術就其本性而言是自我和個性的。

  2008年10月10日

下一頁翁展老照片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分形記—9/9
· [專稿] 《水墨演義》第二站
· [專稿] 傳承與守望-翁氏家族藝術珍藏
· [專稿] 亞洲厚音——2008A-one中日韓印尼藝術家交流展
· [專稿] 2009亞洲藝術高端市場博覽會公佈首批入選參展機構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