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製造活力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7-07-26 15:43:4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在全球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語境下,中國當代藝術更加成為整個世界藝術的組成部分。在文化方面,多元主義聲音漸強,而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當代藝術也越來越吸引世界的注意。中國當代藝術家對西方從仰視,發出“我們什麼時候才能與他們平等的對話啊?”的感嘆漸漸變為平視,甚至是蔑視。進入二十一世紀,改革開放以後出生的一批年輕藝術家開始登場亮相,他們生活在歷史的巨變中,是這一切的親歷者。他們叛逆,又具有某些情懷;他們懷舊,又在挑戰著時尚的理解極限;他們紈绔,又擺脫不了英雄主義的理想;他們迷茫,又在不自覺的前行。他們具有這一歷史階段、年齡階段的獨特體驗,而345°新銳藝術大展所呈現出來的作品就是將這些體驗物化的代表者。

  這些年輕藝術家,在某種程度上符合我所提出的“獨生一代”藝術家特徵。“獨生一代”不是時間上的概念,更大程度上這具有社會學的意義。這些藝術家被解放的思想、繁榮的經濟以及飛速發展的科技所包圍,從一開始就具有比他們父輩高的起點,而在他們身上也留下了時代轉型的烙印。

  這些烙印以及藝術家獨特的體驗,我們通過作品可以感受的到。在這些作品裏,我們能感受到試圖對於舊有藝術傳統的突破,能感受到年輕的藝術家對於自我的態度與解讀。與前輩藝術家相比,他們或解下歷史的沉重感;或拋棄功利主義的態度;或向自己內心回歸。最重要的是努力擺脫藝術與政治的各種各樣的聯繫。當然,在這些作品裏,讓我們感受更多的還是一個個年輕藝術家鮮活的自我狀態,他們對事物的自我闡釋。比如在趙楨的雕塑將動物的頭顱與人的身體結合,對人的身份提出質疑;張晨初的作品通過對光影的追求,表明瞭他對肖像畫富有時代氣息的理解。

  之所以此次新銳藝術大展名為345°,還具有另外的意義,那就是它體現了這些新銳藝術家並不非常成熟卻鮮活、充滿潛力的藝術狀態。創造是藝術的價值之一,不斷地創造就是在不斷的詮釋著藝術的意義。345°新銳藝術大展體現了這一意義,也希望年輕的藝術家保持創造的活力。

趙樹林
北京
2007-7-16

 

345度新銳藝術大展 前言

345°—上海新銳藝術大展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