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報實習記者 胡立輝
黃莎莉,1990年12月出生,巴拿馬華裔。2010年至2012年就讀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本科學習中國繪畫。2012年9月進入中央美術學院本科學習。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
我不願用“畫家”一詞來定義黃莎莉,因為“畫家”于更多人是一種職業,而于黃莎莉,畫是她的生活,喜怒哀樂皆宣之於畫筆之下,重要的是她並不向這些作品索要名和利,只為敘述和記錄情感,無關其他。
在喧囂的生活中發現藝術的真善美,陶養心性,這些功夫在多數成熟的藝術家那裏都需要強大的意志力,來探尋藝術最單純的本質。但對黃莎莉而言,藝術的真實、善良和美麗也即是她眼中的生活。一個陽光柔和的午後,記者在798XYZ畫廊第一次見到了黃莎莉和正在展出的她的油畫作品,都如同那天的陽光般予人溫暖之感。
黃莎莉祖父為嶺南派畫家,受家學影響,她自幼熱愛中國繪畫,多次獲得國內外少兒繪畫獎項。兒童時的黃莎莉就遊學于委內瑞拉、古巴等拉美各國,受教于數位拉美藝術家。14歲確認自己在繪畫上的天賦,2009年她入讀中央美術學院預科班,2010年到2012年在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學習中國繪畫,2013年又進入了中央美術學院壁畫係。豐富的學習經歷,使得黃莎莉獲得了廣闊的創作視野和自由的創作方式。
她的作品遠離了消費主義的視覺景觀,而是在生活的角落裏同自己的內心相見,傳達出的是事物最細膩和輕微的觸摸感。繪畫的技術性概念和要素,在她的創作觀念中存在,卻並不被看重,於是一個文文弱弱的小女孩在創作中強烈的自主性和自我意識的表達,成為了支撐其作品的一種獨特張力。
任何一種創作觀念的選擇,都源於藝術家主體的理性自覺,以及對認識層面的一種價值判斷。藝術家對藝術風格的選擇,除其所受教育,自然也受到個人性格和情感世界的影響。觀黃莎莉的作品,色彩和節奏是其作品最為靈動之處。她曾説:“在美洲生活的這些年裏,我學會近距離地觀察自然,自然好像從窗口進來佔據我生活的全部空間,我開始從山峰和樹木的色調中得到啟示。我喜歡自然中的花花草草,花瓣顏色豐富美麗,卻不能長久存在。有些人看到花顏失色會感到悲傷,但是我不會,因為我可以用畫筆為自己和別人保存它的美。我希望展現自己畫作顏色獨特的原由,以便讓觀眾能夠看到日常事物的靈魂。當我看到事物和人物的靈魂之光時,往往能讓我激動不已。”的確,其作品中那些大膽而飽滿的色彩,喚醒的是對大自然的情感,她對於色彩的敏感讓她筆下的花和葉樸素且優美,而色彩的規律卻能夠在這種敏銳中自然呈現。
曾聽一位藝術家朋友説:“當下的市場環境中,單純做藝術是件很奢侈的事情。”談到這一點,我要説的是黃莎莉作品的節奏。不論自身是何種情緒,她都通過作品真實而坦然地敘述而出。她以作品描述自我,觀眾便能以作品感知到她,這是一種對於藝術最真實的態度。有這種狀態,繪畫便不會有負擔,筆觸和節奏就會是跳躍而有旋律的。形式中的每一個點、線、色、形、韻都展現著內容的情感和價值。這應該就是“奢侈的藝術”所追尋的至真至純的樣態。
2013年7月,黃莎莉在四川安仁舉辦個展“莎莉的世界”,並將展出所得費用捐獻于當地的藝術基金。記者問其今後藝術創作的前景設想,她還是靦腆一笑:“我追求人們能夠發現並且欣賞超越事物本身的美。我想,這樣能給他人一個對世界和對自身的重新審視的視角,我認為這正是光明前景中美的映射。”她也希望自己所描繪的充滿美好的簡單而純凈的世界,能讓更多的觀者收穫快樂,並希望自己可以借由繪畫幫助更多貧困的人。這是一個24歲女孩內心最美好的願望。
走近黃莎莉其人其畫,讓我想到了根據詩人葉芝的同名詩歌《Down Bythe Salley Garden》譜曲而成那首名歌《莎莉花園》,感受到的是一種愛的相遇。藝術的發展成就和人的生命歷程緊密相連。作為年輕的藝術家,黃莎莉的藝術尋索之路還很長,她的藝術花園裏將開出更多更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