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提琴製作聲音拾零》有感

時間:2017-09-20 16:10:46 | 來源:藝術中國

藝術家>

 

圖中左三位提琴製作師趙岐生,右一為葛維建先生。

迄今為止,我們見到過的所有關於提琴的書,不外乎是談論提琴製作史或是提琴的製作工藝,鮮有談到提琴聲音的著作。在《提琴聲音拾零》一書中,岐生先生提出了提琴製作業中一個全新的概念,就是“未來琴”這一提法。這一概念在提琴製作行業裏當屬首次使用,這也是岐生先生在多年的對於阿瑪蒂、斯特拉底瓦裏和瓜乃利等名琴聲音的探究後所謹慎提出的大膽的想法。是基於小提琴從一隻新琴開始,聲音到底是越拉越好,還是越拉越差。當然,這是指長期的演奏使用過程中的現象,短時間裏面當然都會是越拉越好。但是若在一百年或是更長的年代後,如何評估一把提琴的聲音是繼續好還是走了下坡,更或是已經徹底不能用了,這就是制琴師要考慮的事情了。岐生兄在多年研究對比了上述幾家名琴後,認為瓜乃利的提琴是最可借鑒的。瓜氏琴在經過了這幾百年的使用後,音量和音色依然輝煌細膩,每一位提琴大師都為能夠獲得一把瓜氏琴而志得意滿。岐生兄認為,瓜乃利在制琴時就對琴的使用壽命做了考慮,所以對於腹板和背板在制琴時就有了規劃,厚度的分配上有了一定的調整。所以岐生兄在制琴時也是有意在背板和腹板上面做了一定的“預留量”,並且非常謹慎地提出了“未來琴”這一概念。

細想起來,“未來琴”可能很難被當代提琴製作師們輕易接受,這不但是受到急功近利這一觀念的驅使,最主要的還是,沒有制琴師能夠知道多年後,他製作的提琴被如何評價,那是永遠看不到的結果。所以,一般的制琴師通常也就只考慮“今世”的事情,對於“來世”就不去費心了。鋻於此,這“未來琴”的意義到底何在!

但是,岐生兄考慮的遠非眼前的結果,他是希望在多年以後,那時候讓使用這些“未來琴”的人去評判,這些“未來琴”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和他所考慮和預期的是否吻合,也就是他的預見性如何。因為這件事只有靠時間和歷史來檢驗,所以我想,一般的制琴師是很難拿出這些勇氣和魄力的,因為這樣做是見不到任何的結果,還有就是這些“未來琴”不會比“現在琴”得到更好的價格。就利益而言,就更可以看到人們對於“未來琴”的態度了。

説實話,提琴製作這一行當大概是製作業裏最為小眾,人數少之又少,可以説是極為“神秘”的一個群體在默默地勞作,這當然是指那些專做提供職業演奏員演出或是練習用的高檔提琴,而非給那些初練樂器的孩子使用的“工廠琴”而言。

由於此,要得其中的奧秘,沒有親身製作的體會和若干年的潛心探索,是永遠不會得其真諦。像我這樣的“門外漢”至多是從門外略微觀望,看看熱鬧而已。

從本書中不難看到,岐生兄提出“未來琴”這一可以説是學術性的見地,絕非是一時的心血來潮,是在他多年的制琴中思索而來。而且已經在若干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對於“未來琴”的製作上的轉向,且已經積攢了成套的數據,構成了“未來琴”的體系。

此書是探索性的,希望閱讀此書時,不必急於得出結論。如若能夠使讀者陷入沉思,繼而多提出一些問題,我想也就達到了作者的目的。


葛維建

2017年9月

(作者係壓電陶瓷唱頭研發專家、錄音師)

藝術家趙岐生個人主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