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涵芬 鞠洪深、徐蕓水墨作品展”開幕式現場
2017年5月1日,“五月•涵芬 鞠洪深、徐蕓水墨作品展”在商務印書館涵芬樓藝術館拉開帷幕。此次展覽由商務印書館涵芬樓藝術館主辦,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吳冠中研究中心主任劉巨德擔任學術主持。
展覽題目中“涵芬”一詞取自至今已逾百年曆史的涵芬樓,意指善本書香、知識芬芳,而步入五月的北京已“最是一年春好處”分秒中數不盡的鮮花競相綻放。借用歷史和自然這兩種偉大的力量,遂將題目定為“五月•涵芬”。此次展覽大部分作品取自鞠洪深、徐蕓伉儷2016年在美國休斯敦南方大學“中國印象”展覽的參展作品,同時還展出了多件水墨新作。
藝術家鞠洪深致辭
鞠洪深作品《西塘·老屋窗欞》
鞠洪深此次帶來的作品大多以“水鄉”為創作題材,在他看來,今天面對一個世界文化碰撞與交融的時代,用中國江南“水鄉”作為視覺符號,詮釋中國文化的內涵,似乎更為貼近。黑瓦白墻這樣一種色彩語言系統,與道家的陰陽轉化的哲學方式甚為默契;“水鄉”的“水”是平靜地水、和緩地水、濃郁地水,“上善若水”,恰恰是中國人的處事理念,面對自然的精緻入微的變化,用中國毛筆提按的書寫方式,這些足已傳達了中國人特殊的敏感和浪漫情懷。
鞠洪深以水鄉為題材的系列作品
藝術家徐蕓致辭
徐蕓作品《霞滿天》
展覽現場徐蕓以花卉為主題的水墨作品
徐蕓的作品多取自生活和大自然——四季的樹林與花卉,霞光下的楊林、風中的柳枝、靜謐的丁香......其中尤以花卉題材最為突出。草地邊、樹梢上、花瓶中的繁花,或成團盛開或獨自綻放。她筆下的花是安靜的,也是生動而有力的。徐蕓要傳達就是這種安靜的怒放, 無聲無息卻讓人驚艷。這似乎也成為了她自己藝術生活的隱喻。在水墨的空間裏,徐蕓憑藉著對自然領悟的稟賦尋覓到了最適合自己的一種表達方式。在大自然的中汲取力量、漂洋過海、反觀傳統,只是為了找尋自己。
本次展覽學術主持、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劉巨德致辭
本次展覽學術主持、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劉巨德在展覽開幕式上説道:“我們知道設計與藝術是不能分開的,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貫通這兩者。鞠洪深與徐蕓夫婦,一邊研究現代設計一邊研究現代藝術,實現了設計與繪畫藝術的貫通。我的老師龐薰琹先生對我們的教育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於藝術的熱誠、精誠與赤誠。吳冠中、龐薰琹先生之所以成為一代藝術大師,皆因對於藝術的信仰、敬畏、與誠實。鞠洪深與徐蕓夫婦現今已經達到了對於藝術忘我的赤誠。徐蕓現在的作品與早期雲南畫派時期的作品有了很大的不同,而鞠洪深也將設計語言融入繪畫創作中,産生了十分新穎的效果,這種進步皆因他們對於藝術的誠實,對於藝術的誠實對於藝術家來説最為重要的。他們兩位並沒有按照傳統的筆法、圖示、樣式進行創作,實際是嚴謹的繼承了傳統,因為傳統與經典留給我們最重要的並不是圖示、樣式與方法,而是藝術的方向——藝術是走向未知的,鞠洪深與徐蕓正在這條道路上前進。”
原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美術編輯室主任寧成春致辭
涵芬樓藝術館經理李志萍致辭
觀眾欣賞藝術家鞠洪深作品
徐蕓以花卉為主題的水墨作品
藝術家徐蕓表示“從設計轉到繪畫創作,自己已經奮鬥了很多很多年。剛開始繪畫時,遇到了諸多坎坷。劉巨德老師對於我的創作給予了莫大的指導與鼓勵。繪畫是一件很艱辛的求索道路,同時卻是一條精神上的自由的愉快之路。我們的前輩做出了很多的榜樣,正如劉巨德老師所説,我們一直是在走向未知的道路上前行。”
展覽現場觀眾欣賞作品
鞠洪深作品《西塘·古橋》
鞠洪深作品《西塘·河池》
藝術家鞠洪深回想起自己從青島到北京學習藝術的經歷時説道:“我們從各種相對小的地方來到北京這樣大的地方,並不是因為這個城市的物質與各種未知的誘惑,而是因為這個城市讓我們能夠獲得對於美的感知,讓我們能夠沉靜下來。對美的感知是一個通道,由美讓我們走進秩序,從而使我們了解如何認識周圍的世界。美讓我們凝結在一起,藝術會讓我們的世界更加美好。同時藝術的道路上還有許多的未知,而這種未知更彰顯了藝術的魅力。”
本次展覽將展至2017年5月15日,展廳位於北京王府井大街36號商務印書館涵芬樓書店二層涵芬樓藝術館。
徐蕓作品《蘭色丁香花》
徐蕓作品《春之蔓延》
展覽展廳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