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勤於助人的加多囑我為他作品集寫序,榮幸之至,欣然從命。然而,加多和他的藝術在我心裏其實是一個隱藏著的大課題,對他的好奇和觀察若化成文字,卻需要積澱。現在談對他作品的感想,實在忐忑,很多東西難以説清。更擔心由於多年相處,是同事,也是朋友、兄弟,對他的人品、性格過於熟悉,容易給予過多誇讚而遮蔽了他作品的光華,這樣豈不幫了倒忙。但確確實實的,在我所遇見的青年裏面,像加多這樣年輕,卻能這麼慷慨、機敏、幹練、真誠、樸拙,把諸多事情做得如此到位,似乎再沒有其他人了。
加多的家鄉在江西的萍鄉,那裏山清水秀,風土人情醇厚可愛,鄰里親朋融洽無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加多的作品也很自然地帶上了這種清新淳樸的田園味道。無論山水或者花鳥,他畫中濃濃的人情風味總是撲面而來。2008年研究生畢業時的作品《溪流家山》《山村幽然》都帶有明顯的田園趣味。
最近兩年,加多去太行山寫生的次數多了起來。一方面受北方雄渾蒼勁的山水風貌淘染,另一方面對傳統扎紮實實地學習,讓他的作品逐漸向著蒼潤的方向轉化。特別是通過寫生積累的筆墨經驗,比單純的閉門造“皴”厚重得多,也真實得多。這種淳樸紮實的山水,其實更踏實,更能打動人。
繪畫是一種奇妙的行為,也是人格的物化和外化。在我這山水的門外漢看來,中國山水畫自身的神秘之處很多,比如,人在面對自然山水時那種心領神會的感受過程;再如,畫家經過臨摹前人和真實山水寫生後,最終要落實感受于筆墨。所學的傳統和親身體驗的自然經由自身性情的烘焙和消化,最後落實紙面的則是具體的筆墨語言和造型風格。這個過程很有意思,也很能體現藝術家天生的稟賦和個性。或者説,也許臨摹階段看不出個性,但創作階段,是什麼樣的人,畫出來的一定是什麼樣的感覺。加多雖以山水為主,但也喜歡畫花鳥。身居京華,與名家交往的機會自然多了起來,讓他受益匪淺。竹子是他喜歡的題材。作為一種常見的傳統文化意象,中國的畫家們常將追求雅致的情懷寄于竹影,也借此以修煉自身性情。
從這一點來説,畫畫如同修行,有時候寂寞和辛苦是上天的恩賜,是很難求得的。很多人畫山水,技巧沒的説,但就缺乏一份能夠安靜的心,或者説心態不好,難以體驗到自然的博大與恩惠。人與自然的神交既有“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前例,那麼,有加多這樣淳厚質樸又懂得感恩的心靈品質的人該怎樣與山水相遇呢?我很好奇。“天道酬勤”,這是加多創作的信念之一,我十分期待勤奮的加多用更多的好作品回答我的這種好奇,並能在中國畫的某個領域深下去,鑽進去,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甄巍(北京師範大學美術與設計系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