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衛的設計與生活

時間:2016-10-27 13:32:31 | 來源:《中國週刊》

藝術家>

第一次知道王紅衛這個名字緣起一位朋友送給我一隻寓意“馬年如意”的有獎郵資信封,最亮眼的是上面的郵票,方寸之間一匹紅馬昂首奔跑,比例勻稱、體格矯健,馬鞍以銅錢紋裝飾,並配以蓮花紋、雲勾子等吉祥紋樣,充滿東方韻味,但又有很強的現代裝飾風格。

1989年,王紅衛從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畢業並留校任教至今,在視覺傳達係一直從事字體、版面、書籍等設計的研究和教學。知識是珍寶,但實踐是得到它的鑰匙,20多年來,身處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學一線的王紅衛老師,帶著研究生一起完成了許多重量級的項目,例如北京奧運會官方禮品書《丹青陶韻》、清華百年校慶的禮品畫冊和中國鐵路總公司高鐵的內部視覺導視設計等,備受業界讚譽。

人們常説藝術來源於生活,設計亦是,藝術家擅長以感性的思維彰顯自我,設計師則在解決問題時又多一分理性,他們都是熱愛並享受生活,擁有一顆愛美之心,且對週遭有著敏銳觸角的人。這一點在我剛剛踏入王紅衛老師工作室時,就已經深深感受到了。雖然正值冬季,工作室的小花園依然能想見它在盛夏之時的繁茂和精緻,透過落地玻璃窗,見兩位先生正在茶室裏對飲清談。進屋後,其中一位先生迎了上來,這一定就是主人王紅衛,經過介紹得知兩個人正在討論設計新書的事情。一般設計師都是按照出版社的要求去完成,而王紅衛接到任務提出的第一個要求是“能不能請作者來喝茶”。這已經是他們第二次喝茶,上一次喝茶的“結果”-- 《教育的溫度》此時就靜靜躺在茶桌上,藍灰色的硬質封面,溫文爾雅,一朵圓融的寶相花隱約其上,遠遠望去與眼前的作者先生如出一轍,這樣的設計怎叫人不如意?實際上“請作者來喝茶”是王紅衛每次開始一個項目之前跟作者的溝通時間,不僅是為了了解作者對設計的要求和想法,還要通過作者對作品有更深的體會,把握內容的核心思想和設計方向後再去實施技術層面的編排。“我認為書籍設計的關鍵,在於品位和責任,先從作者和讀者的角度出發,再用設計師的思維將紙質書的功能和特色最大化的發揮。”

最近幾年,王紅衛的設計風格更偏向簡約、質樸、含蓄--這一點,工作室濃厚的文化氛圍可做注腳,對其設計作品賞識、能與他的風格産生共鳴的也多是老一輩的藝術家、學者,也許和年齡有關,又或許是與中央工藝美院的教育有關,對東方語言的把握是下意識的。由他設計的作品中均能觸摸到精緻的東方圖案:飄逸飛天、線描花草、吉祥紋樣、工筆花鳥、古典裝幀……李政道先生《物理的挑戰》、設計界泰斗陳漢民先生的《視記50》、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常沙娜的《中國敦煌歷代裝飾圖案》和傳記《黃沙與藍天》、紀念吳冠中先生的《追思文集》、丁紹光先生的《天堂鳥》、《王大中教育文集》等等,濃郁的東方韻味,將讀書人帶入簡單、質樸、含蓄,卻又余味無窮的世界,足以讓你捧在手裏慢慢品讀,捨不得放下。

因為做書,很多著名的學者、大藝術家都成了王紅衛的朋友,為了一個完美的呈現,他們會放下平常的光環、真性情地聊自己的思想和作品,而王紅衛從這些“牛人”身上也收穫了很多設計之外的東西。就連“紅衛設計”的團隊也因為自己工作的地方時常有“大人物”出沒而平添了幾許文化的自豪感。

王紅衛説做設計的人都有獨特的生活方式,因為需要從生活中汲取營養,吸收能量。他喜歡攝影,而且從不用多麼昂貴的相機,很多他用卡片機拍的照片都被誤以為是源自昂貴的專業相機,他説這是因為在用心感受大自然。每年他都會帶著家人出去走走,或是國外歐洲東南亞,亦或是國內的名山大川;設計工作者熬夜是家常便飯,壓力和辛苦之下也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情,正如工作室不時會響起的背景音樂,對藝術的熱愛使得他也會時常去聽場音樂會、看部話劇;茶在他的設計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從一開始的懵懵懂懂到現在對茶器茶香頗有研究,這些反應出他那富有激情的生活態度。説著説著,王紅衛拿出個牛皮紙扁盒,上面貼著寫有“紅衛餅”三個字的畫簽,內容是一隻手舉“iPhone6 plus”的卡通熊貓,模倣當年“紅衛兵手舉紅寶書迎向東方”的經典形象。他説“紅衛餅”有兩層意思,一個是代表這是王紅衛2015年送給朋友的新年禮物:從雲南訂制的普洱茶;另一個則與很多人勸他改名字有關,他覺得自己的名字很好,印證時代和歷史,而“紅衛餅”就是他對自己身上這份時代烙印的創意化自解。

生活給人的營養會讓人從被動變成主動,會提升人的品質和境界。比如他説,“有很多朋友都特別喜歡來我這串門,因為這裡有書香、茶香、有一種讓人舒展的氛圍。”王紅衛還會經常帶著團隊去工作室旁邊的奧林匹克公園暴走、騎車,同樣都是為了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到最好。以享受的心態去做設計就是在創造生命,作品在完成後會繼續生長;反之,這個設計的過程也是在養心,因為“享受”是最好的生命狀態,此時人的內心秩序是最平衡的。如今來找他的大多是一些重量級項目,不乏難度,遇到沒有靈感的時候就放空自己,或者做一些純粹享受的事情,比如他為一部小學生文學作品設計的《對一朵花微笑》。

王紅衛説學生給他的影響很大,新生代的意識之於他仿佛新鮮蔬之於人體,每一次帶畢業設計都讓他重新燃起激情,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張“國家郵政總局2014年賀年有獎專用馬年生肖郵票”就是王紅衛與他的研究生共同設計的。教學讓他感覺到設計不是簡單的工作,設計能給自己和別人帶來更多的快樂。王紅衛始終很看重這一點,臨告別時,他又拿出一個馬年郵票主題的名片盒予我留念,這個是2014年時他給朋友們準備的新年禮物,他説“做這些小東西都就是為了好玩,為生活‘加料’,讓朋友們跟我一起享受設計生活。”

王紅衛反覆強調優秀的設計師要盡可能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善於接受新的事物,多看多想多做、用心感悟。行萬里路與讀萬卷書一樣,也是一種視覺的閱讀,優秀的設計師一定是個熱愛生活的人,更應該是興趣廣泛的人,盡可能親近自然,愛這個世界、愛家人。最終的意識及品味決定了一切。

文|《中國週刊》記者 趙春艷 供圖|王紅衛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