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開眼界

時間:2016-01-21 23:27:50 | 來源:藝術中國

藝術家>

文/皮力

通常説來,那些象徵性、表現性和現實性的作品,往往讓我們所謂的批評家能有很大的發揮餘地。我們可以輕鬆的找到他們和現實之間的關係,從而引申出藝術家和我們的判斷。但是,朱海的繪畫對於我來説卻不是這樣的。在我看來,他的作品屬於那種自身完滿,而且非常的視覺化,以至於無法被文字所捕獲的藝術。所以,雖然是自告奮勇的要求完成這篇文章,但是最後還是有些自討苦吃。

最早看到朱海的繪畫是在2006年重慶羅中立獎學金的評審會上。那個時候,所謂70後,80後的繪畫已經被炒作得沸沸颺颺。雖然我也是70後的藝術工作者,但是我一直按照年齡來區分藝術家總是心懷芥蒂。而所謂的卡通一代,青春殘酷繪畫在我心中也不過是商業畫廊收買的策劃人提出的某些商標而已。同樣不幸的是,當時包括四川美術學院在內,很多有才華的畢業生和年輕藝術已經被這種市場的泡沫所侵蝕。朱海的繪畫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映入我們的視野的。

朱海繪畫的魅力在於他有著超越所謂“時代特徵”和“年齡特徵”的風格特點與氣質。無論從生活經歷還是教育背景,朱海都應該是屬於那些70或者80後的繪畫。但是在他的作品中我們並沒有看到那些時髦的卡通符號或者艷俗的流行文化色彩。和很多同齡人不同的是,朱海的作品體現的是一種深沉的文化氣質,這種氣質並不僅僅體現在那些恢弘的歷史建築中,同時也體現在日常生活的細微體驗中。和那些我們常見的卡通藝術家不一樣,朱海並沒有在複製日常生活的形象中沉淪和貶值,相反,他的作品發揮出一種超越日常生活的穿透力。朱海的作品不是對現實的反映和投射,也不是對流行文化的弱智化處理,相反,他的作品仿佛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寓言。一雙莫名的眼睛,注視和穿透著我們的時代、歷史和社會。他們似乎要洞穿所有的時代表像和日常體驗。從某種意義上説,相比當下,朱海的作品所具有的是一種纖細的詩人氣質。當面對日常生活的時候,這種氣質是是一種冥想,而面對時代和歷史的時候,它們則更多的是一種凝視和懷疑。無論是冥想、凝視還是懷疑,其核心在於獲得和現實的距離。相比紛繁蕪雜的現實,也許只有獲得了這種距離,藝術和藝術家才能最終實現自己的價值。而這一點,在泡沫化的中國當代格局中的,更具有特別的意義。

但是這些並不是朱海作品的全部意義所在。作品中的寓言精神和詩人氣質並非是一種姿態,相反它們是被微妙的視覺體驗所包裹著的。眼睛的出現雖然是對畫面表像的一種介入,但是藝術家試圖在畫面中營造一種特殊的質感關係。它們一方面干涉表像,一方面又試圖成為表像的一部分。雖然眼睛是一種觀念性的符號存在,但是在朱海的語言中,觀念和表像不是簡單的並列和對接,而是彼此的滲透。就像超越了現實表像一樣,朱海的繪畫也超越了常規的觀念繪畫範疇。在他的這些畫面中,現實與冥想,看與看到和奇妙的融合在一起,讓我們在剎那間産生恍惚和懷疑。面對這些作品,我們在觀看的同時也是被畫面觀看者。或許,我們作為觀眾存在的現實空間和這些作品所營造的空間同樣是不可思議的,也正是在這種奇妙的觀看與被觀看的關係悖論中,作品的意義空間被無限的延伸。從這個意義上説,這些作品打開了我們的眼界,使我們能夠在如睡夢一般的恍惚中,返觀我們自身。這種返觀由觀念而發,但是卻是落實在視覺體驗之中。

為朱海的繪畫完成一篇完整的闡釋性的文章是困難的,因為他的作品具有當下繪畫中並不多見的特殊的視覺性,或者説,它們視覺上自身的完滿使得作品獲得了特殊的“自在”與“自明”。從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深深的感覺到純粹的視覺力量。而這恰恰是朱海的作品在被觀念的喧囂所遮蔽的當下藝術格局中給我們的一個有力的提示。正是通過這些用敏感的詩人氣質營造出的特殊當代視覺寓言,藝術家用他那雙特殊的心靈之眼,打開了我們的眼界。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