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良柱:梁雄德書畫展前言

時間:2015-05-27 14:00:30 | 來源:藝術中國

藝術家>

梁雄德是從故鄉祁連山村走出來的書畫家,他的作品直接和間接都源於祁連山精氣的滋養。記得那滅絕文化、無知為榮的十年動亂時代,他正從小學升人中學,一方面是他如饑似渴的求知慾望,另方面則是時代造成的文化荒漠和藝術的乾涸。然而,他卻象一棵頑強的幼苗,在那樣的環境土壤中破土而出,硬是在學校不設美術課.沒有美術老師可求教的情況下,以沫自濡,陶醉在美術自學中,畫山畫水畫草木,畫人畫獸畫禽鳥,顯現了他的藝術潛能。在“十個工分八分錢”的貧困中,他負笈到烏魯木齊求師。終於“苦心人,天不負”,在春潮滾滾的上世紀八十年代,他考進了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得到了當代著名美術大師吳冠中、張仃先生鍾愛、教誨和特別指導。

觀梁雄德的畫,你會感到他承受了太多的人生風雨,走過了艱辛曲折的藝術歷程,從而洗凈了人世的浮華而進入了深刻和成熟。也許是受祁連山在億萬年間歷經蒼桑、幾度沉浮,最終屹立於東方雄偉華夏的啟迪,深化了他對祁連山和廣袤的西部山川的精神感悟和思考;也許是隨著時空的變換、歷史的觀照和時代浸潤,以及當代藝術多元發展的影響,使他的視野開闊觀念前衛,因而在他的創作中,絕少那“小橋流水”的柔情和花鳥蟲魚的逸趣,抒發在他毫端的多是壁陡千仞、稀世獨立的峭崖;亙古荒原、歷經萬劫的廢墟;老枝橫撐,不畏炎涼的古樹;鬱鬱蒼蒼、蘊涵生機的林莽和撲朔迷離、神秘莫測的寺窟。這一切,正是畫家師法自然、轉益多師天然形成的藝術品格,從而使他作品中構造的繪畫語言與畫家心理空間契合,形而上的抽象構成與意象表達得到了共生和統一,“思與境偕”“意與象和”,“形神兼備”。這是一種借鑒中外古今、植根傳統、師法造化、著眼時代的筆墨創新之路。

——2003《梁雄德書畫藝術展》前言

姚良柱文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