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藝術家

大味必淡——硯邊斷想四十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0-22 14:49:38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3

內在的需求

大師們的作品與普通畫家的區別在於它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他們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一個內在的自然。他們暗暗地遵從“內在需要”的驅使,在潛意識支配或強迫其進行藝術表達,幾乎是下意識地瘋狂創造著。他們的作品對於大眾來説往往是奇特和陌生的。因為他們的作品,只用肉眼是‘看’不見的,必須要用‘心見’去體味。

真正的藝術是超乎視覺經驗之上的,它決不抄襲自然,而是賦予自然或人的一種精神性圖像,這個圖像折射著、隱藏著藝術家內心的精神理想,它捕捉、展示的是事物永恒的瞬間。在現代繪畫之前,塞尚的作品首次達到藝術的精神性塑造。義大利的莫蘭迪繼承了他的精神性追求,創造了“洋八大”的形而上精神樣式。繪畫藝術是難以言訴的藝術,準確地説它是藝術家面對自然的直覺審視與審美評價。

大多數富有創新精神的藝術家都對民間文化給予特別的關注,他們大都受益於民間藝術的滋養、啟示,從高更到畢加索無不如此。由於他們直接紮根於民間藝術,故創造的風格是質樸的。但他們風格又是高度個人化的,你無法把他們歸屬於任何一家一派,這就是大師,他屬於世界。

4

情感的歸屬

藝術和宗教仿佛從未分家。大藝術家多半有種博大的“通神”情感信仰,他們雖不屬任何教派,但他們的真誠度是很高的、可信的。在他們身上總是存在著一種精神渴望的歸屬情感,並在一生中不斷地觸及它,使其産生炫目的光華,這無疑是一種精神的冒險活動。林語堂説,中國的藝術發源於山水,西方的藝術發源於女人。然而,我發現在中國山水畫與西方裸女畫之間並無本質的不同。其實它們都是作為寄情觀照的一種對象或一種媒介,其目的是抒發人的情懷。雖説山水與女人無直接聯繫,但其觀賞的本質是一致的,他們都是為人進入更高層次美的境界,走向真正的達觀、大覺和大悟。

一個人怎樣看待人生,他就會怎樣理解藝術。一個人在生活中失去熱情和勇氣,他的生命也就從此休克了。生命就是一種生生之氣,如同春天種子發芽求生的熱望,而人應該永遠保持這種求生和求愛的慾望!

5

畫家的困惑

作為畫家必須善於思考、勤於實踐並不懼怕失敗,這需要過人的膽識和勇氣。我敬佩林風眠、吳大羽這一派的氣度風骨和治學精神,他們的兩位高足吳冠中、趙無極也已作古,但他們借用西方繪畫語言,成功地傳達出東方美學的現代神韻,獲得世界範圍的認可。這種現代東方精神的傳達靠的是,他們敏銳的藝術觀察、直指事物本質的理解力,還有渾厚的國學、西學底蘊。他們真可謂學貫中西,譽滿全球。我們這代人多為西方現代藝術形式所吸引,對於國學修養相對欠缺;思想多受西方現代藝術的影響,對於中國美學精神的理解與表達還做不到心筆如一,需要補的課太多、太多,而時間叫我們只爭朝夕!

已過天命之年的我仍困惑多多,教學與創作的無形壓力不容我偷懶。我必須在中國藝術與西方藝術的夾縫中開拓一塊“自留地”,在這雙重文化的強大背負下,我的風格必然帶有“變形”的成分。四十年的經驗雖成就了一些作品,但我覺得還沒有進入理想狀態。我相信經過這次梳理,中西藝術在我筆下會融合得更加自然,也將更加接近我的美學理想。

定稿于2013年五四青年節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