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二三事

時間:2010-10-28 11:41:17 | 來源:藝術中國

藝術家>佔山>相關文章>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充滿陽光,最富於幻想的時代。不管你出生在貧窮或富有的家庭,只要你有一顆快樂的心,那麼你就有了一個幸福的童年。

我出生在華北平原的一個小村落,村名叫中六村,兄弟、姐妹五人,我排行在三,因為我繼二位姐姐之後的第一個男孩,備受寵愛。生下我不久,母親就得了一場大病,在北京父親所在的醫院裏,一住就是一年。幸好,村裏有幾個和我一樣大的孩子,奶奶抱著我出東家串西家趕奶吃,光乳母就有好幾個。

童年時,我有三次生命的危機。

第一次,1963年我一歲時,白洋淀發洪水,房子被洪水泡塌(因為房子本身就是土坯壘起來的),奶奶用衝塌的房屋木料,搭建了一個棚子,大姐抱著我,奶奶在水裏撈一些沒有被洪水沖走的家當。當奶奶回頭看時,發現姐姐的手裏是空的,就飛快地跑到姐姐跟前,問:“孩子呢?”大姐用手指了一下水裏冒泡的地方,説“掉在這兒了”。奶奶急忙把我從水裏撈了上來。此時,我的肚子已經喝得跟蛤蟆差不多了。大概日後能喝水的習慣就是從這打下的基礎。

第二次,是1965年我三歲時,不知是什麼原因,我得了一場病,也不知道是什麼病。聽奶奶説,病得非常厲害,頭上長了很多瘡,吃東西也不消化。細細的脖子,大大的頭,後來竟一口東西都不吃,把家人都急壞了。沒辦法只好帶我到北京看病。火車上,許多乘客都問我奶奶,孩子病得這樣重,能堅持到北京嗎?奶奶回答説“沒辦法,聽天由命吧!如果真得不行了,中途就下車,把孩子找個高點的土崗子埋了就算了。”(一番話哪談得是我個人的命運,當時整個中國的人們大概都是這樣吧!)懷著這種心情,奶奶把握抱到了北京,就治于北京兒童醫院的大夫,人稱“小兒王”。只給開了三副中藥,我就從那個“細脖大頭”的形象中分離了出來。“小兒王”的名字也像燒紅的金印實實在在烙在我祖母的心上。在她老人家的嘴裏,那三副中藥也成了能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小兒王”!你是我們全家永遠感激的活菩薩!

第三次,生命危險是1967年我5歲,這次的危險完全是由於國家的混亂,讓一個無知的孩子,稀裏糊塗的完成了一次生與死的“洗禮”。當時全國範圍內的“文攻武衛”,正是如火如荼,保定更是這場武鬥的重災區。

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我和幾個小夥伴去白洋淀邊,也就是我們村的東邊一個叫“大灣”的地方玩水。其實更主要的是那集中了各個生産隊的“冰窯”(那時沒有冰箱,人們只能在冬季把厚厚的冰一層一層碼放在土窯裏,等夏天來臨解暑、降溫之用)。要到“大灣”,必須經過一條兩邊都是玉米高粱的路,路的一側是溝。由於那年水少,溝已經幹了而且長滿了蒺藜。(如果這條溝有水,我們就可以在村東的“河沿”裏戲水了,其實這種戲水也具危險。有時一群孩子下水,上岸後一清點少一個兩個也常事。幾年中經常聽到河邊大人們撕心裂肺地哭聲。)

我們幾個朋友邊走邊玩,到達大灣已近中午。正在我們盡情地邊吃冰邊玩水之時,聽到了周圍響起“劈劈啪啪”的聲音。這時我想問一下旁邊的幾個大人發生了什麼事情,環顧四週,剛剛和我們一起吃冰的幾位成人早已不知去向。我們幾個小孩子邊喊邊找,終於在樹邊一個深坑裏找到了一個身體緊貼著地面的人。我們問他“怎麼回事?”不知道他是緊張還是無知,用低低的聲音説:“快回家!打仗了!順溝向家跑!”幾個孩子聽完後相互看了一會兒,突然跑向通往村子的溝裏。跑出了沒多遠,腳丫已被溝底長滿的蒺藜扎得血瀝湖拉的了。這時我提議上路上走,幾個小夥伴都不敢,我實在忍不住,就從溝裏走了出來。一上路,我就猛跑,沒多遠已是上氣不接下氣了,索性“愛怎麼著就怎麼著吧!”想到此,到也靜下來,竟然大搖大擺在槍林彈雨中溜達上了。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説的將生死置之度外吧!

槍聲不時地從路兩邊的青紗帳傳來,快到村口了,遠遠看到村頭田家高高的土坡上站滿了人。他們用驚愕地眼神俯看我,俯看著一個一絲不挂的光屁股男孩(那時家家都很困難,一般上學前都不穿衣服)。這時我看到奶奶衝出了人群,發瘋似地跑下了“大坡”,一把將我抱起,飛快地跑回家,關起門來一通打我的屁股。邊打邊哭著説些什麼,我也沒有聽清楚,疼得我這時也只有學殺豬時的叫聲了。這是我一生中印象最深的挨揍,也是奶奶唯一的一次打我,也讓我深深懂得了祖母對我的關愛。多年以後,祖母去世,我寫了一首長長的祭文《祖母之祭》。當寫到這件事時,我也只有用淚水感受這份“愛”了。後來,我還在斯特拉文斯基《春祭》那悽婉的音樂伴奏下創作了一幅《春之祭》,副標題是“獻給我的祖母”。

回過頭來,我再説一説那場武鬥,後來聽大人們説那場戰鬥很激烈,還死了人。好象是“鬥批改”(當時持不同政見派別的名字,下文提到的“反修”是對立面)死的人多些。不過兩天后,一夥拿槍的人挾持著鄰村“反修”派的頭子“禿保中”,從我們的村裏呼嘯而過。雖然震耳欲聾的吶喊聲和哭嚎聲,一片片竹籤子從“禿保中”手指釘了進去,最後被拖到一片墳地,隨著幾聲槍響,一切又平靜了下來。寫到此,我不得不説兩句,關於我自己童年的描述是真真切切的,至於“禿保中”的故事,只是那個扭曲的時代給我留下的一些支離破碎的記憶。

童年對於我來説值得回憶的事太多了,我又是太貪玩的那種人,也是屬於“非玩出事來”才罷手的那種人。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那應該是1968年春天的事。

我和幾個孩子在我家後院玩過家家,點火做飯。其實在這之前,已和幾個大孩子在我家後院玩過幾次,這次是把火玩大了。那天風還很大,因為是春天,大人們都下地幹活去了,奶奶在前面的房裏織布,火越著越大,直到村裏的人都趕來才算把火撲滅。但是這次造成了損失,對於一個本來就貧困的農民家庭,簡直是太巨大了。我們家的整個西屋的口糧和雜物全部化為灰燼,一棵十幾年的椿樹也被燒焦。從那以後,村裏的人們不論長幼一見到我,都叫我“火神爺”。開始時我還怒,後來也想通了,在村裏我們家的輩份高,什麼這爺那爺的,反正都是爺。思想是通了,但家裏畢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一天街上來了一個賣小蔥的,我跑回去想和奶奶説買一些小蔥吃,但欲言又止,只好在那個賣小蔥的人後面揪了幾根蔥葉吃。

前幾年我去陜西,路過一個寺廟叫“白雲寺”。碰上了一個算命先生,他看過我的生辰八字後,又摸了摸我的額頭和耳根,問“家中有沒有失過火”我如實地告訴他小時候的這段經歷。他回答我説“這就對了。”還説了句“金神入火鄉,不煉不成鋼。”之類的話。思前想後,自己也認為這場大火也應該算是天意吧。

轉眼之間已事隔三十多年,人生真如“白駒過隙”啊!童年時期的每一件事,都仿佛是昨天才發生過。

上學前整天淘氣,有人跟奶奶説“乾脆上學算了,有老師管一管他也好。”但是孩子還不到上學的年齡,我“老叔”(我們家的一個遠房叔叔,我們一直住在一個大院裏)跟奶奶説:“等什麼時候,拐成林老師來找我,跟他説説。”

雖然事情已經過了三十多年,但作為我人生中第一次上學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記得是一個春夏之交的傍晚,我正騎著我們家的矮墻上看奶奶做飯,這時候田老師找我老叔聊天來了。他們倆在村裏也算得上文化人,老叔問老師:“佔山現在上學可以嗎?”老師問我:“你會什麼呀?”我説:“會背毛主席語錄。”他讓我背一段給他聽,我就背了一段又一段“老三篇”,直到老師説:“行了行了,明天去學校上課吧。”就這樣我比同齡的孩子,早了一年多的學歷。結果上課的第一天,就讓這位嚴厲的老師在我腦袋上敲出了兩個大胞。為這事,奶奶還特意找了一趟“拐成林”。

提起“拐成林”來還得簡單的介紹一下。他姓“田”,大名叫“田成林”。由於天生的小兒麻痹,雙手、雙腳都有殘疾。走起路來,雙手交叉在前面,雙腿劃著八字。但是他屬於那種身殘志不殘的人,看書、識字、還能寫字。當時是我們村小學的校長,孩子們都怕他,老遠看到他走來,孩子們大都躲起來。

記得有一次,看到他過來,我躲進了我家對門的佔吉家的廁所,(他家的廁所就在街邊)沒想到老師就在我家大門口碰上了我的老叔,他們倆個就在廁所邊上聊了好長時間。因為廁所的圍墻太矮,我只能蹲在茅坑那兒,不能出聲,只能深呼吸,直到我老叔的家人出來喊他回家吃飯,我才算解放,兩腿發麻再加上臭味一熏,站立時差點栽倒茅坑裏。

我們的小學是在一座破廟裏,一個大教室裏高年級和低年級兩個班同時上課,一個老師教。給高年級講完“算術”,在他們做作業時,在給我們講語文。這樣等我上二年級的時候,他們背誦的語文課文,我也差不多倒背如流了。我們用的課桌,大都是生産隊挖溝時,挖出的棺材板改造的課桌。

記得我上二年級時,夏天特別熱,雨水特別多。我正趴在用棺材板做成的課桌上睡覺,被一陣吵鬧聲驚醒了,睜眼一看,同學們每人差不多手裏都拿了一些東西回來,有的拿書(線裝的佛經),有的拿著木雕的小佛……我問他們是哪來的,他們説是教室東邊的庫房,因地勢低被水泡了,大家都搶東西呢!我衝出教室,一頭鑽進了一個特大的黑色櫃子裏,拿了不少東西,回家一清點貨還真不少,光線裝的佛經就有十幾本,一方刻有“中六里村村公所”的大印,還有其他的一些東西,時間太久了我也記不清了。可惜的是那些佛經都讓我和家人上廁所“享用”了,“無知者,無罪也。”阿彌陀佛!至於那方大印,開始我總覺得字有些模糊,我就用一把破鐮刀重新刻了刻,基本上也就“面目全非”了。但我仍然保存了很多年。

 

 

                                                                                   佔山2004年于綠雅閣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