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土超真實——佔山“超風景”油畫的藝術境界

時間:2010-10-28 11:13:17 | 來源:藝術中國

藝術家>佔山>相關文章>

支宇

優秀的藝術家不會重復自我。值得慶倖,佔山就是這樣的藝術家。早在1990年代,佔山就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與個人風格,但他並不滿足。相反,他走上了一條探索鄉土寫實主義與風景繪畫當代方式的藝術之途。2005“紅色天空”系列作品的出現表明,佔山以一種獨特的“超風景”語式油畫從兩個方面開創了中國當代鄉土寫實與風景繪畫的新境界。

佔山“超風景”油畫首先表現為“超鄉土”。佔山“紅色天空”系列超越了傳統鄉土繪畫的題材與主題,實現了中國鄉土寫實與風景繪畫從鄉土到大地、從生命禮讚到生態意識、從田園牧歌到敬畏自然價值與尊嚴的革命性轉換。

如果説田間地頭的鄉土生活與鄉村景物佔據著佔山90年代畫作的主導位置,那麼,在“紅色天空”中這些人類勞動場面和其他人類活動痕跡開始向畫面邊緣或深處隱退。它們有時被安置到廣袤的荒野之上,映襯在遙遠、高大而起伏不定的山體面前顯得異常微小而謙恭(如《紅色天空1》),有時甚至乾脆被逐出畫面,根本找不到存在的位置(如《紅色天空2》)。風景不是什麼客觀世界的真實反映,而是繪畫主體建構與表徵而出的主觀意向與生存感覺。鄉村生活與鄉土景物的淡化顯現出佔山“超風景”油畫對現代性以來人類中心主義立場和觀念的反思與超越。超出鄉土題材之後,佔山將激情和景仰毫無保留地奉獻給沒有任何一絲人類活動痕跡的原生態大地:大地、山巒與原野。站在全景畫般的巨大畫面之前,莊嚴輝煌的《紅色天空》幾乎要將我們一吸而入。佔山“超風景”油畫對大地神性的書寫和重繪使我們重新學會尊重自然他者,其間所蘊含著的深邃的生態意識飽含著藝術家對大地尊嚴的領會和對自然價值的聆聽與確認。

不僅如此,佔山“超風景”油畫還為中國當代鄉土寫實和風景繪畫開創了“超真實”的藝術境界。佔山90年代的鄉土繪畫恪守著具像寫實的語言體系,追求空間透視、色彩層次和細節描繪等寫實技法。而“紅色天空”系列則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空間感。佔山拋棄了鄉土寫實與風景繪畫自然主義和透視主義的真實觀念,不再區分遠景、中景和近景,這意味著對西方傳統寫實主義風景畫與中國當代鄉土繪畫空間透視關係的超越與重構。在全景畫式的巨大場面中,山峰、高原、湖泊、樹木、草地、田野和農人等不存在明確的空間透視關係,遠、中、近景也不再具有明晰和真實的邏輯層次,所有這些因素自然而和諧地融合在一起。

在具體的表現技法方面,佔山大膽採用了當代藝術的平涂技法,通過表面技術處理而獲得一種平滑的肌理效果。這突出地表現在他對天空的處理之上。受寫實主義真實理念制約,傳統鄉土寫實和風景繪畫非常強調客觀再現自然光線和色彩本身。“紅色天空”系列重新改寫了寫實主義的語言體系,佔山用均勻平涂的大面積粉紅色來表現天空。與此相適應,在表現原野、山巒和大地時,佔山採用了更具有主觀性的黃、黑、灰、白等相對更單純的色系,而放棄了自己早期鄉土繪畫純度極高的斑斕而豐富的色彩。顯然,平涂技法的運用與色彩語言的革命性轉換是極為成功的。一方面,這種“超真實”的平涂技法使鄉土寫實與風景繪畫獲得一種當代性很強的陌生化驚異效果,另一方面光線與色彩感覺的調整也更有力地呈現了自然天地的堂皇與莊嚴,更加有力地渲染出“紅色天空”的史詩氣質。佔山“超風景”油畫為中國鄉土寫實與風景繪畫提供了一種極具創新性的當代方式。我們有理由相信,

佔山“超風景”油畫還會在生命之思與藝術之思的深化中更趨成熟,並將新鄉土和新風景的當代藝術思潮推向更高遠的藝術境界。

(四川外語學院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文藝美學博士後 外國美學與當代藝術研究所 博士、教授)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