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靜不波 精進不懈——讀孫志鈞“草原行旅”系列

時間:2009-10-01 15:13:20 | 來源:人民日報

 

圖為孫志鈞中國畫作品《草原行旅之三》。

 

旅途之三(中國畫)

 

    孫志鈞原以工筆畫創作為主,進入新世紀後,他調整自己的創作狀態,排除時下藝術創作中浮躁之氣浸染,使心境更加純凈,建立適應當代藝術發展的積極心態,探索寫意畫,在傳統繪畫水墨技藝上向深層次掘進。在表現題材上,他回歸自然,將自己熟悉的草原生活熔鑄于作品中,以追尋懷遠的心緣。

    孫志鈞的《草原行旅》水墨系列作品,描繪的似是荒荒坤地悠悠昊天中的一種“影像”,一種性靈所鐘的“情境”。其創作手法是具象的,但不拘泥于細節和表情,以形象的身影、物影和動作,營造出令人難忘的印象、溫馨的感覺和感人的靜氣。

    靜氣是使這些作品成功的一個重要基礎。孫志鈞在構思與表現上,大致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以靜示動。那平靜的夕陽和明凈的月亮可知會世界之時移事異,清清河水和悠悠白雲可見得自然的運作動態,那靜穆的草原撫平了一天的勞作,恬靜的氈房容接了休憩的主人,種種景觀,使畫面産生了靜中寓動的藝術效果。另一方面是以動制靜。那些騎在馬上正待揮動套馬索的牧人,舒緩行進的駿馬和恬靜食草的牛群,那些正在向著廣袤的原野、高曠的蒼穹,向畫面深處走去的人與牲畜,款款行,緩緩動,動中有靜的意蘊,更加襯托出靜謐的氛圍。孫志鈞將靜動巧妙配合,創造出詩意般意行散緩的境界。

    有了“靜”的悟境,其技藝塑造就可圍繞這一主旨展開。孫志鈞以畫面整體色調創造出草原闊野的氛圍,他以豐富的水墨層次在畫面中起到了統攝作用,大多以淺灰度的水墨鋪滿畫面,構成了和諧中求變化的調式。另有桔色的黃昏,藍色的月夜等各種不同色調,都能夠把清雅平正的寂靜氣氛再現出來。他重視墨色水暈的運用。水暈是水墨畫的固有技法,華滋奇崛的偶然性筆觸墨跡,渾厚凝重的多次性重疊積染,都能製造出朦朧飄渺的場景和物象,映合了畫家對草原生活的遙遠記憶。孫志鈞講究黑、白、灰合理構成及相互平衡關係。他很少以大面積的黑或強烈的對比來增強視覺效果,純凈的黑與白只是在必要時才派上用場,起到點石成金的作用。他善於橫向行筆均勻銜接。由於畫面中天空和草原均佔有較大面積,須畫得平闊勻實,自然考驗著畫家的技術能力。他精研專思,反覆嘗試,找到了殊異適宜的筆法,把握好墨色節律與韻致,在水墨銜接中做得不露痕跡。他有意使形象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但模糊不為虛幻,而是在求存天趣中得到一種朦朧的視覺感應,從而增強了象徵性。他重視畫面整體藝術效果,將觀察認識的完整的現實世界通過筆墨表現在作品中。畫面製作是在完善一個個局部中進行的,這樣,色跡筆蹤就成了畫家移動著的視覺焦點。倘若畫家在這一過程中不能解脫局限性,就會喪失整體感,靜氣塑造也無從談起了,可貴的是孫志鈞能夠在整體與局部的協調中做得遊刃有餘。

    孫志鈞在作品中創造了一種復歸自然的“靜境”,並隨之進入了“心滌蕩以慕遠”的“情境”,在抒發感情和懷望往事中得到創造愉悅。孫志鈞為人溫厚平和,做事認真投入,作畫亦能心靜不波,精進不懈,成就了其作品的藝術個性。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