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試讀——後記2:品位提升的表現與網路時代的新樂趣

藝術中國 | 時間:2017-02-10 21:23:55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讀書>

在前往奈良或者京都進行修學旅行之前,老師們經常會提醒大家:“站在這些建築面前要好好看!好好感受!”不過在筆者(宮澤洋)看來,這樣的建議沒什麼用場。在還是少年時,不管去參觀哪個歷史遺産,除了“這玩意兒好古老”之外,並不會産生什麼別的想法。

我的搭檔磯達雄先生在前面提到過,長大成人之後再次重遊故地,獲得的體驗與兒時大不相同。從頭到尾都在感慨“好厲害”“原來如此”“呦呦呦”……難道只是因為上了歲數,所以感受不同嗎?我覺得並非如此。説得好聽點,這叫“品位提升了”。

因為是分內的工作,所以在出發之前,我們都會做好功課。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腦海裏就會形成一個大概的印象,然後再去實地考察。自然,肯定會有與想像一致的地方,但超乎想像的部分還是居多。這就是引發感慨的原因。如果有人沒調查過就能大發議論,我想要不是審美層次特別高,就是胸中自有丘壑。

 

回到東京後,就開始著手查證那些令我好奇的地方。一旦找到答案,就自嗨不已——“原來是這麼回事!”

近年來,我總是聽到關於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愛旅遊的傳聞。隨著網路的普及,只消動動手就能獲得國內外的資訊,用不著親自去跑就能身臨其境——我也不是不能理解這種想法。

雖説如此,但只有在真真切切地看到實物時,才能體會到那些聲名遠揚的歷史遺産到底妙在何處。在去往現場的路途中,就如同進入到了歷史劇中一般。當建築最終出現在眼前時,它的大小、手感、味道、光線、濕度等感受就撲面而來,這種“預想之外的體驗”,單憑網路上獲取的那些資訊是體會不到的。

本書中所列舉的30處東日本歷史建築,是筆者從眾多的歷史遺産中精心挑選出來的,所依據的標準就是“不去一趟就感受不到它的好”。

這篇文章看起來像是在批評網路,其實這並非我的本意。網路所提供的資訊正是用來證明那些“預想之外的體驗”。如果身處在一個沒有網路的時代,我們兩個人連參考文獻都查不著。從這個意義上來説,當下就是一個連外行也能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去欣賞歷史遺産的好時候。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通過本書了解到旅行中別樣的樂趣。

下面所列的日本遺産,就是最令我激動的十處建築。姑且以此來代替採訪後記吧。

希望有更多讀者能夠通過本書獲得不一樣的歷史遺産鑒賞體驗和樂趣。

大吃一驚 日本遺産BEST5(東日本篇)

1. 會津榮螺堂(福島縣會津若松市)

雙重螺旋結構,上下並不相交——雖説在去之前就了解到了這些特點,但置身之中時,還是倍感驚艷。特別是地面的曲度超出了我的想像。在東日本09篇中印有榮螺堂的照片,不過光憑這個恐怕並不能體會到那種扭曲的空間。僅用木材就能做出來三次元的曲面,真是令人難以置信。而且經過200多年的風吹雨打,現在仍可以招待遊客,實在了不起。

 2. 岡太神社·大瀧神社(福井縣越前市)

在某本雜誌的日本建築特輯中我看到了一張照片,拍的是一間帶有彎曲屋頂的神社。“這到底是個啥?”帶著疑問,我千里迢迢跑到福井,沒想到實物看起來更加“波濤起伏”。我去的時候雨剛停,就在那個屋頂的上面,有神秘的光線透過林間的樹木投射下來。當時我感覺自己面對的不是一座建築,而是一個活物。感謝天公作美。

3. 迎賓館赤坂離宮(東京都港區)

這是一座既保持了陽明門(日光東照宮)的設計密度,同時又數百倍大於它的建築。到底是畫了多少設計圖紙才創造出了赤坂離宮啊!就算是沒有進到建築物內部,光是看看正門就能想像得出這是多麼浩大的工程。希望讀者們能夠體會到當心血之作被明治天皇以“奢侈”為由拒絕入住時,那位在建築上沒有絲毫懈怠的片山東熊先生的心情。

4. 白川鄉合掌集落(岐阜縣白川村)

合掌造的建築固然了不起,但舉全町之力進行保護的態度更能打動人心。如同插圖中所體現的那樣,宛如一座“風之谷”。這裡完全沒有那些影響景觀和諧性的路邊商店和彈子房。更不用説大多數房子並不只為展示所用,迄今仍在供人居住。有些被改造成了旅館,我們倆個也因此有幸體驗了一把居住者的感受。

5. 斜陽館(青森縣五所川原市)

我以前雖然讀過太宰治的作品,但總覺得跟自己沒什麼關係,這座房子也不過就是他住過的地方而已。但進去遊覽之後,卻獲得了衝擊性的體驗。最能感染我的就是走廊。原本充滿西洋風情的走廊在一截拱門之後就陡然切換成了實實在在的日本風。不能不説這樣的格局曾對少年時的太宰治産生了精神上的影響。如果你是太宰治的粉絲,那麼這裡絕對是非去不可的地方。

大吃一驚 日本遺産BEST5(西日本篇)

1. 三佛寺投入堂(鳥取縣三朝町)

從來沒有哪座建築像它這樣令我如此深刻地感受到“體驗”的重要性。因為想要見到他的真面目,簡直要拼了老命。原本以為連女演員都能上去,過程肯定很輕鬆——結果卻是大錯特錯。就不説佛堂本身的設計有多麼精妙了,光是參拜路線的安排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必須走到最後才得以見到它的真容。據説正在申請世界文化遺産,那些聯合國的官員們能爬得上去嗎?

2. 桂離宮(京都市西京區)

去參觀之前,我讀過井上章一的書《編造出來的桂離宮神話》,因此也有些懷疑:“是不是真的沒啥可看?”但當實物出現在眼前時,我與布魯諾·陶特産生了共鳴——真是美得讓人熱淚盈眶!除此之外,極具特徵的雁行(鋸齒形)排列和父子兩代花費近50年的建築歷程更讓我感慨萬分。

3. 龍安寺石庭(京都市右京區)

即便是毫無知識儲備就來遊覽此地,也能有所收穫。不過,要想獲得更多觀賞體驗,我建議最好先逛逛幾處京都附近有名的枯山水庭園,再過來也不遲。漂亮的枯山水有不少,但最具抽象性的還是當屬龍安寺石庭。它的特徵在於,與其説“能讓人看出什麼”,不如説“誘導你開動腦筋,忍不住開始思考點什麼”。

4. 吉野裏遺跡(佐賀縣吉野裏町)

我曾經以為無論哪兒的遺跡看起來都差不多,但是這處遺跡裏的復原建築讓我改變了看法——即便是從現代的眼光來看也很有型啊!因為它太美了,我忍不住想吐槽:與其説是復原,不如説是負責這項工程的“棟樑”田中文男先生的創造吧!他希望人們能從思維定式中跳脫出來,啟發大家在古代史研究中注入新的想像。

5. 平等院鳳凰堂(京都府宇治市)

人們幾乎每天都能看到鳳凰堂的圖形。沒錯,這就是10日元硬幣上面所鐫刻的細長建築。説來慚愧,見到實物之後,我才知道它採用的居然是樁基樣式。細長的柱子支撐著細長的建築物,強調出一種“漂浮感”。建築正面還有一片水池,倒影清晰可見。原來它是如此的輕盈和有趣!在某種意義上説,可能這是日本最容易被人誤解的建築。

2014年11月

宮澤洋

《重新發現日本》

精彩試讀——後記2:品位提升的表現與網路時代的新樂趣

精彩試讀—後記1:超越時代的思考實驗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