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藝術指數有用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14 14:09:25 | 出版社: 《收藏·拍賣》

收藏本是文人雅士的消遣,或是商人巨賈附庸風雅之用,到近20年,大批投資客涌入藝術品市場,但是他們多數並不懂藝術,只是把它看成另一個淘金的股票市場。於是,股票市場的玩法也開始被帶入藝術品市場。前幾年風靡一時的藝術品份額化並不是藝術品金融化的第一次嘗試,早在2004年,AMI中藝指數、雅昌書畫拍賣指數相繼亮相,力圖成為藝術品投資的“風向標”。不過,藝術品指數能否指導藝術品投資,卻一直存在大大的問號,而外來和尚也不一定能念好經。2011年,以科學、精密著稱海外的梅摩指數發佈了《岳敏君市場分析報告》,一個月後,頂層雜誌評估報告《看跌岳敏君》橫空出世,引起國內對藝術指數的質疑,認為指數無用,拍賣行對此漠不關心,有經驗的藝術品代理人、畫廊不會採信,他們會根據藝術家的市場反應、學術性、將來的成就、買家的情況等報價,藏家、賣家、藝術家在出售藝術品時,倒或許可以從中尋找報價標準。但是,即使指數遭到冷遇,國內研究機構和專家也並沒有停止探索,試圖建立一種適合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權威指數。

人物:

黃雋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藝術品金融研究所的副所長

馬學東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市場研究中心總監

孫朝陽 福建籍藏家

時間:2013年10月

三種方法,各有弊端

國外最知名的指數是梅摩指數,1988年,時任美國紐約大學金融學副教授的梅建平運用他的同事邁克爾·摩西收集的來自蘇富比、佳士得自1950年以來的藝術品交易數據,通過跟蹤藝術品的重復交易記錄,建立了分析藝術品市場走勢的數學模型,即梅摩指數。梅摩指數以龐大的數據庫、系統的定量分析、科學的金融模型奠定了在學術上的重要地位,2011年梅摩指數正式進入中國。

國內主要的兩個指數是AMI中藝指數和雅昌書畫拍賣指數。中藝指數大致反映了2003年以來整個藝術品市場和部分藝術家繪畫作品的價格變動情況。雅昌書畫拍賣指數的方法是藝術家某期個人指數=該期作品總成交價格/該期作品總平方尺數,根據“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數據庫”中1993年至今30多萬件中國藝術品的成交數據編制。(圖2 圖6 圖7)

《收藏·拍賣》:目前的指數計算方法有三種,平均價格法、重復交易法和特徵價格法,這三種方法各有什麼特色?黃雋:平均價格法比較簡單,比如雅昌藝術網把樣本藝術家作品的總成交額除以總尺寸,計算每平尺的平均價格,這個數據雖然很真實,但是藝術家作品具有異質性,平均價格不能反映藝術家真實的市場價值。而且目前的拍賣太強勢,雅昌指數是跟著拍賣在走,比較被動,對市場的影響不太大。不過某些藝術家會比較關注指數,因為入了指數名單對他們而言是種宣傳,畢竟某些外行人會通過看指數來判斷藝術品漲跌的形勢。

重復交易法以梅摩指數為代表,學術性很強,在藝術品指數領域具有開創性貢獻。這種方法比較適合計算收益率,比如某作品去年交易過一次,現在又交易一次,那麼可以計算該作品的實際收益率。重復交易法雖然能真實反映樣本的市場狀況,但最大問題是,在拍賣市場上流通的藝術品本就是少數精品,而重復拍賣法必須跟蹤同一幅作品的市場表現,不但數量少,而且在不同地域進行的交易還要考慮匯率的問題,30年前某天的匯率與今天相比的差異是很大的。所以用這個數據不能反映整個藝術市場的價格走勢,只可以代表一批精品。

第三種方法是特徵價格法,也是目前用得比較多的方法。藝術品與股票不同,具有異質性,每幅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辦法類比和合併。特徵價格法提取一些影響畫作價格的特徵,比如,看畫的尺寸,尺寸越大,往往價格越高;看藝術家是否在世,在世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可能不如過世藝術家的價格高;看作品是在哪個拍賣行成交的,蘇富比、佳士得、嘉德、保利的價格與名不見經傳的小拍賣行的價格是不一樣的,他們運作規範,行銷能力、挖掘學術價值的能力強,拍品品質高,信譽比較好,掌握的重量級藏家資源較多;看拍賣地點,在紐約、倫敦、新加坡的價格是不同的;看作品本身是否有印章和簽名;看作品是畫在紙上還是布上,是油畫還是國畫;看繪畫的年代;看藝術家是文人還是畫匠等等。特徵價格法提取這些因素,能比較好地反映藝術品的異質性,也是目前最符合藝術品特徵的計算方法。當然,特徵價格法也有一定的問題,不同的人選擇的特徵是不一樣的,結果可能也會不一樣。學術界一直在探討改進,試圖把各種方法的優點綜合起來使用。

   新指數的預想

《收藏拍賣》:三種方法各有利弊,那新指數將會採用什麼樣的計算方法?

黃雋:目前還沒有定,需要與各領域的專家反覆討論,確定到底要做一個什麼樣的指數,做到有的放矢,有了目標才能確定方法和數據。

   在方法方面,可能會趨向於特徵價格法,因為它比較符合藝術品特點,新指數可能挑幾百或上千位藝術家,提取多個特徵,給這些特徵賦值,把所有特徵定量,然後運用計量統計學的方法,把每位藝術家的特徵值計算出來,這樣我們就會知道每位藝術家的哪些特徵對他的作品價格影響比較大。同時我們會借鑒各種方法,也許可以研究出第四種方法。

《收藏·拍賣》:中國的藝術品市場數據虛假成分太多,新指數的數據來源將有哪些?如何取捨以增強指數的真實性?

黃雋:要做反映整體市場的指數難度比較大,我們目前在研究,可能需要請政府主管部門,比如文化部、證監會,還有學院派的研究金融的專家、藝術家、藝術品市場專家、財富管理者等的協助。雖然拍賣數據只佔藝術品市場交易額的一部分,而且存在假拍,但是好在數據透明公開,所以我們的指數研究接下來還會繼續做拍賣數據,只不過採入樣本的是全國大拍賣行,虛假成分會相對少一些。除了拍賣數據,還會採入一級市場的數據和藝術家活動的各種資訊,這些數據是綜合的。而且受眾面和樣本會擴大範圍,不會只做最好的前幾百名藝術家,也會有中等藝術家和作品售價幾萬元的藝術家,層次豐富、全面化,能夠代表整個市場的真實狀況,為中産階層服務,增強指數的有用性。(圖5)

指數何用?

《收藏·拍賣》:國內對藝術指數進行過集中討論,傾向於認為指數無用,對投資沒有參考價值。那指數到底會有什麼作用?

黃雋:如果有一天藝術品指數也能吸引投資人進行藝術品投資,那它的作用也就實現了。現在,關心指數的人不多。它面對的人群非常小,只是給頂級藏家看的。這些藏家比較神秘,他們關心的最重要的問題是作品本身的真偽、學術性以及是否喜歡,也許會看指數,但是不會只看指數。指數對頂級藏家也許是有用的,但是對其他人用處不大。中國的市場比較特別,國外藝術品在中國的銷售並不好。我的目標是增強指數的有用性,貼近市場,反映市場的真實狀況,可以作為投資參考,擴大指數的服務範圍,除了頂級藏家、畫廊、拍賣行、投資人外,一般的對藝術品感興趣的富裕階層也是新指數的目標客戶。

馬學東:指數真實性是首要的問題,但就算真實的話,能指導投資嗎?指數可以説明以前的市場走勢,但是不能預測未來的市場走向,更不能預測將來價格會漲多少,現在沒有任何一個指數可以指導藏家買藝術品。在實際的交易過程中,競買人是會參考很多因素和數據的,比如專場的成交率、作品流通量等,也許會參考指數,但不是唯一。指數得出的核心結論無非是藝術品可以投資,告訴人們可以投資某個板塊的藝術家,收益率是多少,還可以作為價格參考,但是作用也只是參考,最終還是不能指導人們買具體的藝術品,畢竟每件作品都是不一樣的。再説,指數反映價格上漲的時候,實際上還有很多作品價格跌了,所以指數沒太大作用和實際意義。因此,我們沒有專門做指數,只是通過數據反映市場的大致走向和趨勢。

孫朝陽:我收藏藝術品已經有10年的時間了,主要收藏中國古代、近現代已經蓋棺定論的藝術大家,當代名家中收藏較多的是范揚、馮遠等的精品。在競拍作品的時候,我也會參考一些指數,比如雅昌指數和國外的一些指數,主要是梅摩指數,但是不會只看指數,而是會看收藏相關的報紙、雜誌、電視報道等綜合資訊,而且會更關注現場,在拍賣現場,爭搶度高的作品我會關注得多一些。我在買作品的時候只是看自己是不是喜歡,作品本身是不是好,是不是名家傑作,指數對我來説是沒有作用的。

圖2 目前雅昌發佈的指數包括綜合指數、分類指數、景氣指數、信心指數

圖5 大部分指數採用拍賣行數據,因為它們的數據公開透明,此圖為中國嘉德2011年春拍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專場現場

圖6 梅摩指數顯示,印象派市場在紐約的表現優於倫敦

圖7 AMI中藝指數發佈的潘天壽作品市場行情

(文∕王金坪)

 

下一頁在MOMA邂逅“超級瑪麗”上一頁節選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拍賣》第1311期
· 藝術指數有用嗎?
· 在MOMA邂逅“超級瑪麗”
· 莉麗·薩夫拉伕人珍藏的璀然珠寶
· 藝術品出國前需準備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