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湛玉娟:合約精神才能規範市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16 11:19:11 | 出版社: 《收藏拍賣》

一位從事製造業的企業管理者,一位慈善公益基金的創辦者,在2012年,決意將自己的實業聯姻藝術,轉型成文化藝術企業。這種大膽的舉動是出於何種考量?製造業的企業在此轉型中所佔優勢和難點有哪些?本刊將就此,專訪作為從實業家轉型文化産業管理者的香港新華環球藝術匯總裁湛玉娟,以窺實業家為藝術市場帶來何種新氣象。

湛玉娟可以説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但家中優越的環境並沒有讓她疏懶工作。在其父親的影響下,1998年她開始接管打理家族的摩托車生意,同年成立了奔馬實業有限公司,在玉娟的管理下該公司發展迅速,2005年其公司推出的摩托車已經進入廣東三甲,同時奔馬開始正式與義大利公司合作研發新型發動機,自此為了公司的項目她每年都會頻繁飛往義大利,湛玉娟與藝術之國義大利的緣分亦由此牽起。另一方面,在母親長久以來熱心從事公益事業的行動和精神潛移默化影響中,湛玉娟從小就充滿善心,近年來發起了妍穎助學行動,幫助200多名學生圓了大學的夢想。2010年,她成立了為貧困兒童建立的慈善基金——三鈴基金,為貧困家庭的兒童完成讀書甚至大學的夢。這些看起來貌似與藝術企業毫無牽連,然而冥冥中卻為湛玉娟後來將實業轉型為藝術文化企業埋好了伏筆。

在義大利結緣藝術

2011年在朋友的介紹下,湛玉娟來到了義大利的大型私人博物館Magi900,並結識了80多歲的創始人朱利奧·巴爾吉利尼先生。在交談中同為實業家的朱利奧與湛玉娟非常投緣,熱情的朱利奧更親自為玉娟導覽博物館,詳細地介紹了其收藏的藝術品及歐洲現當代的藝術家。在介紹館內的非洲館時,湛玉娟了解到朱利奧在非洲的慈善項目——在20世紀80年代第一次踏足肯亞,當地人民的窮苦狀況讓朱利奧覺得可以用“人間地獄”來形容,他決心以己之力幫助當地人民。在走訪了許多非洲國家後,朱利奧·巴爾吉利尼于肯亞的馬林迪建立了名為“非洲夢想”的旅遊村。這個融合了自然風光、文化、商業等元素的扶貧項目,每年都有大批的歐洲遊客慕名前來,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提高了當地人的收入。為了讓更多的當地人能得到幫助,朱利奧在馬林迪創辦了一個慈善組織,重建了馬林迪醫院,開辦了幾家孤兒院和兒童中心,給偏遠鄉村的兒童接種疫苗,給腿腳不便的人贈送輪椅,在乾旱地區打井取水等等。

為了讓更多的人關注非洲,朱利奧把他的公益事業與藝術事業結合在一起。2006年,朱利奧·巴爾吉利尼在非洲創辦了“馬林迪雙年展”。該展為非洲藝術家提供了一個走向國際,與世界藝術家交流的平臺。展覽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都被朱利奧所收藏,他專門為此在Magi900博物館設立了一個馬林迪雙年展展廳。

朱利奧的慈善行為使湛玉娟想起了母親十年如一日對家鄉公益活動的支援,從而産生了很深的共鳴。但最讓湛玉娟震撼的是朱利奧·巴爾吉利尼先生作為一位實業家,不僅擁有實體的企業及100多項發明專利,還堅持長期從事公益慈善事業,同時為了自己所資助的藝術家和收藏的藝術品建立了近兩萬平米的博物館。在運營中他不僅通過展覽作品向公眾傳播藝術,每年還親自主持編撰館藏精品圖錄,邀請專家學者撰寫文章及畫評;與影視傳媒合作,系統性地拍攝有關義大利藝術家、藝術品的紀錄片以及對優秀藝術家給予持續的扶持。正當湛玉娟為朱利奧所做的事情感動不已之時,藝術之神亦同時向她伸出了橄欖枝。早已熟知中國藝術市場發展迅猛的朱利奧在與湛玉娟的交談中,亦深感遇到投緣之人,並向她透露未來5年,希望一起推動藝術文化發展,希望她能與Magi 900博物館成為意中兩國之間的文化橋梁,為兩國藝術家們打開新的天地。於是,湛玉娟在朱利奧的精神撼動下,展開了她的藝術之旅,創立了香港新華環球藝術匯。

從實業精神反思中國藝術市場發展

秉持著做實業的精神,湛玉娟回國後便開始對國內的藝術市場進行調研。她發現,外國藝術品無論是從美術史發展還是市場培育來説都已經非常成熟,但是由於缺乏渠道、市場認知度、售後服務,外國藝術品無法有效進入中國的藝術市場。

湛玉娟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首要是需要打通國際化的渠道。她所創辦的香港新華環球藝術匯就為“渠道”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對外,環球藝術匯志在加強與世界各地藝術機構的文化交流,對內她將Magi 900美術館作為支援機構,通過藝術品銷售,國內的藏家可以購買來自義大利Magi 900博物館扶持的藝術家創作的作品和歐洲藝術精品。為了讓藏家放心購買藝術品,只要是從環球藝術匯購買的藝術品,如果不滿意的話,可以原價賣給藝術匯,此舉既能確保藝術品保值問題,同時也能對規範藝術市場行為起到一定作用。

實業出身令湛玉娟對合約精神格外注重。中國如今的藝術市場發展不規範,不少藝術家的自我定位不再是一個單純的藝術創作者,更多精力可能花費在對自己的個人推廣,而忽視了自身創作。而且在市場洪流中,藝術家容易在名利面前迷失自我。在採訪中,湛玉娟給我們分享了一段經歷:前段時間她帶了幾位中國藝術家到日本考察,在拜訪完日本一個頗具名氣的畫廊後,某位中國藝術家開始偷偷地聯繫畫廊,希望私下與他們合作,畫廊對此十分反感,並立即告知湛玉娟,勸她中止和該藝術家的合作。“合約精神“的約束力,是現代實業基石,卻也正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短板。湛玉娟坦承,環球藝術匯將非常重視合作彼此的效力約束,她認為這是目前被國內藝術品市場忽略的重要前提與標準!

環球藝術精髓落戶廣州

渠道是一個問題,政府政策扶持也是一個問題。據了解,廣州近年出臺6套文化産業的相關政策,其中在2006年發佈《廣州市現代服務業發展“十一五”規劃》,明確把文化産業納入規劃綱要。但是在同年,廣州市人民政府的首波政策優惠及資助落在了進一步扶持動漫産業及相關軟體開發上;一直到了2011年2月出臺的《廣州建設文化強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規劃綱要(2011-2020年)》,才提出把廣州建設成為文化産業跨越發展的“創意之都”,具體的政策在制定當中。這些年間,北京與上海已經把文化創意産業打造成為引領和支撐新一輪發展的重要支柱産業——從産業結構來看,上海體現文化科技融合特色,北京體現文化政治優勢;從産業載體來看,上海園區數量眾多,北京民資開放度強;從政策環境上看,上海逐步完善,北京漸成體系。

儘管如此,湛玉娟還是決定將環球藝術匯的總部落戶廣州。除了這裡是她的家鄉外,還因為廣州獨特地緣特性。廣州位於珠江三角洲北緣,瀕臨南海,鄰近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自古以來對外的開放與包容也讓廣州成為中西文化的匯聚之地。嶺南文化的精髓就是各種文化相容並蓄。所以,作為土生土長的廣州新塘人的湛玉娟,在廣州這個中西藝術交流的重要之地,她已經準備好立足廣州,面向全球,開展屬於她的藝術之旅,對於這方藝術力量,我們拭目以待!

下一頁還珠樓主行書宋詩上一頁一個家族的收藏版圖:尼阿喬斯家族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拍賣》第1301期
· 法貝熱珠寶藝術
· 布達佩斯國立美術館——多瑙河畔古都的壯麗宮殿
· 一個家族的收藏版圖:尼阿喬斯家族
· 湛玉娟:合約精神才能規範市場
· 還珠樓主行書宋詩
· 梁氏熱潮——北京匡時“南長街54號藏梁氏重要檔案”
· 新水墨熱——中國嘉德“水墨新世界”新水墨作品專場
· 成功借勢——西泠印社任伯年遺珍專場
· 重啟古畫——紐約蘇富比 中國古代書畫專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