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投資還是投機?藝術品基金的亂世法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8-21 17:01:01 | 出版社: 中國證券報社

曾幾何時,藝術品基金還是很多人眼中並不熟知的“洋玩意兒”,但隨著國內藝術品市場尤其是當代藝術品市場的火爆上漲之後,這一原本只屬於西方人的玩意兒終於在中國開始出現。

有人説,2007年是中國藝術品基金的元年,在這一年,國內第一支藝術基金産品開始向部分高端人群發售,門檻為50萬元,投資期限2年。最終,在國內藝術基金來到爆髮式發展的2009年時,該款基金最終以年收益率高達12.75%的成績完成交接。而這樣的收益成績遠高於在當時還炙手可熱的房地産和股票領域,這也導致了在2011年,中國藝術品進入“億元時代”之後不久,大批嗅到藝術品投資前景的金融資金開始瘋狂地涌入國內的藝術品交易市場當中,促使藝術品領域在短時間內步入到了“資本時代”的行列之中,完成了金融資本與藝術市場的對接。

藝術基金需要理性對待

藝術基金自2007年正式在國內亮相以來,發展速度如同“坐火箭”般迅猛,據國內相關基金網站不完全統計,截止2011年底,國內近30家藝術品基金公司已發行超過了70支藝術品基金,除去2支已到期解散的,基金初始規模總計已超過57億元。其中僅2011年一年時間,藝術品信託的發行規模就高達55億元,同比實現了626.17%的爆髮式增長。

在短短的4年時間裏,中國藝術品基金就完成了從無到有再到高速發展的歷程,而如此快速的前進步伐也讓很多人對於藝術品基金今天的現狀充滿了擔憂。

果不其然,就在人們還在為藝術品關稅而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一條關於國內第二大藝術品信託公司雅盈堂實際控股人王耀輝因農行副行長楊琨被協助調查事件而受到牽連,並最終被指曾在2年內借道藝術品信託而進行瘋狂圈錢的消息傳出後,關於藝術品基金內部的違規操作再次受到普遍質疑。而就在該事件被曝光之後不久,王耀輝旗下的雅盈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也被指于2011年起就已拖欠北京幾家拍賣公司的貸款高達數億元。結合2011年發佈的中國藝術品基金排行榜的榜單而言,時列第二位的雅盈堂共發行了4支信託産品,總額高達8.7億元,然而半年的時間不到,這4支産品就極有可能面臨無法兌付的尷尬現狀。

如此情況確實令藝術基金在大眾心目中的形象驟然下降,甚至會因此而對藝術基金産生懷疑。但如果僅憑這單一的事件就將藝術基金對於藝術市場的推動作用進行全盤的否定還為時尚早。畢竟,藝術基金從産生到現在也不過短短的數年時間,即便放之世界範圍內,也不過是數十年而已。縱觀藝術基金的整體發展而言,也並非一帆風順的總是成功,這其中並不乏一些失敗案例的存在,但這個在今天已站穩西方藝術品投資領域的運作模式也在用事實證明了其自身的存在價值。

正如北京榮寶拍賣總經理劉尚勇在談及國內藝術品基金時所説的,“藝術品基金從它在國內出現到現在也只有短短的幾年時間,作為一個新興事物,它的産生初期必然會出現一些問題和不足,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而我們在面對這些問題和不足時,首先要對於新興事物給予鼓勵和支援,然後再逐漸的將其完善,避免類似的問題再次發生。”在劉尚勇看來,藝術基金對於國內藝術市場而言 “是一個好事”。

故此,如果總是一味的抵制和阻撓甚至懼怕一些新興事物的發展和進步,倒不如選擇理性的對待,在失敗與問題當中去構建合理和規範的運作模式。


藝術基金“短、平、快”誰之過錯

運作週期過短一直是國內藝術基金飽受詬病和質疑的重要原因。按照國際經典藝術基金的運作方式,藝術基金最為合理的週期應為10年左右,有的基金甚至會選擇以25年作為一個運作週期。藝術品投資本身作為一項中長線投資類型,如果在短時間內過度頻繁的買進或賣出,勢必會導致藝術市場的混亂,甚至有可能導致市場的崩盤。這也是國外藝術基金會在經過數十年的摸索和發展之後,對週期做了如此的設定。

反觀國內藝術基金市場,不管是2007年的開始亦或是2009年的高峰,金融資本注入藝術品市場也不過是短短的數年時間,而就在這很短的時間內,中國藝術品市場也因為如此密集的資本的注入而變得混亂。甚至很多人都在感嘆,現在的藝術市場“水”越來越深,甚至越來越渾了。

以兩年作為一支基金的運作週期看似是違背了藝術品投資的規則,但實則是迎合了國內很多急於進行藝術品投資甚至是對藝術品持投機心態的人群的心理。如此一來,投資者急於求成和投機心理的作祟也直接導致了目前國內藝術基金“短、平、快”的運作模式。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國內藝術市場自2006年以來的泡沫式增長助長了市場的浮躁氛圍,導致藝術品的收藏與投資呈現一種非理性化的趨勢,使得一些並不合理的藝術品投資項目呈野蠻式的增長和發展,尤其是在“文交所”和藝術基金等新興事物出現之後,資本的無序和盲目性加入,破壞了藝術市場正常的交易機制,致使投機性投資日益增多。試想,如果市場真正具備一批理性的藝術品投資者,或者藝術品投資真正具備了其收藏的基礎,那麼,那些打著短期回報旗號的藝術基金,還會有生存的空間嗎?

在藝術市場逐漸被浮躁氣氛所籠罩的時候,我們是否也應該進行必要的反思?就如同今天很多人仍在質疑藝術基金“短、平、快”運作模式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對自己的投資心態做適當的調整,畢竟藝術品投資不同於房地産以及股票市場,畢竟國內還是有許多致力於藝術基金健康合理成長的人存在。


投資還是投機?藝術基金面臨選擇難題

“當國民收入達到4000美元以上時,是藝術品市場的流行期;當國民收入達到6000-8000美元之後,藝術品收藏與投資的高潮就會到來。”這是一條盛行于西方世界的關於藝術品收藏與投資的規律。

隨著國內藝術市場以及整體經濟的快速發展,藝術品在國內的流行與收藏已經逐漸具備了同樣快速發展的先決條件。從近年春秋兩季拍賣市場來看,國內新興藏家的數量和品質也在逐年增加,加之近年來國家經濟政策的調整以及貨幣膨脹壓力的增大,致使藝術品成為繼房地産與股票之後新的投資方向。

藝術基金在國內的出現首先是順應了國內藝術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其次也與上述的經濟調整不無關係。以英國鐵道退休基金為例,1974年,該基金負責人面對英國當時日益嚴重的通貨膨脹危機,為了降低投資風險,果斷地從養老基金當中抽取部分資金投入藝術品投資領域,並最終在之後的25年間,實現了利益的增長。作為專門研究另類投資的北京龍藏天下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趙祥龍介紹:“目前我們也面臨著比較嚴重的貨幣超發問題,資本逐利的本性使得資本會選擇在這個時候介入藝術領域實屬必然。但國內藝術基金的過快發展,以及監管規則的不完善,導致目前藝術基金的投機性質十分明顯。”在趙祥龍看來,造成當前藝術基金捨棄投資的長遠目標而選擇充滿投機意味的短線操作,重要原因在於藝術基金管理層面的價值主張不明確,對藝術基金的資産管理以及風險性規避存在認識盲區。藝術品與黃金投資都屬於另類投資的範疇,但目前國內已發行的藝術基金項目卻很少給出明確的資本增殖模式以及實現這個模式的的途徑和方式,如此一來,也就為藝術品投資中的暗箱操作留下了可乘之機,致使藝術基金飽受質疑與詬病。

投資還是投機成為目前國內藝術基金行業所面對的一道艱難的選擇題。選擇投資,進行資産長線操作,勢必會丟失掉很大一部分客戶群體,卻也能贏得未來市場的先機;選擇投機,可能會獲得短時間內的成功,但丟掉的卻是行業的未來。

根據國家對於藝術基金的最新政策,藝術基金在國內的發展前景顯然是光明的。日前,在文化部召開的文化財政投入及文化設施建設情況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我國擬設立國家藝術基金,財政部已同意在“十二五”期間安排20億元資金用於國家藝術基金。這一消息被很多人看做是國家對於藝術基金政策的新信號,這也難怪很多人在言及藝術基金時總是對現狀很不滿,對未來很看好。

下一頁藝術品基金,還是藝術基金會?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四十八期
· 投資還是投機?藝術品基金的亂世法則
· 藝術品基金,還是藝術基金會?
· 中國當代藝術真的移師香港了嗎?
· “三館一站”免費:放與不放的怪圈
· 消費主義時代的文化浩劫
· 藝術界沒有特權福利
· 畫廊誠信,誰來決定?
· 把握市場調整的機會(卷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