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藝術圈的自我修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7-16 15:06:18 | 出版社: 《頂層》雜誌

如果將中國油畫拍賣的歷史分成3段,2004年以前是長達十多年的培育期,蘇富比和佳士得率先在港臺建立和推動油畫市場,嘉德則以一家拍賣行之力維持著內地幾乎全部的油畫拍賣交易。2004年春到2008年春,油畫市場版圖迅速擴大,加入的公司越來越多,市場過早的繁榮掩蓋了行業各方面的不成熟。2008年秋拍之後,對拍賣公司的考驗真正開始,在最近幾年市場不斷的洗牌過程中,不合格的拍賣行逐漸淡出各方面要求較高的油畫拍賣領域,在外界的批評、業內人士的反思與探索中,對這一行業各種陋習的認識日漸清晰。

比如給予佣金優惠的假拍;如最低估價高於底價(保留價),拍賣師上演水晶燈(明明沒人舉牌,拍賣師卻裝作有人在舉牌,還不斷抬高價格,以吸引真實買家舉牌),現場重拍未成交的作品等等直接讓買家和現場參與者感覺不誠信、不專業的行為;如拍賣公司內部人員參與頂價或私下買斷;如縱容大買家拖款;如同行之間造謠中傷;還有甚至公然售假等等。遺憾的是,不管是二、三線還是一線拍賣行,這些因陋習而生成的頑疾依然難以剔除。

與此同時,隨著市場的擴大和競爭加劇,拍賣公司以往的策略也開始失靈,一群行家和幾個大買家已很難長久的托起一個版塊,生存和發展的壓力逼迫拍賣行凝聚自身核心的競爭力,比如在專場上做特色,在招商模式上創新,在宣傳上出奇招,在文化價值上做文章,在徵件上開疆擴土,在客戶培育上形成自己忠實穩定的買家群體。拍賣行的競爭已經從簡單的成交額競爭進入了數字、品牌、誠信、特色、責任等綜合實力的競爭。

要完成這些轉型和升級,最關鍵的還是靠人,要有合適的領導者和精幹專業的團隊。具體到油畫拍賣,未來市場對各拍賣行油畫主管將提出更高的要求。油畫部門負責人的經驗、專業度、職業操守、創新開拓能力、工作激情等各方面的綜合素養,將決定這個部門的發展前景。

陳秀玉、衣淑凡、高原等第一代油畫主管的使命已經結束(陳秀玉2002年離開佳士得,2010年復出,加入香港蘇富比),第二代油畫主管在香港順利交接並順利發展至今,在內地則經歷了從無到有再到更新換代的變動。2005年以前,在高原之後,中央美院美術史出身的冷林、田愷、伍勁等每人平均曾擔任過油畫拍賣主管,但隨後又都以各自的方式向經紀人和畫廊人的方向發展。2004年開始,兩位資深的台灣畫廊業人士李亞俐和洪平濤分別入主北京翰海和保利上海油畫部門,保利、匡時、誠軒、泓盛等招聘了第一任油畫主管,嘉德和華辰實現了第一、二任的交接。在2004-2011年間,蘇富比、嘉德、保利、翰海、匡時、華辰、西泠、朵雲軒、天衡等公司又更新了油畫相關部門主管人選,同時傳是、永樂、榮寶齋(上海)等公司則新成立了油畫部門並招聘了主管,內地一直未變動主管人選的只有泓盛和誠軒兩家。

在經歷了幾輪洗牌之後,油畫拍賣的長遠格局可以説基本水落石出,未來各拍賣公司油畫部門在主管人選上應該都會趨向於穩定,在專家和業務團隊上則隨著發展需求而增加,而“專業性”將成為對拍賣公司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對於如何更專業的做拍賣,現任油畫拍賣部門的主管們無疑最有發言權,本期專題的10位受訪者都給出了自己理想的答案。希望無論對於同行,還是所有關注油畫拍賣的人士,都能提供有價值的思考。

1  2  


下一頁節選上一頁張丁元:佳士得是亞洲拍賣行的一個標準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頂層》2012年5月刊
· 彼特•諾頓:由心而發 大膽收藏
· 印度:曇花一現還是明日之星——紐約亞洲藝術周南亞現當代藝術拍賣結果分析
· 站台中國:馬柯的風景
· 笑侃藝術圈
· 潘玉良:一枝荷蓮遞與她
· 應青藍:做畫廊的少數派
· 張丁元:佳士得是亞洲拍賣行的一個標準
· 藝術圈的自我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