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潘泓鋼-胡有辰:他們還是我們?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4-23 15:46:04 | 出版社: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鼠手》(局部),雕塑,樹脂上色,90 × 18 × 19 cm,2010

    無論是高高地站著,還是棲息在高蹺似的木樁上,這些生物彼此間都隔著一定距離。這是由於他們中有的沒有耳朵,有的沒有嘴巴,有的沒有眼睛,而有的看上去仿佛正因此備受折磨;還有一些似乎身有殘疾,例如發育不全的四肢,其中只有一個生物擁有與人類一樣健全的四肢,其餘的,在應該長出四肢的地方殘留著更像是導致鳥兒飛不起來的翅膀殘根, 或海豹的鰭狀肢。 通過 “折斷他們的翅膀”,藝術家們很明確地表達出他們的創造物是不允許離開他們的棲息地的。

無論是什麼造就了這些作品,它最終的形式看上去就像是在直白地講述著當下中國人無法逃避亦不得不面臨的獨生子女一代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不單單是中國,其他任何地方都有這一現象存在:在當下世界裏,許多孩子本質上都是孤獨的。因為,他們是電腦時代的“産物”,是被橫亙在這些青少年個體和社會之間那些暗藏的卻又無處不在的無形障礙——電子社交網路所左右的一代。這些作品之所以脫穎而出,是因為它們將這類“縱容式的隔離”視覺化的結果,並獨樹一幟地表達出藝術家這代人的一種情感狀態。 

與 21 世紀初類似藝術作品相一致的,潘泓鋼和胡有辰創作的“神奇生物”也有他們可愛的一面,就好像我們期望年輕一代的藝術家們都知道日本漫畫中的凱蒂貓 (Hello Kitty) , 以及村上隆 (Murakami Takashi) 和奈良美智 (Yoshitomo Nara)的卡通作品一樣。而在“可愛”之上的則是空氣中瀰漫著的孤獨和脆弱,亦是極度引人注目的地方。明暗相交的棲息地,安靜直至沉默,靜止變成停滯,似乎是他們天性所致。這一切都好似把展覽空間變成了某種類型的動物園。因此,看著這一群生物,觀眾首先意識到的是他們自身與這些生物之間的相似性或差異性。

在這方面, 藝術家迫使觀眾與他們的作品聯結在一起, 與之相對應的,是藝術家全力攫取雕塑中趨於完結的具象化表現形式,同時,也與龐大完整的圖案裝飾歷史作對抗。因而,他們的作品有其值得推薦的地方。

1  2  


下一頁劉煒:“劉煒”上一頁何岸:好奇之黃 好奇之藍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正文一
何岸:好奇之黃 好奇之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