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劉煒:“劉煒”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4-23 14:45:49 | 出版社: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無題(孫女)》,裝置,18 × 21 cm,2010

劉煒對過程的癡迷,意味著創作會不斷地處於試驗——失敗——試驗的狀態中, 這在推動實驗的同時, 也讓藝術家陷入一個持續的爭鬥中,不但和他自己,也是和這個過程。這個對嗎?夠充分嗎?真的完成了嗎?這些問題令藝術家不斷追求完美,例如作品表面的質感等,最終的作品就是他探究的結果。在他的畫中, 外觀不單單是塗抹在畫布表面的效果, 而是從中雕刻出來的。

在劉煒看來,再畫一筆也許就會讓畫面有一個顯著的提升,這就是為什麼他在每一幅作品上都會花費很多心思,每幅作品都需要繪製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最終完成。這也是這個展覽如此吸引人的地方,因為自 2008 年劉煒在上海舉辦了他在中國的第一個個展後,這是他第一次公開展出一組全新的、意義非凡的作品。

這裡展出的 14 幅作品都是在 2010 至 2011 年間創作的,對一個被描述成喜歡慢工出細活的藝術家來説,這個作品數目聽起來很龐大。但是,如果從它們的規模考慮,每一幅作品只比印度的細密畫稍大一些,最大的是一幅風景畫,但其長寬也不足一米,大部分都在 30 至 40 釐米之間,有幾個因為用不相稱的圓形或橢圓形的大外框裝裱過,感覺上顯得要小一些,因此這完全可以看成是“以小為美”的結果。這組作品有著強烈的張力和連貫性,也因此從它們的主題中贏得一種連帶的親近關係,就好像回到了早期作品中所關注的家庭生活肖像,有著強烈的劉煒風格,以及對自然的一種持續的情感反應。他所表現的自然是平靜且未被破壞的,是阻擋了人類探查和欣賞腳步的。例如,其中一幅作品聚焦的可能是一小堆石塊,與劉煒過去的作品相比它暗示著一個更富含哲理的人生觀。這裡,激發了藝術家激情的理想主義似乎已經進化成一種靜止不動的狀態,然而,通過筆觸和顏料的稠密性,還是可以感受到在畫面下蠢蠢欲動的理想主義之魂。

在某種程度上,劉煒作品的一致性還無一例外地表現在它們質樸的單色調上:不全是黑色,還有黑灰色調在畫面中跳躍舞動,或嵌入在一團厚厚的白色背景中。那種白色一直伸展到了畫外,是因為每一幅作品都有著自己不同的外框,其裝飾性甚至有著繁複的巴洛克風格的影子。這些有著紛雜雕刻表面的框架是柔和的、模糊不清的,還覆蓋著一層厚實柔軟有彈性的表層,但這種堆砌多少有些矯揉造作之感。除此之外,當作品和它的圍繞物之間的對比變得更為明確時,便會再一次産生情感顫動。裝飾物是一個視覺陷阱,框架則是牢籠,結果就是造就了一個令人窒息的幽閉恐懼症的王國。這些作品擁有難以置信的寶貴之處,但是透過它們劉煒似乎在質問生活——人生最終的歸宿是什麼?

1  2  


下一頁金閃:“一個人的島嶼”上一頁潘泓鋼-胡有辰:他們還是我們?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正文一
何岸:好奇之黃 好奇之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