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第四章 山城姻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1-21 13:12:10 | 出版社: 人民日報出版社

 

苗子夫婦婚禮合影

1943 年5 月17 日,鬱風和妹妹鬱怡民、友人薩空了正在街上走著,突然,一輛吉普車猛地停在了他們身側。車上跳下兩個人,一左一右架起薩空了的胳膊便不由分説地開始往車上拽。等鬱風她們回過神來,吉普車已經載著薩空了揚長而去。鬱風讓妹妹趕緊去通知薩空了的女兒,自己則去找歐陽予倩。薩空了是鬱風的舊相識。鬱風在北平大學讀書時,薩空了也正好在北平大學西畫係教授美術史。風度翩翩的薩空了在校園裏很受女孩子們歡迎。在桂林,薩空了的職責主要是為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民主同盟前身)接待外國記者,被國民黨特務系統視為眼中釘。鬱風找到歐陽予倩後,又和歐陽予倩一起去拜訪了梁漱溟,共商解救之策。薩空了的遇難,意味著和他關係密切的鬱風也有可能隨時被捕。在友人們的勸説下,鬱風悄悄離開桂林,去了重慶。在重慶,鬱風找到了夏衍,並在夏衍安排下見到了駐重慶的中共領導人周恩來。鬱風的激動溢於言表。她不失時機地向周恩來表示:希望能去延安。這個想法遭到了大家的反對,他們建議鬱風留在國統區,説這裡也有許多事情要做。在重慶,鬱風見到了相別多時的黃苗子;雖説相識已有七個年頭,倆人的關係卻一直停留在不溫不火的狀態。鬱風性情直率、張揚,打小就愛在男生堆裏混,頗有幾分豪氣;比起大多數女生的扭捏,男生的做派更讓她覺得舒服痛快。到了晚年,鬱風回憶:“我有一個想法,男女之間除了愛情之外,有沒有友誼?但總是失敗。一是,周圍經常有人竊竊私語,議論紛紛,很難繼續下去;二是對方並不想只當朋友,往往有進一步的想法,不限于友誼,我也就只好趕緊躲開。” 丁聰、葉淺予等老朋友也輾轉來到了重慶。

1942 年,這些藝術家們籌辦了《香港的受難》專題展,鬱風也是參與者之一。隨著遷徙到“陪都”的文化人越來越多,衣食住行成了他們急需解決的頭等大事。 1943 年7 月,夏衍的妻子帶著子女來到了重慶。在這之前,夏衍一直擠住在文工會的會客室;如今,一下子多出了三個人,老地方顯然是住不下了。緬甸華僑唐瑜得知後,特地在臨江路附近的一所大雜院裏為夏衍一家騰出了一間小屋。隨後,唐瑜賣掉了胞兄送給他的半隻金梳,在中一路下坡蓋了兩間“捆綁房子”(一種泥墻、竹架的特殊建築,重慶窮人在戰時賴以棲身),自己和夏衍各住一間。新建的“捆綁房子”沒有門牌,為方便郵差辨認,夏衍在屋前豎起了一塊木牌,上書兩個大字:“依廬”。夏衍一家在“依廬”一直居住到抗戰勝利;《戲劇春秋》、《離離草》、《芳草天涯》等劇本都誕生在這裡。唐瑜是左聯成員之一,筆名“阿朗”,據説為了躲避包辦婚姻而來到上海。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他曾在潘漢年、夏衍等人的指導下主編過《電影新地》、《小小畫報》、《聯華畫報》、《銀座》等報刊。

1  2  3  4  5  


下一頁山城姻緣上一頁第三章 粵地漂徙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節選二
第三章 粵地漂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