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藝術家與西方藝術家的不同點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05 13:06:02 | 出版社: 上海大學出版社

在擁有了15年在中國的經歷之後,再比較西方藝術家與中國藝術家又有什麼最大的不同?勞倫斯認為:“就今天來説中國藝術家首先面臨著來自西方的壓力,他們必須面對這個非常實際的問題,但是今天中國藝術家還是比較清楚個人的藝術應該向哪個方向發展,許多藝術家的作品總是具有自身文化的意義,總是與自己周圍發生的事相聯繫。中國藝術家清楚,了解國際藝術的重要性,中國藝術家現在動腦子要比西方藝術家多得多,所以現在中國藝術家要比西方藝術家了解得多,他們更願意積極地參與國際藝術活動,並且接受新的東西,這對中國藝術在國際上的發展很重要。現在中國開放了,中國藝術家也有錢了,可以不斷地去國外看作品,及時地獲取國際藝術最早發生的事,所以整個中國當代藝術的水準發生了根本性地改變。就今天來説儘管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的影響力還很有限,但是中國當代藝術應該是世界藝術的一個部分。

 
《其實我一直幻想在歡鬧的人群中把自己吊死》攝影,177x127cm,2002年,宋濤
 

“相比較,西方的當代藝術還是集中在西方的圈子內,他們在很長的時間內只關心自己的歷史,只關心自己的文化,他們不要看外面的東西,他們只關心自己的藝術,他們只在自己的圈子裏做藝術,但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態度。他們沒有外部壓力,只要在西方成功就可以了,他們只需要知道自己的文化,只需要知道歐洲或者美國就夠了,西方藝術家面對的就是西方世界,他們或許了解國際當代藝術,或許了解全球文化,但是西方當代藝術一直在西方領域發展。今天,當代藝術在西方有一個自身完整的體系,它與自身的文化經濟有著某種聯繫,這是西方藝術長期發展的結果,而這一點也是西方現代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也許是這個原因,今天的西方還是不大容易接受新的東西,所以在很長的時間內他們或許不會看中國當代藝術,對於中國當代藝術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了解,有些人也許還不想了解,這需要時間。”

相比較于西方藝術家,中國藝術家面臨來自西方的壓力首先在於西方藝術體系。毫無疑問,這個體系首先是為西方藝術服務的,對於中國藝術家來説參與這個體系本身就是一種文化上的“另類”,儘管中國藝術家需要與西方對話,西方藝術體系也需要完成國際化的概念,但是這種對話的本身就是一種西方需要下的對話,這就使對話具有了很多的複雜因素。回顧中國第一批藝術家參與威尼斯雙年展,西方策展人所顯示的那種傲慢,這足以説明參與這種對話本身就是一種艱難,就這一點來説中國藝術家面對的西方壓力並不是想像中的完全的國際化意義,而是特殊要求下的“某種”對話。

其次,來自西方當代藝術的話語權。這是界定中國藝術作品可否成為對話對象的一道永遠的門檻,這種話語權在當下同樣也是界定中國藝術家在國際上可否存在的重要因素,顯然,中國藝術家與西方的對話並不僅僅是理論上的那種開放性。

此外,中國的藝術體系就目前來説主要還是為體制內藝術服務,它對當代藝術的納入仍然處於微妙狀態,因此就這一點來説中國當代藝術追尋西方藝術體系也是無奈的選擇。

但由於當代藝術某種普世的價值,中國當代藝術參與西方藝術體系也是價值上的本身需要,它畢竟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而這一點也是國際藝術重要的方面。當然西方藝術體系在根本上是為西方的,這也自有其理,長期以來西方藝術體系可以不看中國的藝術,甚至在某種情況下可以漠視中國藝術的存在。所謂的國際藝術在西方往往是完全的西方藝術,它對其他國家的漠視自然有著自身的需要,因為這個體系本身就是西方的,它不需要真正的國際化概念,而這一點對於中國當代藝術來説永遠是現實,就像中國的藝術體系對西方也是現實的。

下一頁關於當代藝術的批評上一頁中國當代藝術的文化傾向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談 勞倫斯·何浦林的當代藝術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