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書畫易得 佳紙難求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29 13:31:41 | 出版社: 中國證券報社

 

自古佳作始於佳紙

在中國的書畫史上,佳作與佳紙更是密不可分。就拿大家非常熟悉的《研山銘》來説,其就是米芾用南唐澄心堂紙書寫的39個行書大字。米芾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與其解筆墨與用紙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他是最早發現生紙作書畫的用途和用生紙作畫遊戲筆墨的畫家,他曾經説過:“韓退之用生紙錄文,為不敏也,生紙當是草上所用。”

中國山水畫藝術發展到元代又一大變,特別是其中的代表——《富川山居圖》更是成為了繪畫史上的經典,其就是成功地運用樹皮棉料紙之半成品生粗易於墨化的材質效果繪製而成。山水畫的文人化、人格化,除表現文人士大夫遁世的情懷、抗俗的人格氣節之外,在藝術表現形式上也有獨到的創新,那就是他們擅長干筆皴擦,水墨渲染,逸筆草草,悠率寫意,這是元代文人寫意山水畫大變的重要風格形式特徵。而風格形式之變的一個關鍵因素,是繪畫材質的變化引起文人水墨寫意山水畫在觀念和技術上的巨變。享譽繪畫史上的“元四家”都在用紙上有著自己的見解,像吳鎮有“古泉老師每以紙索作墨戲”書畫題記可作憑證。王蒙還曾用羅文紙為坦齋老師作《泉石圖》。

到了清代,隨著乾隆皇帝對於繪畫材料的癡迷,宣紙的發展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潮。著錄在《石渠寶笈三編》乾隆帝《禦臨鍾繇力命帖卷》,是臨鍾繇書手卷,尺寸不大,品質甚高。《石渠寶笈三編》特別是註明了其為“金粟箋本”,即宋代金粟寺鈔印佛經用紙,四圍又加手繪卷草紋飾,更加展現出了其珍罕之處。乾隆帝的另外一長篇巨制——十條屏書《鬥鹿賦》運筆圓潤秀逸,結體嚴謹端莊,分行布白勻稱。其亦是書于宋代金粟山藏經紙上。

在2010年上海朵雲軒秋拍中,一幅吳湖帆《瀟湘圖》,估價3萬至5萬元,成交價則達到了87.36萬元。雖然目前是“億元時代”,這幅不到百萬的作品看似“平淡無奇”,但是以其只有約0.6平方尺左右的大小來看,其單位價格著實讓人咋舌。這幅作品充分顯示出吳湖帆文人畫的雅致,更讓藏家興奮的是,其是畫在“角花箋”上的水墨小品。這種箋紙源自雍正、乾隆年間,整張空白的信紙,只在左下角印有套色的花紋圖案,民國時期倣造的現在也價值不菲。

因紙結緣誕生佳話

自古以來,許多名家都是因紙結緣。據《揚州畫苑錄》記載,石濤的好友同是詩社“春江社”的社友,《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還通過他向石濤索過畫。石濤應卓子任的請求創作這幅畫,是因為卓子任出示了一張難得的宋羅紋紙,佳紙難得,所以激發了石濤的創作情趣。

近年來,許多名家珍藏紛紛出現在拍賣場上。相比一般的藏品,這些名家珍藏往往展現了藏家與畫家之間的珍貴友誼,而其中還是因紙而生。在2008年舉行的“萬水千山總是情——王大山珍藏中國書畫專場”拍賣中,黃永玉的《荷緣》就是這樣一件作品。上款提到“大山有佳紙數張,攜來南沙溝,甚樂,作亂荷池塘,亂成一團,以酬雅意”。這幅作品于1975年為王大山所作。逆境中畫家仍然樂觀向上,創作不息,而王大山對畫家也是竭盡所能地提供幫助。

陸儼少1962年所作的《岩居嘉會圖卷》,畫一策杖老者深山訪友,雲霧溪流,古木茅舍,老友舉懷相迎。題曰:“相逢湖上啜茗時,十月未寒氣轉遲。更約明年三月候,來聽黃鳥囀深枝。壬寅之冬,予任教浙江美術學院,因來杭州,蕉雨相逢,與抑非宗兄無日不過從也。暇日出佳紙屬予點染,遂寫《岩居嘉會圖》以報……” 畫樹點厾、雙勾交替,高低、俯仰、穿插,密能透氣,疏不輕薄,每于飽和的汁綠、墨青色上加點重彩,與大小不一的墨塊、墨條形成組合有序的關係和張弛有度的對比,彩墨相融。這與紙張的選用有著很重要的關係。

1  2  


下一頁中國應培育藝術基金會存活的土壤上一頁解讀享受型收藏——訪錢幣收藏家儲俠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二十八期
· 走出亂象,完善藝術品産權交易機制——訪湖南省文化廳廳長周用金
· 戰國兩漢漆器 下
· 壽山石面面觀
· 天價琺瑯彩瓷的秘密
· 解讀享受型收藏——訪錢幣收藏家儲俠
· 書畫易得 佳紙難求
· 中國應培育藝術基金會存活的土壤
· 生肖郵票扛大旗 郵市炎夏涌熱浪
· 《華祝三多圖》引領“海派”繪畫的上升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