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海濤章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25 11:06:58 | 出版社: 山東畫報出版社

原 文

海有洪流,山有潛伏。海有吞吐〔1〕,山有拱揖。海能薦靈,山能脈運。山有層巒疊嶂,邃谷深崖, 突兀,嵐氣霧露,煙雲畢至,猶如海之洪流,海之吞吐,此非海之薦靈,亦山之自居於海也。海亦能自居於山也。海之汪洋,海之含泓,海之激笑,海之蜃樓雉氣,海之鯨躍龍騰;海潮如峰,海汐如嶺。此海之自居於山也,非山之自居於海也。山海自居若是,而人亦有目視之者。如瀛洲、閬苑、弱水、蓬萊、元圃、方壺,縱使棋佈星分,亦可以水源龍脈,推而知之。若得之於海,失之於山;得之於山,失之於海,是人妄受之也。我之受也,山即海也,海即山也。山海而知我受也。皆在人一筆一墨之風流也。〔2〕

《畫語錄》與《畫譜》對校

〔1〕“吞吐”,《畫譜》為“吐吞”。

〔2〕“皆在人一筆一墨之風流也”句,《畫譜》無此句。

譯•釋•評

本章實質是談形式中具象與抽象的關係:蒼山似海。

海有洪流,山有潛伏。海有吞吐,山有拱揖(作揖狀)。海能薦靈(活躍靈動),山能脈運(脈絡走向有起伏)。於此點明瞭山與海有著相似的基本形式構成及動態。山有層巒疊嶂,邃谷深崖,(尖山)突兀,嵐氣霧露,煙雲畢至,猶如海之洪流,海之吞吐,此非海之薦靈,亦山之自居於海也。——重重疊疊、高低起伏,加之煙雲繚繞,山群中的景觀就仿佛是海的洪流與吞吐,但並非由於海的感染,山自身就賦有海的特徵,“自居於海”可理解為以海自居。“海之汪洋,海之含泓(深厚廣闊之容量),海之激嘯(澎湃),海之蜃樓雉氣(不識雉氣何意,既與蜃樓連用,諒指神秘與幻景現象),海之鯨躍龍騰;海潮如峰,海汐如嶺。此海之自居於山也,非山之自居於海也。”——海的狀貌、運動、遼闊、神秘感等等因素令海可以自認為是山,並非由於山來佔領了海。

山與海可相互換位,人們亦有目共睹。至於看不見的瀛洲、閬苑、弱水、蓬萊、元圃、方壺等等神話中的地域,即便星羅棋佈在遙遠,亦可根據水之源或山之脈的規律估計出來。如認識了海而未聯繫到山,或認識了山而忽略了海,均是由於感受的失誤。我的感受中山即是海,海即是山,而我的感受仍能交代是山是海,那就憑一筆一墨表現手法的風流了。證以石濤的作品,海似山或山似海的畫面經常出現,那些波狀起伏、疏密多姿的線之群將觀眾導入浩渺的空間,人們品嘗著抽象的形式美感,忘情于山海之間了。

下一頁四時章上一頁遠塵章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我讀石濤畫語錄 文章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