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兼字章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25 11:03:55 | 出版社: 山東畫報出版社

原 文

墨能栽培山川之形,筆能傾復山川之勢,未可以一丘一壑而限量之也。古今人物無不細悉,必使墨海抱負,筆山駕馭,然後廣其用。所以八極之表,九土之變,五嶽之尊,四海之廣,放之無外,收之無內。世不執法,天不執能,不但其顯于畫而又顯于字。字與畫者,其具兩端,其功一體。一畫者字畫先有之根本也,字畫者一畫後天之經權也。能知經權而忘一畫之本者,是由子孫而失其宗支也。能知古今不泯而忘其功之不在人者,亦由百物而失其天之授也。天能授人以法,不能授人以功;天能授人以畫,不能授人以變。人或棄法以伐功,人或離畫以務變。是天之不〔1〕在於人,雖有字畫,亦不傳焉。天之授人也,因其可授而授之,亦有大知而大授,小知而小授也。所以古今字畫,本之天而全之人也。自天之有所〔2〕授,而人之大知小知者,皆莫不有字畫之法存焉,而又得偏廣者也。我故有兼字之論也。

《畫語錄》與《畫譜》對校

〔1〕“不”字,《畫譜》無此字。

〔2〕“所”字,《畫譜》為“此”字。

譯•釋•評

本章談書與畫的關係,兼論自然與法的因果。

“墨能栽培山川之形,筆能傾復山川之勢,未可以一丘一壑而限量之也。古今人物無不細悉,必使墨海抱負,筆山駕馭,然後廣其用。所以八極之表,九土之變,五嶽之尊,四海之廣,放之無外,收之無內。”——筆墨能塑造山川形勢(栽培與傾復皆指塑造),不僅僅局限在一丘一壑之間。人人皆知筆墨有移山倒海之能量,更鬚髮揮其功效。所以無論九州八方之廣袤,五嶽四海之崇高,均可展拓至無窮,收容到無遺。

“世不執法,天不執能,不但顯于畫而又顯于字。字與畫者,其具兩端,其功一體。”——世間的方法不可固執,自然的功能也非單一,這不僅體現在繪畫上,同時適應于書法上。字與畫本是兩端,但其功效具一致性。

“一畫者字畫先有之根本也,字畫者一畫後天之經權也。能知經權而忘一畫之本者,是由子孫而失其宗支也。能知古今不泯而忘其功之不在人者,亦由百物而失其天之授也。”——先有感受再落筆是繪畫與書法的根本,書與畫均是憑感受而誕生的創作。能知創作而忽略了依據感受這一根本,真是忘祖了。懂得古今不泯而不懂得這並非由於人為,正如雖了解百物卻不了解都是緣于天授(自然規律)。

“天能授人以法,不能授人以功;天能授人以畫,不能授人以變。人或棄法以伐功,人或離畫以務變,是天之不在於人,雖有字畫,亦不傳焉。”——自然能啟發人創造方法,但不保證成功;自然能賜予人畫面,但不能教導如何變化。人們如不考慮法而(伐)自己的功,或離開繪畫規律一味為變而變,便失去了自然本質(天之不在於人),雖有字畫,也非傳世之作。

“天之授人也,因其可授而授之,亦有大知而大授,小知而小授也。所以古今字畫,本之天而全之人也。自天之有所授而人之大知小知者,皆莫有字畫之法存焉,而又得偏廣者也。我故有兼字之論也。”——只因人有敏感才能得天之啟迪,智商高的得之多,智商差些就得的少。所以古今字畫,須憑天分,成功在乎本人。正因有天分及智商高低等區別,便有各式各樣的字畫之法,産生大大小小的影響。因之我寫這章兼字之論。

下一頁資任章上一頁四時章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我讀石濤畫語錄 文章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