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出使日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15 17:50:24 | 出版社: 上海三聯書店《王世襄珍藏文物聚散實錄》

這是王世襄第一次正式講學,所以這段經歷讓他難以忘懷。在大洋彼岸,面對著一群白皮膚藍眼睛的西方人,王世襄從歷史、建築、文物各個不同的方面來説明故宮博物院的獨特之處。它是一組宮殿建築,而且是中國式的宮殿建築;它擁有數一數二的面積、人員、文物,幾百年的歷史,也是其他博物館所無法比擬的。當那些以為紐約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博物館的人們聽到東方還有故宮這樣一個美麗而神奇的地方時,眼神中流露出的驚訝和讚嘆,讓王世襄也喜不自禁。原本只是盛情難卻,不曾想自己無意間充當了中國文化傳播大使。在給研究會成員上課之時,跟隨著自己講解的內容,王世襄也仿佛回到了故宮,又走進那一座座凝結著中華民族智慧和心血結晶的宮殿群。

結束了自己短暫的講學經歷,王世襄繼續踏上西行的道路。轉眼在美國已待了大半年,不知不覺間就到了1949 年的春節。身在異鄉,只有在看日曆,經過中國人居住區域的時候,才能夠感受到春節的氣氛。穿梭于各大博物館之間的王世襄,無意間忽略了春節的到來。他流連于費城大學博物館,這個博物館也是美國搜刮我國文物的重要陳列之處。在其陳列物品中,王世襄看到了著名的唐昭陵六駿中的兩駿,而那正是戰爭時期他們從陜西盜去的文物。

在一幅《宮中圖》前,王世襄駐足不前。此圖是描繪宮中婦女生活的長卷,存殘卷四段,畫八十余人。有的對鏡梳粧,有的無聊閒坐,有的逗看小兒,有的觀魚聽樂……其中一組刻畫一男子正在畫肖像寫生( 即“寫神”),被畫的女姬背向觀者而坐,旁有侍女、小兒。所畫女子身份地位不同,如一裸肩洗手者,周圍有若干人伺候。畫中人物,除兒童顯得活潑天真外,余皆懶散、憂鬱,尤其以年齡較大、地位較顯者為甚。將宮中婦女那種沒有自由,如籠中金絲鳥般百無聊賴的生活刻畫得入骨三分。

看到昔日的國寶只能置於他人的展櫃內,王世襄感慨萬千,他深深地為自己無力將這些寶物都帶回國而自責。但他知道他能做的,就是把每一件文物的詳細情況記錄下來,期盼有朝一日,能夠通過政府或外交途徑,將屬於我們老祖宗的這些物件都帶回去。落葉歸根,人都願意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回到出生的地方,而在王世襄的眼裏,這些文物就好像是找不到回家的路的孩子,它們應該也必須回到祖國。

1949 2 月,王世襄從費城到達波士頓,而此站的目的地就是波士頓博物館及哈佛大學的附屬博物館福格博物館。前者是美國創辦最早、歷史最久的一個博物館,館內所藏的中國、日本、埃及文物都在全美佔據首位。

王世襄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將波士頓館藏的中國繪畫作品看完。如此龐大的展品數量,讓王世襄心潮澎湃,這些凝結了祖先心血的作品,現在卻只能在別人的土地上欣賞。經過再三甄選,他選擇了其中的幾十件珍品做了詳細的讀畫筆記,留作日後追討的資料。

1  2  3  4  5  6  


下一頁為國索寶上一頁出使日本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第二章 風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