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要説説葫蘆中文化的事。葫蘆有很多用途:葫蘆嫩的時候可以吃,炒菜味道挺不錯的;可以做藥,性比較寒,而且清熱潤肺,藥用價值不錯;葫蘆老了以後可以做樂器,葫蘆絲吹起來非常好聽。這種可以吃的葫蘆是瘦長形的,有點兒像粗一點兒的絲瓜,在古漢語中稱為“瓠”(hù)。北京有一種很有名的小吃叫“瓠塌子”,説的就是這種東西,是指用嫩葫蘆擦成絲,跟面和雞蛋裹在一起,然後攤成餅狀,小吃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第二種葫蘆過去在農村很常見,老百姓家家戶戶的水缸上都飄著一個瓢,瓢就是舀水用的。這個“瓢”在古漢語中念“匏”(páo),是圓形的,古人在使用它的時候,經常把它一剖為二,作為容器。中國藝術品裏有一種匏器,説的就是葫蘆器。還有一種就是今天我們大家心目中最經典的葫蘆形象——“葫蘆娃”的那種葫蘆,在古漢語中稱為“壺”。瓠、匏、壺是三種東西,但它們都同屬一科。 本篇的文化主題就是中國的葫蘆,當然實物還有葫蘆瓶。葫蘆瓶是明朝嘉靖年間最為流行的一種造型,它主要跟嘉靖皇帝朱厚熜的個人好惡有關,他非常迷戀道教。 道教的鼻祖是老子,我們《觀複學堂》的口號“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就是出自老子之口。道教文化對於中國比較散淡的人的影響是很深刻的,對嘉靖皇帝的影響也非常大。嘉靖皇帝執政晚期對政治不太關心,不上朝,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是因為道教在他幼年時對他影響深遠。一個人的成長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嘉靖皇帝小時候是在湖北武當山度過的,那是一個道教聖地。他不是皇子,因為叔父正德皇帝沒有兒子,死得又比較早,他才突然接到一個指令,榮升為皇帝。我覺得他一生都不太適應皇宮的生活,或者説不適應皇帝的身份,因為他年輕時候所受的教育不是皇子那種規範的教育。我們知道,中國歷朝歷代皇家對皇子的教育都是非常嚴格的,有一套嚴謹的程式。嘉靖皇帝幼年的時候沒有受過這樣的教育,他的思想可能就會“跑偏”。他對道教的信仰,就超出了一般人所能理解的範圍。 嘉靖皇帝一生都迷戀道教,癡迷到什麼程度呢?天天都在煉丹,有學者認為他就死在慢性中毒上。煉丹跟我們想像的有點兒不同,丹藥並不是劇毒的,不然人吃下去馬上就會死掉,而是含有一定量的砒霜。極低量的砒霜會使人有點兒興奮,出現一個假像,面部紅潤,感覺氣色很好。因此就認為煉丹是使人長生不老的一個途徑,於是他就不停地煉丹。當時,嘉靖皇帝請了很多文人、大臣寫青詞。所謂青詞,就是虛無縹緲的、和上天溝通的一種文學作品。這些寫青詞的文官都以此來博得皇帝的歡心。官員裏誰能把青詞寫好,誰就受重用。比如大奸臣嚴嵩,他就是青詞寫得好,所以就被提拔上來了,成了首輔——明代的首輔就相當於宰相了。青詞都是非常空洞的文章,空無一物,但是卻很討皇帝高興,因為一國之君沒有制約。我們今天生活在這個社會上所受的制約特別多,出門得受交通規則的制約,紅燈停、綠燈行,這是一個簡單的制約;在家裏不管做什麼事,都要考慮家人的感受……這都是制約。但是作為一個皇帝,他缺少制約,心裏就比較空,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他經常希望和上天溝通。
那麼嘉靖年間為什麼突然盛行葫蘆瓶呢?因為這種造型最能討皇帝的歡心。葫蘆是道家的一個重要器皿,通過葫蘆瓶可以引申這種文化,反映內心的需求。文化是非常抽象的,當我們要讓它具象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代表物。我們今天看到葫蘆,大多數人會認為它是一個很好玩的東西,但是在明代嘉靖年間,皇帝看到葫蘆,他想到的是他的宗教問題。因為皇帝喜歡,道教開始對瓷器産生影響,道教題材的青花瓷器就在嘉靖時期集中大量出現。青花紋飾中的八卦紋、雲鶴紋、葫蘆紋、回紋、靈芝紋都是典型的道教題材,造型有葫蘆瓶、香爐等,都跟道教有關。我們看到這上面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八個字,這從一個方面反映出當時國家統治者的期望。道教文化對嘉靖皇帝一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葫蘆瓶在嘉靖年間非常流行。實際上不僅僅是這種大型的,中型的、小型的也很常見,它們從一個側面證明了當時道教文化的流行。 觀複學堂 1.最早有關葫蘆的文字記載中把“葫蘆”稱做什麼? A. 果?B. 瓜?C. 壺?D. 瓢 馬未都評: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超過五千年,能把上下五千年的事情都搞清楚,我想沒有人可以做到。所以在看似常識的地方,不是你的專業你可能就不知道。不知道沒有關係,你就按照一個思路去推測,我覺得都應該算對。但是題目中説的是最早的記載,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最早記載是在《詩經》裏,叫“七月食瓜,八月斷壺”。 所謂“七月食瓜” 就是夏曆七月吃瓜,“八月斷壺”的“壺”,指的就是葫蘆,我們可以理解“斷壺”是為了使用。因為八月已經到仲秋了,這個時間理論上講葫蘆都成熟了,不大適合吃了。 我發現古人其實非常注重時間順序,比方説七月吃什麼、八月要幹什麼,他們有一套順應自然的生活規律,我們今天可以稱之為“養生理論”。我小時候,夏天吃得最多的就是番茄、黃瓜,而我們現代人經常吃反時令的蔬菜水果。我年輕的時候,冬天在菜市場見到黃瓜,覺得非常驚奇:冬天哪來的黃瓜呢?那時候不像現在這種大棚生産,是偶爾有人做實驗才有反季節的蔬菜水果。但是從養生角度來説,人應該順應季節變化,生什麼長什麼,你就吃什麼。這樣你一生中會有一個輪迴,有一個迴圈,順應自然天地,我想應該對身體很好。現在很多人都説要挑戰自我,要做一些超越自己極限的事情,其實一味地追求心中的慾望,會給自己內心增添更多的煩惱,可能還是活得自然一些更好。我覺得生活還是簡單一點兒好,有的時候跟著感覺走,直來直去的未必是件壞事。 答案:C. 壺 2.“葫蘆裏賣的什麼藥”這句話出現于什麼時候? A. 戰國?B. 漢代?C. 唐代?D. 宋代 馬未都評:“葫蘆裏賣的什麼藥”是我們今天經常説的一句俗語,它是源於漢代的一個成語“懸壺濟世”。葫蘆裏賣什麼藥,實際上是説大夫拿什麼藥給你治病。這個典故最早出現于漢代,漢代有一個叫費長房的大夫,今天叫做遊醫,他給人看病的時候就會把一個葫蘆挂在高處,讓所有人看見。所以直到今天,中醫還認為葫蘆是其標誌和象徵。 答案:B. 漢代 3.請問“葫蘆”有什麼吉祥含義? A. 多子?B. 健康?C. 平安?D. 福祿 馬未都評:多子在中國封建社會有社會繁榮昌盛之意,所以我們有很多吉祥圖案都是講多子的。葫蘆是多子的,石榴是多子的,青蛙也是多子的。青蛙的生育能力很強,一次能生很多卵,可以孵出一大堆蝌蚪來,所以青蛙有時候也代表多子,壯族的圖騰就是青蛙。“福祿”是“葫蘆”的諧音,中國人對諧音也非常感興趣,比如説數字中的“八”、“發”等等都是諧音的方式。漢字是單音節的,單音節非常容易重音,在重音的時候大家都對重音的吉祥寓意感興趣,或者在不吉祥的地方也特別注意。所以平常在説話中要特別注意避開不吉祥的,擴大吉祥的寓意。 答案:A. 多子;D. 福祿 4.葫蘆瓶是在什麼時期出現的? A. 漢代?B. 唐代?C. 宋代?D. 明代 馬未都評:葫蘆瓶唐代就開始有了,其造型特徵是,分為上下兩截,中間有一個束腰。唐代的葫蘆瓶束腰位置非常偏上,上面這部分非常小,比例不均,看起來很奇怪,跟生活中的葫蘆差異很大。在唐代的瓷器中,我們能看到白釉的、黑釉的、青釉的葫蘆瓶。葫蘆瓶是在唐代偏晚的時候才開始出現的,而不是在唐代早期。到了宋代以後,葫蘆瓶就做得非常逼真了,在比例上就已經跟後來的葫蘆瓶或者説跟葫蘆實物的樣子非常接近了。 為什麼葫蘆瓶最早出現在唐代?這還是跟道教有關。唐代有多次滅佛事件,但對道教反而比較推崇。為什麼呢?因為唐代的皇帝也姓李,他們認為道教是本家創造的宗教,所以説葫蘆瓶在唐代出現或者説在唐代開始流行不是一個偶然。 答案:B. 唐代 古玩門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