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一代巨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2-14 17:50:57 | 出版社: 中國青年出版社


米開朗琪羅《夜》

基督,是中世紀藝術的主角。基督意為救世主,耶穌出生後,他自詡基督,於是基督教中又有所謂上帝、基督、耶穌三位一體。中世紀表現基督,一般都是釘在十字架上,或者剛剛從十字架上放下來的情景。人物形象瘦骨嶙峋,面色慘白,腰間圍一小塊布。文藝復興以後,雖然表現形式較為自由多樣,但也未見裸體形象出現。1519年至1520年,米開朗琪羅為羅馬馬利亞教堂製作了大理石雕刻《基督立像》,打破了傳統的模式。不但表現為裸體,同時還揉進了古典藝術的因素,使之呈示為世俗人物的形象。耶穌傳播基督教義,羅馬統治者對他恨之入骨。後來因叛徒猶大出賣,耶穌被捕,結果讓羅馬總督彼拉多以種種假罪證判處極刑而釘死於十字架上。十字架是古羅馬帝國的殘酷刑具,當時一般只用於處死奴隸和無公民權的犯人。後來因耶穌的遇難而使之成了基督教信仰的標誌。西方文化中也常以十字架作苦難的象徵。米開朗琪羅的基督立像塑成基督雙手抱著一個十字架,上半身向右,頭部朝左,整個形體出現了古典雕刻中所常見的和諧曲線。人物不再像以前那樣形容枯槁,他英俊而慈祥,一雙溫厚的眸子顯出一種夢幻般的神色,嘴角上還出現一絲笑意。這個基督,自然不是被釘上十字架的基督,而且,那個被抱著的十字架的橫樑很短,顯然只是一個宗教的象徵。藝術家在這裡要塑造的是一個完美和諧的人體,借著這個人、神的象徵,把基督教的信仰與古典思想結合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最高理想很好地表達出來了。作品的問世得到了同時代人的讚譽。藝術家、作者的友人賽巴斯提亞諾•代•比翁波曾説:“這個膝蓋的價值大於羅馬全城。”1535年至1541年,米開朗琪羅為羅馬西斯廷禮拜堂繪製的壁畫《最後的審判》中,基督的形象也是一位年輕、雄壯的裸體男子。《最後的審判》(也譯《末日的審判》)是《新約•啟示錄》中所描述的內容,其中大膽地揭露了羅馬帝國的野蠻壓迫,以宗教的虔誠號召人民起來推翻帝國和內奸的統治。其中還預言了全世界將進行一次最後的審判,凡名字沒有列在生命冊上的都被拋入火湖,死亡和陰間也同樣被扔進火湖。最後,理想的社會在人間出現。西斯廷禮拜堂壁畫中的基督,面部表情威嚴。從比例上看,他的體形顯然誇張了許多:上身寬厚,手臂粗壯;左手舉于胸前,右手高揚過頭;兩手配合,做出了一個果斷的姿勢,充分地體現了一個執行報應、判決生死的最高裁判者的氣概。這種厚重有力的裸體基督形象的出現,是由米開朗琪羅開始的,而且還經歷了一番週折。由於敵對者的中傷和慫恿,教皇差另一畫家為裸體人物加上了遮羞的飄帶,使《最後的審判》因此而遭受破壞,不過,幸好這種破壞尚未根本影響那種雄強壯闊的男性偉力的表現。


米開朗琪羅《暮》

 

1  2  3  4  


下一頁沉思的英雄上一頁甘受折磨的聖女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人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