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跨媒體藝術提升後世博時代審美需求——專訪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1-16 14:09:03 | 出版社: 中國證券報社

採訪/本刊記者 陳君達

(責任編輯:賀雷 E-mail:helei314@hotmail.com)

《收藏投資導刊》/ S

許江 / X

S:祝賀貴院跨媒體藝術學院正式成立,請您闡述下“跨媒體”的具體含義。

X: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在世界範圍內藝術界有相當大的變化,藝術從原先傳統藝術包括繪畫、雕塑等,開始拓展到各種各樣的新媒體界面和領域,跨媒體形式也是從那時開始發展。這個時候指的是多種媒體,比如錄影、表演、舞蹈等。後來新媒體藝術經歷了30年的拓展,媒體藝術本身發展壯大。目前,美國的一些藝術大展上,主流就是新媒體藝術。

這裡涉及到三個概念:新媒體、多媒體和跨媒體。新媒體是我們在特定歷史時期的一個説法,指的是錄影、裝置、互動等不同於傳統的媒介。中國是在90年代末到2005年之前這段時間,很多人都在討論新媒體。當然新媒體的概念是相對的,與時俱進的;多媒體,我們一般把它理解為純粹的材料和媒介概念。提到多媒體時,一般都是多媒體設計、平面多媒體或者多媒體展示等,這些是純粹技術性和材料媒介方面的指標;跨媒體是一個跨領域和跨學科的概念,它是將視覺藝術、聲音、身體動作、表演等形成彼此的互動、交織,形成人類的各個感知領域的一種融合局面。

我們之所以叫跨媒體藝術學院,關鍵要強調跨媒介、跨領域這樣一種藝術實踐。跨媒體和跨領域的藝術實踐不僅僅是指在跨越不同媒體,它綜合性地創作,是在不同知識領域之間的跨越,是在理論和實踐之間的跨越。

S:您認為,從人才培養角度來看,跨媒體學院旨在培養什麼樣的藝術人才?

X:我們培養的學生,要能掌握新媒體技術,同時要具有實驗精神和自主創新能力。一方面是當代藝術人才,另一方面是創意人才。我們是兩條腿走路,一方面他是非常國際化尖端的當代藝術實驗人才,另一方面是能夠有創意能力的創意産業實踐人才。我們注重媒體手段和思想方法的綜合訓練。

S:從科研創新角度來講,跨媒體藝術學院是怎樣的一個定位?

X:在中國的藝術學院裏,這個學院現在是最新銳的一個學術集群,而且它還是中國第一所實驗藝術學院。它的定位,應該説,一方面要促進媒體技術的開發;另一方面要推動當代藝術的創意和實驗的深度發展。它既要從媒體中發掘創意,又要從技術中去發展人文。在結構上,它把媒體實驗、藝術創作、文化研究和策展實踐這四條線索形成一個四維互動的跨學科教育格局。


 

S:和歐美發達國家的藝術教育相比,您認為中國現在還有多大的差距?

X:從目前這個學科來説,在當代藝術或是媒體藝術的教育上,我們的差距其實並不大。實際上媒體藝術剛剛起步,在媒體藝術教育上大家的起跑線相對平等,這個學科本身正處在國際的前沿。

但是就藝術教育本身而言,現在有很多方面不盡如人意。但是有一點要説明,我們並不是在追趕西方,而是嘗試著走出不同的道路。因為中國的藝術教育與西方完全不同,以中國美院為例,每年都會有幾萬人報名,只有1700多人被錄取,這麼巨大的考生量以及如此低的錄取比例,對於西方的美術學院來説是完全不可思議的。西方美術學院非常多,一方面他們是寬進嚴出,另一方面他們的考生量遠遠不夠。很多時候作為一個精神的避難所,或者説學生是因為自己心理的需要,來就讀美術學院。而中國的美術學院很多時候承擔著一部分職業教育的任務,西方美術學院不是職業教育。

S:跨媒體藝術今後發展需要哪些支援?

X:第一,來自政府的真正的支援。新媒體或者跨媒體藝術的研發和創作,是創意産業和會展經濟的源動力,政府應該將其提到這樣的高度上來推動;第二,在教育框架上要更自由化,更有實驗性的開拓;第三,在教學上要盡可能的國際化,讓我們和發達國家在同一個平臺上工作,媒體沒有疆界。

S:從市場角度講,您認為新興跨媒體藝術前景如何?

X:它的市場前景還是被看好的,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第一,收藏界越來越關注跨媒體藝術的收藏。大家對媒體藝術的接受度在提高,在收藏時對其物質載體越來越講究,更具有創造性。目前,國際大美術館或博物館媒體藝術收藏越來越多;第二,媒體藝術市場不會僅僅局限于傳統的藝術市場,它會包含著大量的社會項目。比如這次上海世博會,我們學院參與了5個項目的工作,比如主題館——城市生命館、浙江館、杭州館和寧波館等的設計和媒體研發;同時,我們承辦過兩屆上海國際電子藝術節的開幕式。其中展覽展示和多媒體效果等具有非常廣泛的社會用途,可以直接服務於社會。在後世博時代,隨著人們欣賞水準的提高,我們相信社會對這個學科會産生更廣泛、更深度的需求。所以跨媒體專業的畢業生會有兩條出路,一是走藝術這條路,二是成為創意型産業人才。

S:像《阿凡達》這類電影的成功,會給我們中國的跨媒體教育怎樣的啟示?

X:《阿凡達》綜合了跨媒體藝術的諸多元素。可以説它給我們兩大啟示:第一,藝術和實驗本身的探索在推動我們感知經驗的發展,進一步開發我們視覺經驗方式,讓人們獲得不同的感覺和不同的世界觀;第二,其成功最關鍵的是故事性,也就是説人文。我們在發展技術的時候,不能忽略人文,這是藝術的靈魂。

下一頁價值時代的藝術品投資上一頁當代藝術逐鹿中東當代藝術市場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十一期
· 2010年秋拍市場10大重要拍品榜
· 大都會博物館讀畫記(二)——趙孟  、管道升《趙管夫婦蘭竹合壁卷》
· 蘇富比天價葫蘆瓶 能否帶來內地瓷雜的春天?
· 王藝:古民居的守護者
· 當代藝術逐鹿中東當代藝術市場
· 跨媒體藝術提升後世博時代審美需求——專訪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
· 價值時代的藝術品投資
· “金猴”再創新高幣市高歌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