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生産成本時,經濟學家對長期成本和短期成本進行了有益的區分。到目前為止,我們對産品和成本的分析都只限于短期的情況,這個短期的概念是,對於産品的一個或者多個要素來説,在這段時期內其實際數量能夠有效地保持不變。在製造業——微觀經濟學當中的常規案例——當中,固定要素是指廠房和設備。 短期指的是,生産商在這一時期內必須決定在現有的工廠條件下,以多高的價格,生産多少産品。長期指的是,一段相當長的時期,足以使生産的所有要素都成為可變要素。在製造業當中,它是指一段相當長的時期,足以使公司拋開舊工廠,建立一到兩家新工廠,甚至將生意拓展到新的領域當中。 現場表演藝術中的相似定義是什麼呢?在由商業性劇院上演劇目的情況當中,短期是指個別産品的使用壽命。在這段時期內,該劇目的生産成本,包括首映夜之前的一切開銷,都是固定成本。製作商的決定僅限于演出應當持續多長時間,以及門票出售應當採用什麼價格。商業性劇院的“長期”是指,在這段時期內,製作商可以策劃在相同或不同的場地中,增加一些戲劇或音樂劇的演出,其類型可能各不相同,規模也可能大小不一。 我們認為,從非營利部門的單一産品的角度進行考慮是不切實際的,因為大多數公司每年都會有一個演出季度或上演一些常備劇目。這一邏輯同樣適用於戲劇、歌劇、芭蕾舞、現代舞以及交響音樂會。相應的,非營利性表演藝術機構的“短期”概念的最佳定義不是個別産品的上演週期,而是一個演出季度的長短。“季度”是計劃單位。每個劇目都不是被單獨考慮的,而是將其視為一個整體,彼此之間是互補的關係來考慮的。儘管在演出季度當中,演出計劃有時可能會發生變動,但這種情況還是很少見的。因此,對於給定的演出季度,其生産成本在一開始就被固定下來了,這使“季度”表現出“短期”的經濟特徵。而“長期”則是比單個演出季度長的一段時期。在長期內,管理部門可以嘗試選擇上演的精緻劇目數量的多少,或選擇演出季度時間的長短,或每個演出季度中包括的單個劇目數量的多寡,它們還可以將演出遷到其他不同的場所,或甚至停業一段時間。 對於任何生産過程來説,存在的一個最有意思的問題就是,當生産規模擴大時,産品的單位成本將如何變化?説到規模,經濟學家指的是生産企業的規模,它以廠房和設備在設計能力下帶來的實物産出為衡量標準。 如果我們用橫軸代表規模,用縱軸代表平均單位成本,就可以得到公司的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因此對以上問題的另一種表達方法即:公司的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是什麼形狀的? 從某種程度上説,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因為它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對於每個産業,都需要進行實證調查。以下總結了三種可能出現的長期成本模式:規模經濟,即隨著産量的增加,單位成本會下降;規模收益不變,即如果單位成本固定不變;規模不經濟,即如果單位成本反而增加。在大多數情況下,結果表現為這三種趨勢在某種程度上的結合。例如,在製造業當中,大多數産業中的公司在達到某個最小經濟規模前都會獲得規模經濟,而一旦規模繼續擴大,産量將有廣闊的增長空間,而此時的規模收益不變。當規模發展到相當大的水準之後,規模不經濟現象或許就會出現。然而,我們很難得到支援最後這一論點的證據。實際上,在一個競爭的世界裏,我們不能期望找到許多公司,在單位成本增加的情況下仍會擴大其規模,因為這樣做等於自我毀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