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成本的歷史依據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15 13:39:00 |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歷史紀錄為這個假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即由於生産力的滯後,現場表演藝術的單位成本的增加比一般價格水準增長快很多。鮑莫爾和鮑恩發現了許多這方面的證據。參見WilliamJBaumol和WilliamGBowen,PerformingArts:TheEconomicDilemma(NewYork:TwentiethCenturyFund,1966年),第165頁。第8章。他們最早的成本數據是關於18世紀倫敦特裏魯街劇院的産品。他們把特裏魯街1771年—1772年演出季度,與1775年—1776年演出季度中每場演出的平均成本同皇家莎士比亞劇院在1963年—1964年演出季度中的每場演出的成本進行了比較。在那段近兩個世紀的時期內,每場表演的成本增加了136倍。同一時期內,全部英國價格的歷史指數顯示,其增長僅為62倍。同上,第182頁—第183頁。這些增長還可以用增長的年複利率來表示,也就是,同年增長率一樣,如果在所討論的時期內用起始數據對其進行複利計算,能夠得出最終的指示數字大小。以這種方式計算,戲院成本每年增長14%,而一般價格水準的年增長率僅為09%。

在美國,鮑莫爾和鮑恩將1843年成立的紐約愛樂管弦樂隊的幾乎連續的成本歷史數據合在了一起。從那時起到1964年之間,每場音樂會的成本以25%的年複利率上升,而美國整體出售價格的指數平均每年只增長10%。如鮑莫爾和鮑恩所指出的,明顯存在於這些數字間的微小差異導致了每隔10年以複利計算的成本表現出了驚人的分歧:在121年間,管弦樂隊每場音樂會的成本增加了20倍,而一般價格水準的增加幅度僅為4倍。同上,第187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年代中,鮑莫爾和鮑恩分析了一些數據,它們分別來自23支美國主要的管弦樂隊,三家歌劇公司,一家舞蹈公司,以及一個由百老彙、地區劇院和旺季劇院組成的樣本。在每組數據中,都表現出一個同樣的結果:每場演出的成本比一般價格水準的增長速度快很多。此外,他們發現,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院和倫敦中心劇院(上演皇家歌劇和皇家芭蕾舞的場所)在二戰後所經歷的模式與美國驚人地相似,以致他們不得不推測,在現場表演藝術中存在的生産的結構問題是一個“沒有國界的問題”。參見WilliamJBaumol和WilliamGBowen,PerformingArts:TheEconomicDilemma(NewYork:TwentiethCenturyFund,1966年),第201頁。

生産力滯後的結果,或者説,為何對此表示擔憂?

生産力滯後的事實是毋庸置疑的。每個人都贊同它會引起現場表演藝術中的成本,可能還包括其價格,相對於整體經濟的成本來説是增長的,價格將會産生非常顯著的差異。但有人可能會問,這又如何呢?我們為什麼要對此表示擔心呢?畢竟除藝術活動以外,許多服務性活動同樣經受著生産力滯後的困難。現在的理髮師修剪頭髮的時間,或是高級飯店準備和供應一頓美味佳肴的時間與50年前相比,都是一樣的。因此,與一般價格水準相比,這些服務(以及其他許多不存在技術進步,或是技術進步並不重要的服務)價格的提高速度要快很多。但我們從沒聽到過任何有關理髮行業的危機,或是美食餐飲行業正面臨著緊迫的財政崩潰的社會呼籲。為什麼我們要對現場表演藝術中的生産力滯後表示擔心呢?為何不讓藝術承受由不穩定的技術進步帶給它的任何可能的後果呢?

問題的答案就是,藝術是一項受到特殊社會關注的活動,因此我們不希望任由其朝著市場預示的慘澹前途經營,就像我們對待理髮業和美食餐飲業的態度一樣。然而,我們在此並不討論藝術為什麼不同,以及有哪些不同;關於這些問題,我們將在第11章中進行詳細討論。在這裡,我們只簡單解釋由關心生産力滯後影響的人們提出的兩個基本要點。

首先,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生産力滯後導致了現場表演藝術門票價格的不斷上升。從而,吸引觀眾當中具有低收入水準或中等收入水準的人就變得越來越困難。由大眾傳媒——電視、電影、唱片、磁帶以及鐳射唱盤(正好是技術進步發揮著重要作用的形式)——所提供的價格相對較低的非現場娛樂活動,使得吸引相對拮據的觀眾變得更加困難。我們已經在第3章中説明瞭以下事實,美國藝術觀眾中的低收入或甚至中等收入者所佔的比例是非常小的。任何人,如果他認為這種實際上將拮據的觀眾自動排除在外的做法是不符合社會實際情況的,他就很可能會得到來自生産力滯後所引起的票價無情增長的警示。

生産力滯後性的第二個不利影響就是,它使負責多數現場表演藝術活動的非營利性公共機構處於持續不斷的財政困境當中。由於相對成本不斷地增長,這些機構面臨著使票價上漲速度快於總物價上漲速度所帶來的巨大壓力,這項策略不容易執行,並且它們很可能會發現理性上的矛盾。雖然對此很難進行嚴格證明,但持有以下觀點似乎是合理的,即一家非營利公司會發現,在技術進步行業(其單位成本不變或是逐年下降的)中平衡預算要比在技術滯後的行業(其實際成本不斷上升,而對消費者的價格也必須如此)中快。

鮑莫爾和鮑恩強調了由生産力滯後所引起的表演藝術團體面臨的經濟問題。參見WilliamJBaumol和WilliamGBowen,PerformingArts:TheEconomicDilemma(NewYork:TwentiethCenturyFund,1966年),第201頁。特別見第6章和第12章。他們和在其之後的作家都認為,公司間的“收入差距”(被定義為其收入和支出之間的差額)是衡量藝術團體所面臨的經濟壓力最有用(儘管遠不夠明確)的標準。這項差距通常是由私人捐助和政府補貼共同來彌補。在本章後面的部分中,我們會討論一些代表性藝術機構之間的收入差距情況,相對於支出而言其是否為不斷增長的,以及這部分費用是如何被負擔的。然而,我們首先必須注意到一些可能抵消生産率滯後效應的力量。

下一頁生産力滯後影響的抵消上一頁生産力滯後影響的代數解釋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藝術文化經濟學》 第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