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晚清鬥士孫傳瑗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07 09:55:15 | 出版社: 江蘇文藝出版社

遠遠看到省城安慶高高城門樓時,孫傳瑗和他身後的孩子們,個個都發出了驚喜的叫聲。六七天的長途跋涉,穿過這道城門,就算是到達目的地了。

老街叫荷仙橋,荷仙橋架在碟子塘上。傳説當年張果老帶著何仙姑,就是在這橋上升天的。窄窄的麻石條路,街道兩旁各色店舖,一家挨一家。與壽州老城相比,這裡的老街,顯得雜亂,也顯得繁華。

一支長長的隊伍,都是半大孩子,有四十多人吧。只有兩位帶隊的年齡稍大一些,但也大不了多少,頂多六七歲的樣子,甚至還不到。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都有一個特別,就是腦後少了根辮子,空蕩蕩的,還真不習慣。

沿街店舖的老闆、老闆娘都把頭伸了出來,好奇地打量著他們。這幫操著北方侉子腔的孩子們,個個筋疲力盡,似乎戳一指頭就會倒下去。他們到省城幹什麼來了?

有好事者攔住孫傳瑗,想向他打聽什麼,但軟軟的安慶方言,既快又碎,孫傳瑗努力了半天,仍沒有聽明白。

但最後他還是明白了,他們看到的城樓,並不是集賢門,而是塹樓,它是安慶城池的頭道防守要塞。抬頭向上,可以看到門洞上方“盤石萬年”樓額。穿過塹樓,走接官廳,走厲壇,走吊橋,走北城口街,這才是安慶城的北門——集賢門。

孫傳瑗突然有所醒悟,這十來天在自己身上突變的這一切,是不是也如此,需要一步步向前深入,才能達到最後的目的地?

他實在太累了,從壽州城出來,帶著這幫孩子,已經走了一個多星期了。

這是光緒三十一年(1905)晚秋的一個傍晚。

在壽州,孫傳瑗他們孫氏家族,是聲名遠播的名門望族。六百年前,壽州孫氏始祖孫鑒與孫鎧二公,由山東遷至“東據淮河,西扼淠潁”的壽州城,安居在雙橋鎮一個叫孫廠的村子,傳至第十代,光緒年間,孫氏家族風生水轉,一下子涌出許多在全國都叫得響的人物。其中最出名的有兩位,一位是咸豐己未科一甲一名的孫家鼐,另一位便是同盟會骨幹成員的孫毓筠。

孫家鼐一路青雲,官做到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書,人稱“壽州相國”。後又以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命為管學大臣,主持創辦京師大學堂——也就是現在北京大學的前身。傳説他家的大門上,曾挂有一副對聯,上聯為“門生天子”,下聯為“天子門生”。這個才學,這個氣派,在壽縣,在安徽,又能找出多少?但孫家鼐的家規極嚴,在孫家,男子十六歲之前,不許穿絲綢,不許穿皮毛;男子的行為舉止,須以《禮記》為準則;如發現有偷、搶、姦等行為,家族內部會給予嚴厲懲處。

孫毓筠雖也是秀才出身,卻一身武氣,光緒三十一年(1905),他東渡日本求學,在東京加入同盟會。次年被派回國,參與密謀新軍起義。年底,因與楊卓林、陳陶遺、段雲、權道涵等謀刺兩江總督端方,被人告密被捕,關押五年。如此量刑,當然是看宰相孫家鼐的面子:畢竟是壽州孫氏之後,畢竟是孫家鼐的侄孫,而兩江總督端方與孫家鼐,又有割不斷的師生之情。南京光復後,孫毓筠恢復自由,任江浙聯軍總部副秘書長。1912年3月,又出任安徽省第一任都督。此是後話。

還有兩位壽縣孫氏之後,在中國經濟界極具實力,他們便是孫多森和孫多鈺。

孫多森雖然光緒十一年(1885)中秀才,繼為貢生,後來還拿錢捐了個候補同知。因為是候補,實職遙遙無望,索性調整思路,走上了經濟強國之路。光緒二十四年(1898)2月,他在上海創辦阜豐麵粉公司,自任總經理。這也是中國第一家華商麵粉廠。後又出任北洋政府國家銀行事務所會辦,並籌辦中國銀行。次年4月,出任中國銀行首位總裁。翌年,創辦中孚銀行,任總經理。

孫多鈺走的則是科學興國之路。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孫多鈺遠赴美國留學,光緒三十一年(1905)入康奈爾大學工科,學習鐵路工程,畢業時授工科學士。十年後,孫多鈺學成回國,次年學部考試,名列最優,賞工科進士,後授翰林院檢討(掌修國史之官)。先後任吉長鐵路工程局督辦、寧湘鐵路工程局局長、滬寧鐵路管理局局長等職。民國十二年任北洋軍閥政府交通部次長兼中孚銀行總經理。

孫氏家族目前排序的二十個輩分是——

士克祖家傳

多方以自全

同心仰化日

守土享長年

孫傳瑗,號仰遽,字養癯,在孫氏家族中,是小房之後。小房出大輩,他的輩分在譜序中排第五。孫家鼐是長者,高他一輩。孫毓筠名多琪,字竹如,號少侯,和孫多森、孫多鈺一樣,要低孫傳瑗一輩。

從小受孫氏家族的影響,孫傳瑗對科考充滿敬仰,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和孫家鼐一樣,通過科舉考試,青雲直上,光宗耀祖。但作為有抱負的年輕人,身處晚清時代,山雨欲來,政治動蕩,又不能不激情如火,熱血沸騰。在這方面,孫毓筠又是他仰慕的英雄。

光緒二十九年(1903)五月,孫多森在壽州城南街樓巷創辦私立阜財高等學堂,首批招收七十五名學生。此舉在壽州引起轟動。參加完開學典禮,回來的路上,三十三歲的孫毓筠突然意識到,自己年齡正一年年老去,而要完成拯救中國之大任,更多希望是在下一代的身上。一貫不滿足於平靜生活的孫毓筠,又做出了讓家人大為震驚的舉動,他將家産變賣,所得錢款,租借北街僧格林沁祠舊址,于次年2月,創辦了壽縣第一所新式學堂——蒙養初等學堂,當年學堂招收九十名學生,孫毓筠自任堂長。雖身為堂長,但孫毓筠並不大關心學校事務,而是同張樹侯、柏文蔚等激進人士,在壽州城內改良藏書樓,成立“閱書報社”、“強學會”等團體,向民眾灌輸新思想、新知識。同時組織“天足會”,鼓動年輕女子放足,回歸人性。

1  2  3  4  


下一頁安慶街頭美少女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孫多慈與徐悲鴻愛情畫傳》 第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