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蔣碧微:我容不了她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07 09:30:30 | 出版社: 江蘇文藝出版社

如果説徐悲鴻之前與孫多慈的關係,師生之情多於戀人之情,那麼在1935年的這個春天,肯定有了質的變化,戀人之情遠遠勝於師生之情。這時候的孫多慈,面臨從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專修科畢業,他們之間的師生關係,也將就此畫上終止符,那麼剩下來的,就只能有戀人之情了。

但1935年春天的徐悲鴻,並沒有嘗到多少與孫多慈相戀相愛的幸福,相反,他的整個生活,隨這種戀情的深入,被夫人蔣碧微無休無止糾纏,始終處在焦躁和煩惱之中。

蔣碧微只有一個理由:我的眼中容不了她,我的耳中容不了她,我的心中容不了她。

4月19日晚,傅厚崗6號危巢,家庭之間的口水大戰再次爆發。徐悲鴻一氣之下,又收拾簡單行李,連夜從家中離開。夜色中,危巢豪華依舊,氣派依舊,但骨子裏,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徐悲鴻幾乎帶著訣別的神情望著它,眼中一片模糊。

次日上午10時,徐悲鴻來到上海中華書局。不容舒新城發話,他就將去年夏末回南京後,因與孫多慈相交,引出蔣碧微過激甚至變態的猜疑,夫妻間一次又一次撕破臉的爭吵,每次爭吵又給雙方尤其給自己帶來更大的痛苦,一一向舒新城傾訴出來。徐悲鴻並不是個説話很碎的人,但這次將近兩個小時的長談,基本都是他一個人在獨自訴説。到末了,他長長吐一口氣,“新城兄,你幫我拿個主意,這種日子,我該如何了斷才是個頭?”

舒新城只能以常理相勸,但他知道,這種“常理”,對於徐悲鴻,沒有任何作用。末了,他從書架上抽出一本《鄧肯女士自傳》,勸徐悲鴻回去認真讀讀,“你們倆都是藝術大家,有許多相通之處,讀之後,或許能從中找到一絲安慰。”

愛莎多娜·鄧肯是著名的舞蹈家,1927年9月14日,她在尼斯(Nice)因車禍而慘死。早幾年,鄧肯就有寫自傳的念頭,但直到1927年夏才最後完成。自傳完成了,生命也結束了。鄧肯一生,始終無法權衡愛情和藝術的天平,時而傾向前者,時而傾向後者,她的命運也隨之沉浮。“時代變遷了,一切思想都發生大的改革,因此我想有自由精神的女子,都不能承受以往婚姻制度和道德。如果思想發生變遷,而有思想的女子仍舊結婚,那麼,便是她們沒有勇氣貫徹她們的主張。考察近十年來離婚的統計,便曉得我的話是不錯的。有許多女子聽到我所宣傳的這種自由主義,每每消極地反問,‘那麼誰來養小孩子呢?’照我看來,假如婚姻制度是保障養育兒童不可少的東西,那麼,這種婚姻的品質,未免太低下了。”在自傳中,她對婚姻如是理解。愛莎多娜·鄧肯的生命旅途是失望的,悲痛的,孤寂的,然而她的生命卻是進取的,堅強的,快樂的。徐悲鴻目前的人生體驗,多少與她有相似之處。

舒新城後來在日記裏説:“此種男女問題,在藝人間本是常事,蓋藝人以感情為生活,若不浪漫,則其作品無生命,師生間真成情侶,亦不算什麼,不過在中國説是麻煩。”他又認為,“徐與孫實在談不到戀愛,不過因孫之才學超群而特別維護之,社會不諒,家庭不諒,日日相煎,結果恐非走入戀愛之道不可也。”

此時的舒新城,完全是局外人的旁觀態度,事不關己,自然説得輕鬆。但沒有保持多長時間,6月24日,南京發來一封信函,就擾亂了他的這種“輕鬆”。寄信地址是傅厚崗6號,寄信人自然是蔣碧微。信拿到手,舒新城就有一種不祥預感,拆開信,果然,在蔣碧微的眼中,他的身份變了,在徐孫之戀中,由旁觀者轉換為牽線人。“午前得徐夫人蔣碧微一函,破口大罵……”當天他在日記中這樣記述。

蔣碧微來信內容共四條,語氣由淺入深,一步一個變化。其中第一條帶有“命令”口吻,説孫多慈出畫集,是中華書局和作者之間的公事,中間有什麼具體事務,應該與孫多慈直接交涉,不應該把徐悲鴻牽涉進來;第二條有所加強,用的已經是“指責”語氣,説徐悲鴻近來為孫多慈出畫集之事,引起社會各種流言蜚語,“名譽掃地”,“道德破産”,家庭也處於崩潰邊緣。而這一切,都是因為舒新城在中間“宣揚牽引”。言下之意,如果不是舒新城的仲介作用,徐悲鴻也不會在道德泥淖中,越陷越深。並説舒新城的這種行為,“實屬無聊已極”;第三條乾脆採用“譏諷”的語調,説舒新城有家有室,卻公開與劉濟群同居,置傳統道德于不顧,也缺乏或男人或丈夫應有的責任。徐悲鴻雖然有品格缺失之處,但他還不至於效倣你這種下三流的做法;最後,她在信中表現出一種“強悍”的色彩,説自己雖身為女性,但並沒有女人的懦弱,也絕不會聽從命運,任人遺棄。最後她強調,説自己和徐悲鴻的婚姻是有基礎的,不會因為暫時的波波折折而分開。舒新城在中間的挑撥,不會起到任何作用。寫到激動處,她甚至用了“枉費心機”這樣的字眼。

面對這封充滿火藥味的來信,舒新城恨得咬牙切齒。他認為此時的蔣碧微,“真所謂瘋狗”,並以“悍拓”來加強他的這種感覺。他在日記裏説:“我與孫多慈初不相識,因其為悲鴻得意門生,五年前在南京由其介紹始見一面,此後從無交涉,直至本年,悲鴻以孫之畫集出版事相委,于四月間由其送稿來又見一面。此後因稿件關係,有所通訊,概為公函。某次孫因悲鴻在京受污甚苦,且自訴苦,悲鴻復請去函相慰,乃復一函,鼓勵其努力於藝術。其他無有也。關於孫之畫集交涉,均由悲鴻及孫兩方請托,交悲鴻整理,寄去之件亦均公函。”氣憤之餘,舒新城更多的,還是為徐悲鴻的命運感到擔心,蔣碧微“遷怒于我悍拓竟如此,難乎其悲鴻,更不知其前途如何也”。

蔣碧微説,我的心中容不下她。這個“她”,自然是孫多慈。

但1935年6月以前,蔣碧微對孫多慈多少還是有些容忍的,至少沒有當著面和她爭長論短。不是自己不願意,而是覺得如果那樣做,實在是掉了自己的面子。不説自己比她年長十多歲,論學識,學長相,論經歷,孫多慈哪樣能與自己相比?但也正由於自己一容再容,致使徐悲鴻與孫多慈越走越近,近到已經危及自己家庭主婦位置的地步。此時蔣碧微反而想開了,徐悲鴻能放下“畫家”、“教授”架子,與一個小女生卿卿我我,自己有什麼理由不能去和孫多慈當面鑼對面鼓地理論一番?

選擇的時間,是5月下旬的一個星期天,上午10點多鐘;選擇的地點,是國立中央大學女生宿舍。有內線先行在那邊探明瞭消息,孫多慈在宿舍,於是叫了一輛車,從傅厚崗直接開過來了。

立夏前後,“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太陽懸在天空,白晃晃的,有些刺眼。蔣碧微撐著一把長柄陽傘,戴著長至手臂的白手套,穿一身拖地白長裙,款款走近石婆婆巷中央大學女生宿捨得東樓。

孫多慈正在對近期創作的一幅油畫稿進行修改,猛然看見蔣碧微走進來,猛然一驚,她立起身,不知所措,連手中的畫筆落在地上也不知道。


“孫多慈,知道我為什麼來這裡嗎?”

“徐夫人,我……”

“外面流言蜚語傳得那麼厲害,你好定力,還在宿舍呆得住?佩服,佩服!”

“徐夫人,請你相信,我和先生之間,真的沒有什麼……”

“好啊,我也希望你們之間清白得只有師生關係,可你有證據來證明你們的清白嗎?”

“我……我……”

“既然你拿不出,那我就要問問你了,徐先生畫過一幅《臺城月夜》,裏面女主角,知道是誰嗎?”

“我。”

“徐悲鴻正為一位學生出畫集奔波,短短一個月,上海就跑了四五次,知道這位學生是哪一個?”

“我。”

“班上學生那麼多,但他只為一個學生在爭取出國留學的名額,知道她是誰?”

“我。”

“外面傳言,説徐悲鴻一改往日作風,半公開舉行畫展,為了賣畫,甚至奔走于權貴富豪之門,而所得賣畫款項,都作為這位學生出國留學的費用。知道她又是誰嗎?”

“我……”

“徐悲鴻現在道德淪落,作風敗壞,社會名譽掃地,而這一切,都是為了這個根本不值得‘為’的學生,這個學生又是誰?”

“我……不,不是。我的意思,你不能用這樣的字句來形容先生,他是受人尊敬的。”

“他以前是受人尊敬的,可自從你的出現,他的人生觀就發生了變化,事業不顧了,家庭不顧了,公眾形象也不顧了。我真不明白,孫多慈,你到底想幹什麼?你是想毀了你們老師嗎?”

孫多慈氣得一口氣直堵到心口,她什麼話也説不出,只是呆呆立在那兒。

蔣碧微尖刻地冷笑了一下,指著孫多慈臉説,“你孫多慈年紀輕輕,出身在官宦人家,也在國家高等學府讀書,怎麼素質如此低劣,與秦淮青樓女子無異?”

孫多慈從未受過如此屈辱,但面對盛氣淩人的蔣碧微,她弱小如兔,根本無力回擊,只有任淚水在眼中打著轉轉,又“嘩”地涌出眼眶。

“現在你面前有兩條路,可生也可死。生,主動放棄對徐悲鴻的糾纏,不再與他有任何來往,一了百了,我也不再追究你的責任。死,仍纏著徐悲鴻不放,那我也就不顧及什麼了。”蔣碧微咬著牙齒説,“我一定要在中央大學把你搞臭,在南京把你搞臭,在美術界把你搞臭。我蔣碧微説到就能做到,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能耐。是生,是死,你自己選擇吧!”

這時候,中大女生宿舍其他寢室的同學,聞聲也都圍了過來。他們擠在門外,不敢相信堂堂一位教授夫人,居然如此潑辣,如此悍戾。不少學生想為孫多慈抱不平,但懾于“徐夫人”的威嚴,敢怒而不敢言。

蔣碧微卻借勢澆油,她回身看了一眼,嗓門提得更尖。“既然同學們都過來了,正好也來聽聽。你們的父母,含辛茹苦,供養你們上大學,而且上的還是名牌大學,容易嗎,不容易!作為子女,如何報答父母?很簡單,集中精神,努力學習,以優異成績,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回報社會對你們的關愛。可這位號稱才子的孫多慈,在學校不思進取,貪圖享受,甚至彎彎繞子去勾引老師。這種學生,也配是中央大學的‘學生’嗎?”蔣碧微口若懸河還想繼續發揮下去,但此時,一位剪著短髮的女學生從門外擠進來,兩眼如炬,徑直走到她近前,逼視著她。蔣碧微有些畏怯,戛然止住話頭。

“尊敬的徐夫人,能屈駕回答我的幾個問題嗎?”

“你,你……”

“如果你是徐教授的夫人,你就應該在傅厚崗好好料理家務。教育學生,是你先生的事,作為家屬,你沒有資格到中大女生宿舍到來問責一個學生。你這是越權,明白嗎?”

“我今天來,不是……”

“好,如果你覺得她,孫多慈,干涉了你們的家庭生活,那你更要好好反思一下,那麼優秀的丈夫,為什麼要移情別戀,是不是你這做妻子的有什麼欠缺,有什麼過錯,已經不值得他再對你留戀了?”

“……”

“再退一步,如果説徐教授對孫多慈生有愛意,責任在徐教授而不在孫多慈,如何取捨,是他的個人行為,你這做夫人的都無力阻止,我們怎麼能夠強行干涉?而這些,與孫多慈沒有任何相干。”

蔣碧微想了半天,才反問道:“你,你是誰?”

“我是孫多慈的閨中密友,李家應。中央大學社會學系應屆畢業生。”

蔣碧微“哦”了一聲,“原來是孫多慈的同黨啊,一丘之貉,你也好不到哪兒去。孫多慈的許多壞主意,恐怕就是你背後唆使的。”

“請徐夫人説話注意分寸,你那‘唆使’有誹謗之嫌。如果説孫多慈的行為是我李家應唆使,那麼徐教授的行動,為什麼不能聽徐夫人安排呢?當然,也可能安排了,只不過徐教授懶得理你,根本不聽從你的安排罷了。”説到這兒,她非常禮貌地讓開身子,“我勸徐夫人還是儘早回去,風波鬧大了,出醜的不是我們這些學生,而是你高雅尊貴的徐夫人。到那時,我看你一張臉往哪兒放!”


“好,我知道你李家應了,我會記住你的!”蔣碧微知道遇到強硬對手,不敢戀戰,只好順臺階回撤,匆匆離開了孫多慈宿舍。

幾乎在這前後,孫多慈的父親孫傳瑗,從安慶乘船來到南京。

孫傳瑗突然趕往南京,起因也是一封來信,信的內容,涉及到女兒孫多慈的名譽問題。發信者不是別人,仍是徐悲鴻的夫人蔣碧微。

關於女兒與徐悲鴻的戀情,孫傳瑗早有耳聞,但女兒大了,又身在異地,想管,不好管,也無法管。但他沒有料到那些傳聞,在1935年的初夏,已經化作了陣勢強大的熱帶風暴,而自己心愛的女兒,此時,正處在風暴眼中。

隨著年齡增長,傳統思想也隨之增長的孫傳瑗,也確實不能忍受女兒,在愛情問題上,做出如此尷尬的選擇。

所以,南京他必須來。來的目的有二,如果徐悲鴻家庭破裂在先,女兒插足在後,即便徐悲鴻年齡大許多,他也尊重女兒的選擇,最起碼,道義上可以不受譴責。如果反之,他就要強力反對。他不允許自己純潔如玉的女兒,人生軌跡上有這種骯髒的記錄。

就是帶著這種複雜甚至沉重的心情,孫傳瑗再次來到南京。

當晚,在鼓樓飯店,孫傳瑗與孫多慈的同學蔣仁取得了聯繫,請他安排,儘快與徐悲鴻見上一面。

蔣仁也是江蘇宜興人,別名樂山,長孫多慈五歲。和孫多慈一樣,他也是徐悲鴻最為欣賞的學生之一。對於老師與孫多慈的戀情,蔣仁雖不敢公開支援,但心裏仍持贊同態度。國立中央大學畢業後,蔣仁先後留學比利時、法國。解放後,歷任江蘇師範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教授。主要作品有《女像》、《天平秋色》等。

對於孫傳瑗的到來,徐悲鴻很意外,但同時也在意料之中。蔣碧微能把他們的家庭糾紛四處宣揚,當事人的父母,自然不會放過。但孫傳瑗到南京,主動約自己見面,則讓他心中生出疑雲,是反對?是認可?或者是指責?都像,也都不像。徐悲鴻性子急,不喜歡在肚子裏敲悶鼓,接到邀請,放下手中工作,就想直接去鼓樓飯店與孫傳瑗見面,但蔣仁和另外幾位同學都認為不妥。一,雙方的關係並沒有挑明,如此冒冒失失闖過去,身份不好確定;二,冒冒失失去了,交談中,又因某些細節談崩,言語激烈,甚至發生爭吵,場面難以收拾。想了半天,大家覺得最得體的辦法,就是邀孫傳瑗到雞鳴寺附近的怡和茶樓來,室內茶香撲鼻,窗外青山疊翠,兩人以茶會友,情調好,情緒自然也好。此外,蔣仁他們幾個學生也可以坐在不遠處,萬一有什麼變故,還可以及時過來圓場。

雙方在怡和茶樓的會晤,遠比他們預料的要融洽得多。孫傳瑗對徐悲鴻非常尊重,談及他的畫作,他的論述,以及他的週游世界的美術活動,他不僅知道,而且非常熟悉。徐悲鴻很感動,面前的這位長者,雖然內心不支援女兒與自己交往,但暗地底還是非常關注女兒交往對象的一切行蹤。父母之愛,真的大如天地啊。

分別之際,徐悲鴻隨口提議:“晚上我來安排,讓孫多慈也過來,大家在一起聚一聚?”

孫傳瑗婉言謝絕,“那就不讓先生破費了,先生也忙,時間也是不好耽誤的。”想了想,又説,“早聞傅厚崗貴公館幽雅別致,一直想去造訪一次,不知是否方便?”

徐悲鴻微微一驚,腦海裏馬上浮現出蔣碧微拒人于門外的神情。但又不好拒絕,略作思索,答,“可以呀,就明天吧,明天在府上恭候孫老先生。”

徐悲鴻沒有料到的是,聽説孫傳瑗來訪,蔣碧微表情木然,沒有任何歡迎或反對的表示。其實蔣碧微心知肚明,她知道老先生南京之行,就是衝自己那封信過來的。但對於老先生的舉動,她同樣雲裏霧裏。按理接信之後,他應該多方面了解事實真相,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進而採取相應的有效的措施。但這位老先生,退而求其次,到南京後,先與徐悲鴻先見面,然後才提出到徐公館來看看。他的這個“看”,究竟有什麼用意?會不會……

結果是另一種局面。孫傳瑗在傅厚崗6號,不僅和諧,不僅友好,甚至還有些親善。這,出乎蔣碧微的意外,也出乎徐悲鴻的意外。

孫老先生十分客氣,在傅厚崗6號,他先在畫室欣賞徐悲鴻的畫作,看一幅,誇一幅,每幅都有感受,但每幅又有各自的側重。他最讚賞的,是徐悲鴻的構圖,他説緩與急,輕與重,厚與實,都與主題緊扣,把握自然得體。緩者如山澗流淌,急者如癡雲亂飛,輕者如春風初度,重者如山洪暴發,厚者如斜陽古樹,實者如山林層疊。生於安徽壽州的老先生,北方口音中又略帶安慶方言,由他嘴裏説出來,生動而親切。在客廳,在起居室,在庭院,老先生便有意放慢腳步,和蔣碧微慢慢拉著家常,他稱讚徐悲鴻公館精巧的佈局設計,稱讚女主人高雅的生活情調。蔣碧微很受用,兩眼瞇瞇笑著,一臉陽光。雖然孫傳瑗比徐悲鴻大不了幾歲,最後他還是以一個長者的身份,感嘆自己跟不上時代,跟不上潮流。“如果再年輕幾歲,説不定也能學會像你們這樣享受生活啊。”

徐悲鴻説高興了,一定要孫傳瑗賞光,就在傅厚崗6號,邀幾個好友,在一起小聚一下。原以為老先生會反對,不想他滿口應承。還説要把女兒帶來,讓她也好好體驗一下他們家庭生活的溫暖。

孫傳瑗走之後,徐悲鴻很高興,馬上安排下人到飯館裏訂菜,又破天荒地提議要玩上幾圈麻將。蔣碧微後來和別人説,“那一天下午,他快樂高興得像瘋了似的,家裏的人從來沒有見過他這樣。”

是因為與孫傳瑗的溝通非常愉快,還是因為孫多慈要來傅厚崗6號赴宴?也許兩者都有吧。

但傍晚,孫傳瑗過來時,他的女兒並沒有跟在他的身後。理由很簡單,孫多慈下午與同學上新街口了,一直沒有回來。孫傳瑗解釋時,蔣碧微偷偷掃了徐悲鴻一眼,發現他的臉上流露出一絲淡淡的失望。

大家落座,依舊高興。請過來的陪客,主要為徐仲年。徐仲年是孫多慈中央大學法語教授,也是徐悲鴻夫婦法國留學的老友,他的外祖父,就是出資為徐悲鴻在傅厚崗買地建房的吳稚暉。由於有這層關係,雙方走得非常密切。另一位華林,是徐仲年的至交,早年在上海,兩人曾聯手創辦文藝茶話社。華林在國立暨南大學任過教,他的著作《藝術與生活》,在國內影響很大。後來抗戰爆發,在重慶觀音岩,華林又是中國文藝社主持人。蔣碧微的好友鄭阿梅夫婦以及鄭阿梅的老父親,正好來訪,也就留下了。蔣仁是小字輩,但他是孫傳瑗來訪的牽線人,自然也在座相陪。

先開始還有些窮酸客套,但幾輪酒下肚,文人的輕狂與風雅都同時出來了。身在南京,自然要説秦淮河,於是六朝古都舊事,就成為酒桌上的最熱的話題。孫傳瑗古文功底深厚,半醉之中,話就格外的多。後來居然站起身,將秦觀一首《木蘭花慢·過秦淮曠望》,聲情並茂地吟誦出來,“過秦淮曠望,迥瀟灑、絕纖塵,愛清景風蛩。吟鞭醉帽,時度疏林,秋來政情味淡。更一重煙水一重雲,千古行人舊恨,盡應分付今人。漁村。望斷衡門。蘆荻浦、雁先聞。對觸目淒涼,紅凋岸蓼,翠減汀萍,憑高正千嶂黯。便無情到此也銷魂。江月知人念遠,上樓來照黃昏。”席上立刻掌聲一片。


徐仲年用筷子在桌上敲敲,向孫傳瑗説:“南宋開禧三年,詩人張滋貶往你們安徽廣德,夜宿秦淮,那種心情,那種感覺,與秦觀又不一樣。‘天遠山圍,龍蟠淡靄,虎踞斜暉。幾度功名,幾番成敗,渾似鷗飛。樓臺一望淒迷。算到底、空爭是非。今夜潮生,明朝風順,且送船歸。’頭啟得好,尾收得精,真的是大手筆啊!”

徐悲鴻説:“早想借王士禎《憶秦娥·憶秦淮》作一幅畫,‘秦淮水,紅樓一帶波如綺。波如綺,琉璃窗下,水晶簾底。梅花點額芙蓉髻,粧成照影春波裏。春波裏,一方明鏡,朝朝孤倚。’閉上眼,這畫面真的就浮在你面前。”

孫傳瑗擺擺手,道:“我更喜歡他的《踏莎行·秦淮清明》,‘煙雨清明,煙花上巳。樓臺四百南朝寺。水邊多少麗人行,秦淮簾幕長干市。驀地愁來,干卿何事?梁陳故跡銷魂死。禁煙時節落花朝,東風芳草含情思。’王士禎的詩,筆調清幽,風韻淡雅,憂中有傷,傷裏有愁。”又故作不解狀問大家,“不知他的這種文人心態,後來如何能把刑部尚書也做得滴水不漏?”

大家就笑了起來,就把杯子碰得“噹噹”響。

這天晚上,蔣碧微的表現,像是一個善解人意的主婦。她時而勸客人們放量縱飲,時而走到徐悲鴻身後,用溫馨的目光注視著他,不讓他多喝一點酒,甚至還從他手中把酒杯奪開,一仰脖子,灌到自己的口中。蔣碧微的這種變化,不僅讓徐悲鴻感到吃驚,也讓徐仲年、華林,包括蔣仁等明白事情原委的人感到意外:蔣碧微她這是怎麼啦,這個平日裏心眼最小的女人,此時為何如此大度,善待自己的情敵之父?

徐悲鴻眉頭皺了起來,酒喝到口中,也是辣中帶苦。

蔣碧微依舊談笑如故。她知道,她今晚的表現,別人可能會用猜疑的眼光看待,但有一個人不會,他是嚴肅的,他是認真的,他會特別在意自己的舉止。而自己的這個表現,又將直接影響他即將做出的決定。這個人,就是孫傳瑗老先生。

孫傳瑗確實把這一切都看到心裏去了。此次來南京,約見徐悲鴻,造訪徐公館,説白了,就是要親眼看一看,女兒涉足的這個家庭,夫妻間感情到底有沒有裂痕?如果有裂痕,又發展到了哪一步?即使到了破裂邊緣,是不是還有挽救的可能?但從他的實地觀察看,兩夫婦不説十分恩愛,但至少也沒有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尤其是蔣碧微的表現,作為女人,作為家庭主婦,可以用“溫柔寬厚”來形容,可以用“善良和順”來概括。既如此,女兒就有從中插一杠子的嫌疑了,即使完全是徐悲鴻的錯,那麼徐悲鴻的情感道德,也應該受到譴責。

孫傳瑗把這種印象從傅厚崗6號帶了回去,又把這種印象説與孫多慈聽了,他知道孫多慈會反對,搶先一步,把話給明挑開來,“你是國立中央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又是一代大家徐悲鴻的高徒,何必為這段感情敗壞自己名聲?從小到大,爸爸什麼事都依著你,這次你就依爸爸一回,如何?”見孫多慈不説話,他上前摟住她的臂膀,道:“放棄這段感情吧,乖女兒,你還年輕,前面的路還很長,你會找到屬於你的另一半的,你會幸福的。相信爸爸,我風風雨雨走過半個世紀了,什麼樣的慘烈,什麼樣的風光,什麼樣的貧窮,什麼樣的富貴沒有經歷過?退一步海闊天空,真的!”

孫多慈嘴動了動,但什麼話也説不出來。

她實在太愛自己的父親了,她沒有理由拒絕父親的一切。

關於孫傳瑗的來訪,蔣碧微後來在她的回憶錄中説:“席間徐先生談笑風生,只有他一個人最興奮。一直鬧到夜闌人靜,盛宴已散,我送走了客人,回到樓上,心裏有説不出的悲哀,滿腹積鬱,又增加了新的創傷,於是我走向樓外的陽臺,坐在欄杆上暗自落淚。這時我聽見徐先生正在樓上樓下到處找我,大概他也感到自己今天的神情表現一定會使我傷心。一會兒,他發現了我,很快地向我走來,他看見我在流淚,默然無語,輕輕地將我扶下欄杆,攙我走回房間。”不知道這記述是不是真實反映了她的內心,但從效果上看,這場晚宴的真正勝者,其實就是蔣碧微她自己。

嚴格地説,孫傳瑗南京之行,是大中套小,小中有大的一個局。孫傳瑗和徐悲鴻夫婦,既是參與者,又是佈局者。孫傳瑗是政界老手,經歷過大場面,也處理過小問題。再複雜再尖銳的矛盾,對於他,都只是小菜一碟,全能迎刃而解。正因為如此,他充滿自信,認為自己是這個局中最明白的人;徐悲鴻充其量是個情緒化的藝術家,他能看到的,永遠只是表像。他以為他能夠以他的真誠感動未來的老丈人,卻不知道恰恰相反,他的一舉一動,都在政客孫傳瑗為他設計好的大局中。相比之下,孫傳瑗又實在文弱了些,他的那一套,在官場上可能應對自如,處理家庭糾紛問題,處理個人情感問題,根本沒有效果。而蔣碧微正是利用他的這種自信,誘使他一步一步落入自己的套中。三個人為的都是孫多慈,但孫多慈毫不知情,她只是這個大局中,任人宰割的一隻小白兔。

“面貌似為吾前生身之冤仇”,徐悲鴻對孫傳瑗認識,也許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吧。

下一頁出國未果上一頁第一本素描集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孫多慈與徐悲鴻愛情畫傳》 第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