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在哪?在臨河人家的錯落門窗間,在玲瓏曲折的園林深處,在楓橋的夜半鐘聲裏……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我多次到蘇州寫生,尋尋覓覓,一次比一次更難找到小橋流水的江南舊相識了。 西太后住在紫禁城,也想領略蘇州風情,便於頤和園的後山倣造了蘇州街,倣造的,那是假的。有價值的好東西只此一份,為滿足人們的願望,仿製無可非議。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裏的明軒就是蘇州網師園殿春簃的複製品。印度新德里、泰國曼谷以及別的一些國家的首都,均建有民族村,將全國各地重要古跡、有特色的民居建築仿製在民族村裏,方便國內外遊客的觀光,並約略展示了各民族的風貌。改革開放後,國內有些城市也建造民俗村、世界公園,門票雖高,據説開始時參觀的人不少。有利可圖,於是引起各地紛紛製造假古跡,以虛假與醜陋來騙遊客的錢,且有氾濫成災之勢。不久前聽説要計劃復建圓明園,則遠不止是真與假、美與醜的觀念問題,而是將令中華子孫統統忘記民族的奇恥大辱。 50年代我曾一度任教清華大學,常帶建築系的學生在頤和園寫生,畫膩了彩梁雕棟、牡丹芍藥,便轉到後山蘇州街。名為蘇州街,街已無存。我見慣蘇州,不因見不到假蘇州街為憾,見那留存的拱橋流水、垂柳碧桃,倒也入畫,李可染也在該處畫出過一幅佳作。 離開清華後,我甚少再去頤和園,前日小孫孫要去,我便同去作嚮導。早聽説蘇州街已復原,我們來到後山,高高的長長的一排鐵欄杆圍住了山坡,劃地為牢,像一巨大可怕的大牢籠,蘇州街就在籠中山坡底下,遊人完全不可能看見,要進去看,門票十元。我知道一側有小橋,從小橋上遙望,便可一瞥河畔及“蘇州街”。小橋上早被高墻似的鐵板擋得嚴嚴實實,不讓窺見河水及假蘇州街。顯然,如被窺見,誰還買票。偌大的頤和園門票才兩元,小小假蘇州街倒要十元,小孫孫不服氣,賭氣不看了。“蘇州”居然劃了頤和園一塊租界,造些房子裝扮成假蘇州街,不,假假蘇州街,因前一個假蘇州街既已無存,是複製的複製品了。複製的複製品不僅身價高,還禁止遊人一瞥色相,因出賣的正是色相吧!不看蘇州街的色相也罷,連頤和園後山通宮門的通道也因之被阻斷了,園林的整體規格被踐踏,徹底破壞了,誰管得? 90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