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縣的朱家角離上海只一個半小時的汽車,但久居上海的老友鄭為夫婦沒有去過,我拉他倆陪我前去,我們帶著雨傘、冒著微雨去探望朱家角,陰雨天才更見水鄉之美呢!朱家角的老街也環繞著小河,縱橫的小河多次相碰成丁字形的交叉口,於是靠石橋聯繫河東河西,南街北街。説東、西、南、北,也許並不確切,因街與河都婉轉曲折,方向不明確。街窄,沿河的店舖進深很淺,從店門外便可通過店的後門與後窗看到隔河的店舖或人家,仿佛是小小園林建築中運用了多層次的效果。特別有一處出色的借景,那是從一家油漆顏料店的櫃檯前可看到一條正對著這家後門的曲曲遠去的小河,河上有橋,橋下小船正對著店後門搖來,似乎想一直搖進店裏來。我和店夥計商量,讓我們到他店的後門口照張這遊向遠處去的小河的相片,他客氣地答應了。我們欣喜地擠到店的後門,鄭為突然發覺,應在店的前門外通過櫃檯照後門外那條被借景的小河,他説得有理。是啊,借景妙在借,如在後門口直接地專照那條小河,便失去了“借”的意境與形象了。有人説朱家角已被確定要保持水鄉面貌特色,和淀山湖一樣將開放為旅遊區了,我於是想將這家油漆鋪改修成茶館,館內收拾得十分整潔,但配以幽暗的燈光,使人一眼便被後門外明亮的小河風光吸引,陶醉於迷人的江南水鄉之中,而茶館掌櫃又正是阿慶嫂的女兒。拱橋、方橋、寬的、窄的,我們從這橋過去,又從另一橋過來,不肯放過任何一座小橋,一直走到鎮的盡頭,走累了,便坐到最後一座橋頂的石欄上,向裏看是寧靜的小鎮,向外看是河面寬闊的郊野了。鎮外河裏擠滿了漁船,船艙與篷蓋交錯成深黑和深灰的色塊,其間篙桿橫斜,晾滿了桃紅粉綠等鮮艷的衣衫。炊煙嫋嫋,是做飯的時候,嬉水的鵝鴨圍繞著船群團團轉,掀起一圈圈時緩時急的水紋。我們回頭向鎮裏走時,才注意到那橫鋪著街道的赭黃色巨石條,石上刻鑿著各種紋樣,最多見的是元寶、雙錢、如意、葫蘆、魚,也有不知名堂的抽象線畫。但好些街道已換成水泥地了,乾乾淨淨,白白的墻和紅紅綠綠的門窗緊湊地組成了鬱脫利羅筆底的巴黎小巷風貌。我們真的碰見了一家茶社,在樓上,很寬敞,有幾十張桌子,喝茶的人很多,很雜。我看看各式各樣的客人,又看看窗外的大小河流,大河上有一座龐大的五洞橋,橋的彼岸又是層層街弄,再遠是茫茫的田野,對此似覺身處望江樓中,也曾是宋江或文士們題詩處吧!不是望江樓,是望鄉樓,望水鄉。
朱家角確是保持著較完整的水鄉面貌,這裡變化多樣而集中,是紹興、蘇州等東方威尼斯城市的縮影,為畫家們提供了最易選景的條件,幾乎處處入畫,難怪我們一到就看見有美術老師領著一群學生在寫生上課。也許因為是上海的遠郊區吧,衛生搞得很好,不像多數農村鄉鎮上肥豬亂跑,到處拉有豬糞。不見養豬,卻有養鴿子的,鴿子從河上飛來飛去,它們的家就被安置在藤蘿叢裏,誠是一番安居樂業的吉祥氣氛,我勸鄭為夫婦退休後就落戶到這朱家角的一角來吧!
198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