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誰點頭,誰鼓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26 16:53:10 | 出版社: 團結出版社

我多次讀到別人文章中引我的話,誤引為:“專家點頭,群眾鼓掌”。我的原話是:“群眾點頭,專家鼓掌”。事情緣起于在農村勞動時我和阿老的一段討論。阿老善良寬厚的秉性一直令我尊重,我和他的審美趣味雖有很大差異,然而我們在長期共事中從未面紅耳赤地爭吵過。他一向重視群眾的審美觀,這方面我們求同存異。我對作品的要求是專家鼓掌,群眾點頭,重點落在專家方面,同時照顧到群眾。而阿老不以為然,他反過來更重視群眾,只希望專家點頭而已。

我總考慮到我的作品面前將有兩個讀者,一個是巴黎的教授,另一個是農村的鄉親。雅俗共賞可能嗎?不能一概而言,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統一的一面。有些我認為畫壞了的作品,但是寫實的,仍像對象,老鄉看了雖説很“像”,我並不以此為慰;當我認為畫得不錯時,老鄉往往脫口而出説很美,美之感受超過了他對“像”的認同。美之感受無疑是雅俗間交流的通途。但美而不“像”的情況當然也很普遍,怨作者還是怨群眾呢,如果作者確乎不屬於欺世盜名與裝腔作勢之流,則責任在雙方,是普及與提高的老問題。

妻年輕時很少接觸西洋文化,當她看到我從法國帶回那麼多馬蒂斯、梵谷、畢加索等等,全不接受,而且頗反感。後來她從事美術資料工作,看遍古今中外名作的優質印刷品,看各式各樣的展覽,數十年的熏陶,她的眼力確實夠水準了,她成了我每件新作的第一個鑒定人。我以前是利用她的審美觀,因為她代表非美術專業的一般知識分子的審美趣味。如果她認為太離譜則一般觀眾也將是同樣的反應,我雖並不以她的觀點來左右我的探索,但我重視她在我的作品與廣大觀眾接受程度間的橋梁作用。如今她老了,老伴的眼力往往洞穿我作品的成敗得失,無論對具象或抽象作品的品評,都令我信服。當自己剛完成一件新作,也許因為是新作,很偏愛,但她一看認為並非佳作時,我譏笑她不懂。但翌日再看,便同意她的看法了。她客觀,而我對自己的作品太多偏見。廣大觀眾大都還沒有她這種提高審美觀的優越環境,但,小環境必然會逐步形成大環境,水漲船高,我們社會的文化水準在不斷提高,雅俗間的差距在逐步縮短。

80年代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背影風格 第五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