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稱”被公認為屬於美的因素,中國傳統藝術中普遍運用對稱手法:對聯、門神、四大金剛、左青獅右白象……對稱之美寓于均衡。但美之均衡往往是一種感覺,藝術作品中的均衡之美其實潛伏于隱秘之中。天平的平衡一目了然,而中國的桿秤,其桿、錘、紐與被稱物體間的距離關係錯綜複雜。天平太簡單了,只有桿秤可比喻藝術的均衡感,亦即對稱感。畫面中左邊一大塊紅色,而右邊往往只需在適當距離的位置落下一小點紅,感覺就均衡了。兩個絕對相似體的對稱多半缺乏韻味,因它們各自絕對獨立、互相排斥,不容易進入藝術的融洽家庭。守衛廟門的一對銅獅,貌似對稱,其實應具微妙的變化。一座金字塔式的山,其左右兩側略有侵展與退讓時,便令人感到左右相互擁抱的和諧。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寫出了秋夜的高遠與蒼涼。只兩株樹,還都是一樣的棗樹,單調、寂寞呵,但其間具畫眼的敏銳,繪出了兩株棗樹的相互對稱之美。形象的對稱中含不對稱,不對稱中潛藏對稱,這該是藝術創作中的普遍規律。
20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