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發與禿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26 13:27:17 | 出版社: 團結出版社

從樓上俯視,樹蔭裏有幾個老人在下棋,舉棋者和圍觀者們的腦袋都已光禿,在蔭暗裏閃出光亮。杜甫也感嘆過齒危髮禿是衰老的徵兆,人們怕禿,於是毛髮再生精之類的藥物易於暢銷,美發的廣告天天在電視中招搖,若能留住青春,不惜一切代價,青春無價。古代外國的帝皇、貴族間盛行戴假發,豐滿的發顯得華麗壯觀,掩飾了虛弱的老態。雄獅之美就顯示在披掛著的毛髮上。發,確往往是美的標誌,構成儀錶的重要因素,甚至被誇張到“怒髮沖冠”。

為出售時裝用的人體模特兒始於西方,於是中國商店裏就仿傚,也排開了洋女人,洋腔洋調,自然是洋頭髮。早先,中國人見到白髮、黃髮、棕發的西洋人以為都是老人,覺得醜,唯有黑髮才美,朝如青絲暮如雪,怕白髮,有了白髮便染成黑色。審美觀也像傳染病,今天有中國人將黑髮染成白髮、金髮、紅髮、綠髮,是中西結合?是發的變種?是人的變種?

大概不過一二十年吧,巴黎時裝用的人體模特兒突然變成了光禿的腦袋,都成了中國的尼姑了。削發為尼,下決心削發成禿頭,為割斷紅塵俗念,首先毀掉自己惑人的美貌,禿了,絕對地醜了,再也撩不起男女情思!一向講究髮式髮型的洋人何以偏偏採用禿頭的樣式作時裝模特兒呢?其實這是一個審美的基礎常識。因為要突出新裝本身的形、色特點,必須排斥一切影響于新裝設計的外來干擾,那設計之美有獨立性、自信心,並不依賴美女之容顏招徠顧客。人們易於欣賞茂林修竹之美,卻很少人能接受荒禿原野的單純之美,似乎沙漠裏總要有幾匹駱駝才能喚起人們欣賞浩渺。其實,那荒漠、那浩渺之美並不需要駱駝或別的什麼形象的幫襯。我見過許多荒禿的美的山野,無比豐富,無比含蘊,應不許異物的侵入。

梁思成先生晚年頭髮仍很黑,不是染的,別人説他年輕,他笑答:蒙了不白之冤。從青絲、白髮到禿頂,人生一路好風景,禿了,像棗樹在寒風中依舊挺直著的幹硬的枝條,歲月的刻琢豈容塗改!

1998年

下一頁人道(1)
上一頁等待(1)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短笛 第六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