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家與傢具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26 13:18:04 | 出版社: 團結出版社

人們都在竭力營造一個溫馨的家。

10年前我住進高樓裏的一個單元,陽光從東南方照進來,很明亮,墻壁顯得分外白凈,令人心滿意足。像雞有了下蛋的窩,這該是我誕生作品的基地了。

孩子們覺得水泥地太硬,怕父母跌跤,便滿鋪一張化纖地毯,走路柔和多了。客廳裏,或者説起居室,少不了沙發。量體裁衣,兒媳帶了鋼尺跑了許多家傢具店,終於買到一套大小合適的人造革黑色沙發,可坐6個人,而且式樣樸素、簡潔、大方,得到我這個“美術家”的讚美,大家極為高興。沒有適合我的書架,因我的書主要都是大本畫冊,極重,一般書架放不下,也承受不起。我在醫療器械店買了兩個放置儀器的鐵櫃,其隔層有伸縮性,可安置大畫冊。

歲月消磨,新房漸漸成了舊房。先是地毯日益骯髒,又遇上一次水管漏水,半張地毯泡在水裏,室內狼狽之狀不堪入目,最後決定將地毯扔棄,保留了光光的水泥地本色,掃地拖地反而很乾淨利索。不少人勸我應重新裝修一番居室了。但談何容易,房裏的許多角落,包括床下、桌下、電視機座下、沙發背後,乃至陽臺上,到處都堆滿了書籍畫冊,人老記憶力差,每要找一本書真是千難萬難。如裝修一遍,要整個搬家,此生大概不會有此壯舉了。我們樓裏常有住戶遷出遷進,裝修鑽鑿之聲經常不絕於耳,門外大卡車一車一車忙於裝卸各式各樣摩登的和古老的傢具,透露出各家的內情。

我家那套理想的黑色沙發無奈一天天老化了,彈簧已不起作用,一坐下去便碰在什麼硬殼子上,還不如硬板凳乾脆。更糟糕的是皮面開裂破損,我用透明膠帶黏住,但仍暴露出破裂的黃白道道,而且經常要換膠帶。“該換一套沙發了!”朋友們都説。是的,我們也早覺得該換了,但不是捨不得錢,實在是找不到合適的替代。我們為此跑了多家傢具店,絕大多數的沙發比十年前肥胖多多了,都成了龐然巨物,像螃蟹似的擺開蠻橫的架勢,那是為高門大第之家助威的衛士吧,一般居民家的小池裏養不下大魚。雖大,卻醜,因那多餘的虛張聲勢的架式予人虛偽感,虛偽即醜。因為看沙發,便見到許多床、櫃、鏡臺、衣架之類的傢具,似乎設計者欲以豪華迎合消費者。消費者中自然不少人追求浮華之漂亮,有人羨慕西方現代的款式新穎,有人留戀宮廷的富貴脂粉。然而新與舊,洋與中雖不斷變換樣式,但其間有一個基本的核心不變,就是“美”。“美”與“漂亮”並不是同一概念,一般人易迷惑于漂亮,那是表面的,瞬間的花哨,不耐看,而美則誕生於本質的構成,具永恒性。這些理論留待美學家們去定義,群眾則從實踐中感受。我常感到有既美又漂亮者,有不漂亮而美者。但討厭的是雖漂亮而不美,甚至很醜。

終於在城外一家傢具店找到一套用於轉角方位的樸素沙發,便請廠家取其中幾件改裝訂造以適合我家的固定尺寸,這樣就解救了我家沙發換代的困境。樓房日日新,房內尺寸和結構也不斷變化,傢具何以不緊跟著適應呢。傢具設計者和廠商也許只著眼于傢具本身的華麗,以此炫耀,卻忘了其實用本質及主人的品味,難道今天主人的品味都沉湎于那種炫耀的華麗中?看過傢具店,再看工藝美術品商店,將這些工藝品配進這些傢具中,那麼就看到今天不少人家的溫馨的家的風貌了。電視上常介紹一些人自己設計、自己動手裝修住宅,在有限的面積裏發揮了最大的空間自由,這不僅是尋找了經濟與實用的途徑,而進入了造型美的創造領域。

智慧萬歲!

1999年

下一頁早市(1)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短笛 第六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