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藝術市場與學術權力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24 13:15:11 | 出版社: 內蒙古日報社

日前,“改造歷史:2000-2009 中國的新藝術”大型項目即將於五月初開幕,其相關論壇與交流活動已提前預熱,熱鬧非凡;關於藝術歷史的重新書寫、話語權力的分配、資本運作等等爭議隨之而生。就此項目,反對(或説拒絕)與擁護的聲音幾乎各佔一半,明面暗面意見爭奪激烈,不究其真正項目結構及輪廓本身,而就此次項目運作的強大的資本號召力與學術架構的出發點而言,爭論問題的怪圈或起點,幾如二十年前廣州雙年展現象極為相似。

中國當代藝術的市場近十年可以説是風起雲湧,變化的速度與規律極度反覆與無常,動輒“天價” 的藝術品交易早已不是天方夜譚,與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現象如出一轍,時而高峰,時而谷底,時而明晰透徹,時而亂雲繚繞,真正無趣的當然是平凡子民與那些真正的藝術家,他們永遠無法把握問題的核心,即使其創作範疇與表達議題已不斷超越個體經驗所能掌控的極限,但在“看不見的手” 的真正操控下、批量或規模化的藝術生産模式中,(藝術)創作,成為一個最為膚淺和乏味的詞彙,尤其是在08 年以來“製造”逐漸褪色出國家神話的字典中後。

藝術市場,非關學術,只是一味在反映市場規律。藝術品的好與壞,並不妨礙價值/ 價格的高低,大眾消費者的審美趣味或資本實力確定一切。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建立及培養時日尚淺,即便短期創作出市場奇跡,並與國際迅速接軌或超越,如何描述與界定(定義)中國當代藝術的三十年曆史(藝術家與藝術作品)成為一件迫在眉睫的市場評判基礎與歷史重任,藝術史學家與藝術批評家們爭論不休的價值判斷與學術規範也時常被強大的資本力量所左右,甚至包括大國想像下的民族文化/ 意識的高漲,也在扭曲或改變著對“中國當代藝術”的認知或判斷。

“當代藝術”在中國的催生,不僅代表了一種自上世紀80 年代以來的啟蒙精神與文化理想,不斷挑戰著主流官方話語主導的文化意識形態的同時,也製造或裹挾出了其強大的“另一種政治”的話語傾向,伴隨著冷戰的全球崩塌,當時的文化批判武器迅速被接納為一種大眾消費文化的符號化了的“物品”,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中的最大利益化了的某種象徵。其中,市場和學術的互為作用關係的歷史過程耐人尋味。

繼續説“中國當代藝術”,它與日本當代藝術、中東當代藝術、美英當代藝術、歐洲當代藝術等等的歷史、脈絡及文化價值立場距離甚遠,即使它短期之內已適當選擇了一種更適應于全球流通的國際語言模式,按照西方為主導地位的藝術史邏輯來説,中國當代藝術尚未驗明正身或顯示出其“政治上的正當性”。我們相信一種“進步”可以主導發展,卻也潛憂,中國當代藝術的市場規律與學術系統之間的關係,更需要一個漫長的“革命”發生或可抵達其真正問題的核心。

下一頁藝術與投資上一頁精益求精•共同成長:藝術北京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藝術與投資第四期
· 我們需要藝術顧問公司嗎?專訪摩帝富藝術顧問公司負責人黃文叡
· 浪漫櫻花季 東京藝博會踏春而來
· 藝術品與設計品之間有什麼?從《百分之十二設計》開始談起
· 為什麼假書畫能成交
· 藝術品只是商品嗎?談藝術品的市場價值和象徵價值
· 國內篇三大博覽會的2010
· 精益求精•共同成長:藝術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