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獨往深山遠·暫居印度大吉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28 16:14:38 | 出版社: 花山文藝出版社

當然這只是韓熙載為了打消李后主疑慮故作的表相而已,以免自己因被懷疑通敵賣國而落入“頗疑北人,多以死之”的不幸下場。他當然知道顧閎中來此作畫的使命,因此也格外表現出那種放浪形骸的模樣。

但這歷史的一幕卻真實地隨畫卷流傳下來,並且鮮活得讓人如身臨其境,這就是藝術作品的偉大之處和強烈魅力吧。

另兩幅《江堤晚景》和《瀟湘圖》的作者董源是五代南唐時著名的大畫家,其在畫壇的地位可與書法界的王羲之相媲美。據説這也是國內僅存的兩幅董源作品,是董源畫作中最精湛的“無上真跡神品”。歷朝收藏該畫的收藏家不但傳承有序,並且都是“非富即貴”之名人。包括宋徽宗、趙子昂、董其昌、和等。

因此,這幾幅珍品的價值自是不言而喻。

而此時的香港文物市場似乎有些反常般的熱鬧和興隆,雖然香港因其獨有的資本主義自由貿易港的特殊性,因而成為各時期大批文物的轉机站並不奇怪,但此時出現大批罕見的國寶級珍貴文物,這種過度“繁榮”的現象不能不引起中國政府及有關專家的高度重視和強烈擔憂。如果放任這種形勢蔓延下去再不加以回收制止的話,那麼不僅國家損失慘重,還會造成各方面不好的影響,倘若人心浮動,由此對剛剛建立的新中國失去信任和信心,那麼損失之大更是難以預料。

作為一代繪畫兼鑒藏大師的張大千自然早已看出端倪,並對流於市面的珍貴文物之命運深感不安。但此時他自己尚陷入經濟困頓,泥和尚過河自身難保,並因拮據而正打算賣畫,又哪有錢再收購這些寶貝。加之身在海外,與大陸方面並無接洽,此時他真想像抗戰時期那樣,和張伯駒、徐森玉等愛國文人一起能再挽救一些國寶,哪怕是能及時轉告大陸的同行也好,但此時他真感無能為力。

恰在此時,好友徐森玉的長子徐伯郊找到了張大千,這不禁讓大千又驚又喜。

1  2  3  4  


下一頁李氏兄妹·一段銘心之戀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行走的畫帝——張大千漂泊的後半生》 第二部分